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應城三寶

鎖定
應城三寶指的是湯池、石膏、食鹽。應城地下石膏和食鹽儲量豐富,素有“膏都鹽海”的美稱。
中文名
應城三寶
地理標誌
湯池、石膏、靈芝草

目錄

應城三寶三寶簡介

應城三寶三寶

應城三寶,湯池、石膏、食鹽。

應城三寶相關

石膏儲量達13億噸,已有400多年的開採歷史。纖維石膏儲量、品位居全國之冠,一級品纖維石膏佔全國儲量的82%以上,被譽為“亞洲纖維石膏王國”,岩鹽儲量大、品位高、埋藏淺、易開採;。岩鹽儲量280億噸,品位高,埋藏淺,易開採。湯池温泉為全省五大高温温泉之一,地熱能儲量大、水温高、水質好,常年水温70 ℃以上,且富含鈣、鎂、鉀等20多種礦物質,適於發展旅遊、醫療、科研和特種養殖業,是旅遊度假、休閒療養勝地。

應城三寶三寶之傳説

應城三寶湯池

古時候,湯池這個地方是一個湖,裏面長滿了荷花,叫做荷花湖,湖中有一個潭,潭水深得看不見底,清得象一面鏡子。玉皇的侍兒玉女常趁玉帝出巡的機會,偷偷下凡,到荷花湖遊玩,還在潭裏洗澡。人們就叫這個潭為“玉女潭”。
湖的北面有座天靈山,山裏有個無底洞,洞裏有一對蟒蛇,經過日月精華,修煉成了兩條火龍。它們發現天上仙女常來潭裏洗澡,就想沾點仙氣,好得道成仙,便跑到山下,在潭裏逗打廝鬧,興風作浪,攪得湖水陡長陡跌,魚蝦無處藏身,過往的船隻也常被掀翻;有時它們噴水千丈,化作瓢潑大雨,搞得洪水氾濫。當地百姓叫苦連天,恨透了這兩條妖龍。
一天,一個名叫魯正的武士,路過荷花塘,聽説妖龍害人,怒火萬丈,決心把它們殺死,為民除害。這天夜晚,他身穿鎧甲,手提寶劍,上天靈山尋找妖龍。
不一會,找到了洞口,藉着月光朝裏一望,洞內如一堆炭火。魯正剛要進去,一股熱浪推過,一條火龍忽地竄了出來,魯正來不及下手,這條火龍已向湖邊跑了。魯正緊握寶劍,等待機會,斬殺另一條火龍。
説時遲,那時快,一陣又腥又熱的風浪過後,火龍把頭伸出洞口。魯正使出全身的力氣,向火龍一劍刺去,正好刺傷火龍的腦殼。火龍口吐烈火,身冒烈焰,張牙舞爪地向魯正撲來。魯正急忙往下一蹲,火龍撲了個空,從半空中摔了下來,還沒等火龍轉身,魯正的寶劍已深深扎進了火龍的肚子裏,這條火龍倒在地上掙扎了幾下就不動了。
魯正在搏鬥中,身上被火龍的烈焰燒起了潦漿大泡,疼痛難忍,走到湖邊就昏倒了。先出洞的火龍在湖裏喝夠了水,回頭看見另一條火龍被殺,暴跳如雷,張開血盆大口,撲向魯正。
再説玉女在天宮,得知妖龍危害黎民百姓,早想除掉它們。這時見魯正就要遭到妖龍的殘害,急忙手執拂塵,下得凡來,大吼一聲:“孽障休得逞兇”。妖龍見仙女來了,慌忙躲進深潭。玉女就勢將手中的拂塵朝天靈山猛地一抽,只聽見天崩地裂一聲巨響,天靈山倒向玉女潭,一下把妖龍壓在潭底。從此,荷花湖就變成了肥沃的土地。
後來,老百姓發現這塊地方霧氣騰騰,有三個泉眼向外翻着熱水。傳説這就是被壓在潭底的火龍從嘴巴和兩個鼻孔裏噴出來的。三個泉眼就是現在的頭池、二池和三池。在附近另有一個泉眼,流出來的水是冷的,這下面就是埋的那一條被殺的死龍。人們在温泉裏洗澡,發現泉水能治疥瘡、關節疼,都説這是玉女賜給人間的“神水”,所以也就把湯池叫做“玉女湯”。唐代大詩人李白客住安陸時,到這裏遊覽,還寫下了《玉女湯》的詩篇。

