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懷化市人事局

鎖定
懷化市人事局地址設在自古以來就有“黔滇門户”、“全楚咽喉”之稱的懷化人民南路76號。成立於1997年,現有員工總計57人,主要分管懷化企業及政府部門人力招聘和人力資源管理的相關工作。
中文名
懷化市人事局
成立時間
1997年
在職人數
57人
地理位置
府前路北
所屬市區
懷化市

懷化市人事局單位簡介

1997年,原懷化地區人事局因懷化撤地設市而撤銷,成立懷化市人事局。2002年,全市進行機構改革,懷化市人事局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重新核定後設8科1室, 即:辦公室、公務員管理科、工資福利科、專業技術人員管理科、外國專家科、軍轉幹部安置與流動調配科、綜合規劃與人事仲裁科、教育培訓科、人事科。
人事局下屬事業單位5個,即:市人才交流服務中心、國家公務員培訓中心、市軍隊轉業幹部接待培訓中心、市人事局考試指導服務中心、市機關事業單位退休幹部管理所。
市三個領導小組辦公室設人事局:市職稱改革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市機關事業單位工資制度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市軍隊轉業幹部安置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
全局在職幹部職工57人。

懷化市人事局主要職能

(一)貫徹執行黨和國家人事工作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研究擬定全市人事制度改革規劃、方案以及機構改革人員定崗和分流的有關規定;對全市人事工作進行宏觀規劃、綜合管理、監督指導、協調服務。
(二)綜合管理全市國家公務員和公務員隊伍建設工作。擬定全市國家公務員管理的辦法並組織實施,指導協調各級各部門實施國家公務員制度。
(三)綜合管理全市專業技術人員和專業技術隊伍建設工作。負責專業技術人才規劃、培養工作;負責組織實施專業技術人員隊伍建設的政策法規;組織有突出貢獻專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的選拔工作,負責博士後的管理協調工作;負責留學回國人員的管理協調和有關科研啓動經費資助工作;歸口管理專業技術人員的職稱工作,組織實施專業技術職務聘任制度,建立專業技術資格制度,推行專業技術執業資格制度,並進行監督、指導和協調;擬定全市專業技術骨幹人才出入國(境)和國外機構在我市招聘專業技術骨幹的人才管理辦法並組織實施。
(四)指導協調全市國家行政獎勵表彰工作。研究擬定和組織實施行政獎勵制度;審核以市政府名義實施的獎勵表彰活動;承辦以市政府名義任免工作人員的有關工作。
(五)負責市直機關、企事業單位有關管理人員和專業技術人員的流動調配工作;負責全市人才市場建設和人才資源規劃、開發工作;擬定全市人才市場與人才流動發展規劃,發展和規範人才市場;參與高校畢業生就業制度改革和高校畢業生就業政策的擬定;承辦全市特殊需要人員的選調及政策性安置工作;負責優秀人才的錄用工作;建立和完善人事爭議仲裁製度。
(六)負責全市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和人事管理工作;組織實施事業單位職員、專業技術人員和工勤人員管理的政策法規;指導企業人事制度改革工作。
(七)擬定全市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總體規劃、結構、調整、工資分配的宏觀政策,編制全市機關、事業單位人員計劃、工資計劃,負責人事統計工作。
(八)根據國家和省軍隊轉業幹部安置政策,制訂並組織實施全市軍隊轉業幹部安置和培訓計劃;研究制定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軍隊轉業幹部安置辦法。
(九)組織實施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工資、福利制度和政策;會同有關部門落實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離休、退休政策,並做好管理服務工作;負責市直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因工(公)傷致殘約鑑定確認及待遇的審批工作。
(十)綜合管理全市國家公務員、專業技術人員和機關、事業單位工勤人員的培訓和繼續教育工作;負責懷化行政學院的業務指導;負責人事系統宣傳、科研和信息工作。
(十一)管理全市引進國外智力工作和來懷工作的外國專冢與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及台灣地區專家;管理機關和企事業單位人員出國(境)培訓工作;指導協調有關人事與人才方面際交流與合作。
(十二)承辦市委、市人民政府交辦的其他事項。

懷化市人事局附近的公交站

錦溪橋、市委、市政府、三完小、四中、三中、小田、星光學校、香洲橋、建校、迎風市場、軍分區、鵬程大廈、銀灣小區、公園、人力資源市場。

懷化市人事局附近的公交車

27路、28路、6路、1路、35路、39路、15路、20路、21路、2路、2路支、34路、7路支、32路、9路支等。

懷化市人事局地理位置

地址:府前路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