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懷袖雅物

鎖定
懷袖雅物是指扇。炎炎酷暑,扇子不僅是人們驅暑納涼之物,而且在漫長的演變發展的歷史過程中,與傳統的詩詞、書畫、雕刻等藝術結緣,發展成為一種獨特的藝術品。手持一把書畫摺扇,開合把玩,自有一種儒雅之風,扇子小巧精緻,摺扇能摺疊成“袖中藏物”,便於攜帶,更便於保存,受到了愛好者和收藏家的熱烈追捧。
中文名
懷袖雅物
性    質
工藝品
起    源
三國時期
類    型
團扇

懷袖雅物扇面書畫藝術

無論是團扇還是摺扇,都有扇面。扇面書畫藝術向來被稱為“別體之作”。豐子愷先生在《扇子的藝術》一文中寫道:“扇子在中國是特別發達的一種書畫形式。”

懷袖雅物藝術起源

扇面上題詩作畫始於三國時代,漸盛於魏晉南北朝。《歷史名畫記》中載:南朝畫家道愍“兼能畫扇,人馬數分,毫釐不失,別體之妙,可謂入神”。唐宋傳世的書畫作品中,不少是紈扇扇面畫,山水、花鳥、樓閣、人物均有,不少文人雅士潑墨扇面,甚至連皇帝也在扇上書畫。如宋徽宗趙佶草書紈扇上之“掠水燕翎寒自轉,墜泥花片濕相重”詩句,運筆流暢,極為精妙。
到明清時,摺扇扇面書畫更見興盛。明代中葉著名書畫家文徵明,從事書畫創作三十餘年,名聲顯赫一時,為明代四大家之一,影響頗大。“吳門派”是明代中期最有影響的畫派,其代表人物便是沈周和文徵明。在他的為數眾多的傳世書畫作品中,扇面書畫佔有相當部分,有的堪稱精品,價值極高。1973年3月,南京博物院在吳縣洞庭山考古發掘一明代官僚墓葬時,發現了一柄書畫摺扇,那就是文徵明留下的一件精品,此扇扇骨用烏木所做,泥金扇面。在泥金扇面上畫雨中山水,近景以墨筆混點配合暈染表現山坡煙樹,林中小屋三兩間,以淡墨勾出。煙雨濛濛中,遠山數峯隱約。扇的另一面書寫一首《夏日睡起》詩。文徵明的書法造詣深厚,篆隸楷行草各體皆工,晚年書體尤見功夫。這首詩用的是行草書法,運筆遒勁流暢,風格蒼秀。因此,這柄出土的文物扇,無論從扇面的繪畫還是詩藝、書法來看,都堪稱扇面藝術的精品。
明代的吳門畫派唐伯虎、沈周、文徵明、仇英四大家,清代的鄭板橋、任伯年等書畫家的扇面畫和題扇詩,均為珍品。清代“揚州八怪”也留有珍貴的扇面書畫墨跡。
畫扇面最多的畫家,興許要數任伯年了。他年未及壯已名重江南,聲譽赫然。這位自稱“山陰任頤”的大家不但融貫了民間藝術傳統和文人畫傳統,而且還能恰到好處地參用西方畫法,至十九世紀七八十年代之交,形成了雅俗共賞、清新活潑的鮮明風格,備受人們喜愛。他的人物、山水、花鳥扇面均已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

懷袖雅物珍藏緣由

摺扇上寬下窄,紙面高低不平,要在扇面上表現書畫藝術,並非易事。書畫家們一旦掌握了它的特徵,加上巧妙的佈設,在尺幅之中,亦能產生其他形式所不能展現的另一種情趣。所以同一作者,同類題材,同樣尺幅的作品,畫在扇面上價格就特別貴,一是扇面上作畫的難度所決定;二是摺扇盛行是在明清。明清以後,摺扇很受大眾喜愛,有的人還拿它來顯示自己的身份和地位,這樣書畫家在扇上創作也格外用心和講究,這便是扇面和成扇備受藏家歡迎,並願意出價珍藏的緣由。

懷袖雅物著名成扇

歷代團扇成扇存世極少,名人團扇以成扇形式流傳的寥寥無幾,收藏界以團扇成扇作為收藏目標的藏家更少,所以扇子的收藏一般是對摺扇而言。摺扇藏品中的好扇骨,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特別是那些材質精良、色澤紋理好、雕刻工藝高超的扇骨,往往被收藏家所珍重。扇骨和扇面如珠聯璧合,相得益彰,則此扇的收藏價值自然更高。
古代扇面多有書而不畫,因文人都能書法,愛書法未必能作畫。早先摺扇正面書寫,背面配畫,後來才正面繪畫,背面題書,漸成“詩、書、畫、印”交相輝映。但也有以各種字體彙集扇中的,如吳湖帆集清代七十二狀元扇,便都是書法扇。
近現代著名書畫家吳昌碩、齊白石等都在扇面上表現了自己的藝術風格,留下了不朽的藝術珍品。齊白石的扇面多為大寫意,但扇畫上的魚蟲、花鳥、蔬果無不精細形象,栩栩如生。那柄設色《香菇冬筍圖》摺扇,僅香菇、冬筍兩物,但見筆墨豪放,色彩強烈,真可謂涉筆成趣,於時鮮清蔬中藴含意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