應城三寶石膏

很早以前,應城西北有座天靈山,濃蔭覆蓋,雲霧繚繞。天靈山下住着一個貧窮的砍柴伢,他手腳勤快,天性善良,又最講孝心。父母在世時,柴伢總是把砍柴換來的一點點吃的都貢奉給父母,自已卻忍饑受餓。父母死後,無錢安葬,就把父母合葬在天靈山的山洞裏,自已在洞裏守孝三年。
有一天,柴伢砍柴回來,發現山洞裏白晃晃的。進去一看,見洞裏頭長出了一條潔白的石糕,熱氣騰騰,香氣撲鼻。柴伢壯着膽子走攏去,嚐了一點,覺得又甜又軟又可口,就吃了起來。真怪,不管怎麼吃,那石糕老是那麼長,一直等到他吃得飽飽的,才一下子不見了。
第二天,柴伢砍柴回來,那石糕又出現了。從此,柴伢白天上山砍柴,晚上回來也不用為飯食發愁了。 不知是什麼時候,天靈山上出現寶物的事情,被山下的財主曉得了,就帶着一批狗腿、家丁上天靈山,逼柴伢交出寶物。柴伢任他們怎麼拷打也不做聲。貪婪的財主惱羞成怒,就叫家丁在天靈山上掘地三尺,一定要把寶物挖出來。
眼看要挖到柴伢父母的墳墓跟前了,突然旋風四起,電閃雷鳴,“轟”的一個炸雷,洞裏又出現了潔白的石糕,但眨眼工夫就不見了。
財主索性僱人來挖,誰知挖地一寸、土長二寸,挖二寸、長四寸,挖呀挖呀,挖了三年六個月,累死了三千六百人,土越挖越厚,終究沒有把寶物挖出來。
傳説這石糕是柴伢的父母憐憫兒子變化出來的。石糕的味道之所以甜美,是因為裏面摻進了母親的乳汁。後來,玉帝嫌財主太貪心,才命令操山之神長出厚土把石糕藏起來,石糕就離地面幾十丈深了,而且慢慢變得堅硬、苦澀,才成為今天的石膏。

應城三寶靈芝

從前,有一個名叫張乙的年輕人,從小就跟着父親學得一手採藥治病的醫術。有一年,瘟疫流行,百藥無效。張乙記起了父親生前曾經講過靈芝山的靈芝草可解瘟疫的話。於是,背上藥鋤,挎起藥籃,帶足乾糧,便往靈芝山去採靈芝。
到了靈芝山下,抬頭一看,山頂上蒼松翠柏,高聳入雲。他手攀葛藤,腳蹬岩石,一步一步向上攀登。剛到半山腰,忽然從草叢中竄出一條豹花大蟒,張開血盆大口,迎面撲來。他急忙舉起藥鋤,拼力挖去,只聽“噹啷”一聲,藥鋤被折斷,飛下山去了。張乙一急,忙用兩手緊緊地掐住大蟒的脖子。再定眼一看,哪來的大蟒,手中握的竟是一柄油黑髮亮的梨花鋤。張乙大喜,擦了擦汗,又繼續向上攀登。
登上山頂,果然找到一個山洞,洞口卻被一個藍子大小的馬蜂窩擋住,雞蛋大的馬蜂上下飛着。張乙採靈芝心急,不顧一切地往洞裏闖。誰知一頭碰到馬蜂窩上,那馬蜂窩一晃,“叭”地一聲落在眼前,變成了一隻金光閃閃的採藥籃。張乙一見,暗自高興,提起藥籃走進洞中。
只見洞裏面寬敞明亮,流水潺潺,綠草如茵,就是沒有發現靈芝草。這時,他已累得精疲力盡,靠在一塊石頭旁恍恍惚惚地睡着了。 張乙一覺醒來,發現自已睡在自家的牀上,好不奇怪。他走出門外,但見明月當空,月光下,一株靈芝草閃閃發亮。正驚疑之間,靈芝草忽然變成了一個漂亮姑娘。
姑娘説:“我本是靈芝山上的一株靈芝,受日精月華,煉成人形,見相公為解除民間疾苦,一片赤誠,特來助君一臂之力。如不嫌棄,願與相公終身相伴”。張乙知道自已遇到了神仙,好不歡喜。當夜,二人便對月盟誓,結成夫妻。
從此,張乙每天忙着採藥,靈芝調藥配方,真是藥到病除,瘟疫很快就被撲滅了。
再説當地有個姓刁的縣官,是一個貪財好色的贓官,得知靈芝美貌無比,想霸佔靈芝。便心生毒計,將張乙拿下,關入監牢,還沒收了他的梨花鋤和採藥籃。又派人傳喚靈芝。百姓得知這一消息,紛紛湧到縣衙,為他倆鳴不平。
刁縣官一見靈芝,不覺神魂顛倒,嬉皮笑臉地説:“張乙在外招搖撞騙,被本官拿獲,即刻治罪,念你紅顏弱女,無依無靠,本官欲與你共享榮華富貴,不知意下如何?”
靈芝聽了,想了想説:“感謝老爺抬舉,只是要依我三件事。”刁縣官忙問哪三件?靈芝説:“第一件,當堂釋放被搶來的民女。”縣官吩咐衙役照辦。
靈芝説:“第二件事,開倉放糧,救濟百姓。”刁縣官本不肯答應,但他越看靈芝越美,邪欲上升,馬上傳令開倉。
靈芝又説:“第三件事,你平時為非作歹,殘害百姓,必須割下你的頭來示眾。”刁縣官一聽勃然大怒:“來人哪,給我拿下!”話音未落,只見靈芝不慌不忙用手一指,從後堂飛出一大羣馬蜂,圍住衙役猛蟄。刁縣官嚇得目瞪口呆,正要逃走,靈芝又用手一指,從後堂內竄出一條豹花大蟒,將刁縣官緊緊箍住,不一會,便一命嗚呼。靈芝將手輕輕一揮,那羣馬蜂便紛紛鑽進蜂窩又變成一個採藥籃,豹花大蟒也化成一柄梨花鋤。
靈芝從監牢中救出張乙,夫妻倆一個揹着梨花鋤,一個提着採藥籃,走出縣衙。靈芝對張乙説:“贓官已死,民疾已除,我們上靈芝山去吧。”説罷,辭別了百姓,駕起祥雲,往靈芝山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