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懷柔南站

鎖定
懷柔南站(Huairounan Railway Station),位於中國北京市懷柔區境內,是中國鐵路北京局集團有限公司管轄的鐵路車站,是京哈高速鐵路的中間站 [3] 
懷柔南站於2019年4月進場施工建設 [1]  ;於2020年12月28日通過初步驗收 [2]  ;於2021年1月22日投入運營 [3] 
截至2021年1月,懷柔南站站台規模為2台6線,站房建築面積為5999.94平方米,日最高聚集人數400人 [3] 
中文名
懷柔南站
外文名
Huairounan Railway Station
投用日期
2021年1月22日
所屬地區
中國北京市懷柔區
主要線路
京哈高速鐵路
區域管理
中國鐵路北京局集團有限公司
建築面積
5999.95 m²(截至2021年1月)
站台規模
2台6線(截至2021年1月)
車站地址
北京市懷柔區楊宋鎮花園村

懷柔南站歷史沿革

2013年12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批准《北京至瀋陽鐵路客運專線可行性研究報告》,京哈高速鐵路京沈段明確設置懷柔南站 [7] 
懷柔南站建設中 懷柔南站建設中
2019年4月,懷柔南站站房建設工程進場施工 [1] 
2020年12月28日,懷柔南站通過初步驗收 [2] 
2021年1月22日,京哈高速鐵路京承段開通,懷柔南站投入使用 [3] 

懷柔南站交通區位

懷柔南站位於中國北京市懷柔區楊宋鎮花園村,上跨苗圃路;南臨大慶—廣州高速公路(國家高速G45),車站北距懷柔北站約20千米,西北距懷柔站約9.5千米,南距北京首都國際機場36千米。懷柔南站是京哈高速鐵路的中間站,上行距順義西站22千米,下行距密雲站16千米 [3] 

懷柔南站建築規模

懷柔南站建築設計

  • 設計理念
懷柔南站設計主題為“雁舞飛翔”,站房正立面融入雁棲湖、聖泉山、青龍峽、黃花城水長城等懷柔區著名景區元素,塑造了鴻雁展翅欲飛的整體建築形象;候車大廳塑造出波光粼粼的湖面上雁陣齊飛的如詩如畫的視覺效果 [2] 
懷柔南站造型 懷柔南站造型
  • 設計參數
截至2021年1月,懷柔南站站房建築面積5999.94平方米,高度25米,日最高聚集人數400人;設有2座島式站台,站台長450米、寬12米,站台雨棚建築面積10162平方米 [3]  [8] 
懷柔南站站場 懷柔南站站場

懷柔南站整體佈局

懷柔南站為線下式站房車站,地上二層,局部地下一層,站房位於軌道層下方,採用下進下出的旅客流線模式;候車大廳主要設置香檳色軟包座椅、飲水機、自動售票機、檢票閘機等,沿軌道方向的站台下方設有左右兩個停車場 [3-4] 
懷柔南站候車室

懷柔南站站台線路

截至2021年1月,懷柔南站站台規模2台6線,其中正線2條,到發線4條,途經懷柔南站的線路有京哈高速鐵路 [3] 
懷柔南站站台

懷柔南站運營情況

懷柔南站票務服務

截至2021年1月,懷柔南站共設有3台自動售票機供旅客使用 [3-4] 
懷柔南站自動售票機 懷柔南站自動售票機

懷柔南站設備設施

  • 母嬰室
截至2021年1月,懷柔南站內設母嬰室,給有需求的旅客提供便利 [3] 
懷柔南站母嬰室 懷柔南站母嬰室
  • 停車場
截至2021年1月,懷柔南站站台下設置東西兩個停車場,西側停車場充電停車位99個,無障礙停車位3個,東側停車場停車數148輛(其中充電停車位28個,無障礙停車位3個),方便旅客乘車 [5] 

懷柔南站客運流量

截至2021年3月,懷柔南站的日均客流量約為300人次 [9] 

懷柔南站交通換乘

  • 公交線路
截至2021年10月,懷柔南站途經3條公交線路。
序號
線路
始發站
首末班時間(發車時間)
終點站
首末班時間(發車時間)
1
北京公交H6路
於家園站
05:45-19:00
耿辛莊站
06:25-19:45
2
於家園站
06:35、11:50、18:10
耿辛莊站
07:15、12:30、18:55
3
懷柔汽車站
05:55-20:10
懷柔南站南廣場站
07:15-21:25
參考資料 [5-6] 

懷柔南站文化特色

  • “雁陣”燈槽造型
懷柔南站候車大廳吊頂上採用抽象化的雁陣作為燈槽造型,中部向兩側內凹的尺寸逐漸收小,保證了旅客在候車廳內無論是從南向北,還是從北向南都能夠看到同樣動感飛翔的大雁;候車大廳吊頂天花核心元素形態的生成,來源於雁棲湖湖面和陣列飛翔的大雁 [5] 
“雁陣”造型大廳吊頂 “雁陣”造型大廳吊頂

懷柔南站建設規劃

截至2021年8月,懷柔南站前區域開展站前一體化研究和方案設計,綜合考慮站前人羣疏散、交通接駁、商業配套等綜合功能 [10] 

懷柔南站價值意義

懷柔南站是懷柔區第一座高鐵車站,將給懷柔地區的市民出行帶來諸多便利,同時方便其他地區居民前往懷柔旅遊 [5] (《新京報》 評)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