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應慈

鎖定
應慈(1873~1965),俗姓餘,名鐸,號振卿,法名應慈又名顯親,安徽省歙縣東台安豐人。中國佛學院原副院長。1965年圓寂於上海慈雲寺,享年92歲。 [1] 
中文名
應慈
國    籍
中國
民    族
籍    貫
安徽省歙縣
出生日期
1873年
逝世日期
1965年
性    別

應慈人物生平

應慈(1873~1965),俗姓餘,名鐸,號振卿,法名應慈又名顯親,安徽省歙縣東台安豐人,出身鹽商之家,幼時天資聰慧,入私塾攻讀四書五經,曾考中秀才,後棄儒學商於揚州,因悟生死無常,萌離俗出家之念。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朝禮普陀山,遇明性禪師,晤談甚契,遂披剃出家,隨明性至南京三聖庵,研究《維摩經》《法華經》,參研禪宗明心見性之學。次年,在寧波天童寺依敬安禪師受具足戒。以後到處參學,先後到鎮江金山寺、揚州高旻寺、常州天寧寺,師從眾名僧,學習禪法數年之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後,與師兄月霞同至江蘇僧侶師範學堂、安慶迎江寺、武昌通寶寺、漢陽歸元寺等處遊學,學習華嚴教法。民國14年(1925年)應常州清涼寺靜波和尚之請,前往創辦清涼神學院,講授《華嚴經》,1939年與蔣維喬、李園淨居士發起組織《華嚴經疏鈔》編印會,校勘出版全書,抗日戰爭時期,應慈在南京、上海等地講經弘法,日偽多次逼其出面主持法會,他以民族氣節為重,均斷然拒絕,1943年,他在僧侶抗戰史料《奮迅集》的再版序言中寫道:“八·一三”抗戰軍興,凡我中華志士,莫不奮臂揮戈,共衞祖國,斯時也,佛教明眼知識,首有僧侶救護隊之組織,當國家清平之時,自應隱逸清修,一且有事,仍當作獅子奮迅以赴。”晚年,安居於上海慈雲寺,息影潛修,一心從事《華嚴經》研究。 [1] 
新中國成立後,應慈一如既往,以弘揚華嚴教義為已任。1954年當選為上海市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上海市佛教協會名譽會長,1957年以85歲高齡在上海玉佛寺講授《華嚴經》,同年被推選為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1962年改任名譽會長,兼任中國佛學院副院長。1965年圓寂於上海慈雲寺,享年92歲。 [1] 

應慈主要作品

著述有《心經淺説》《正法眼藏》《八識規矩頌略解》等流傳於世。 [1] 
參考資料
  • 1.    東台市地方誌編纂委員會,東台市志,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1994年07月,第984-98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