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應仁·文明之亂

鎖定
應仁·文明之亂是日本歷史上的一次事件。
中文名
應仁·文明之亂
發生地點
日本
室町幕府的末年,政治腐敗、內部的鬥爭日益激烈。第九代將軍足利義政(1443-1473)沉湎酒色,已失去控制屬下守護的能力。他因沒有兒子,準備傳位給弟弟--淨土寺長老足利義視。起初,這位長老死活不肯,也是怕他老哥説了不算。足利義政便指天劃地的發誓説,即使我將來有了兒子,一生下來就讓他出家,絕不反悔。和尚的修行畢竟不夠火候,一聽之下動了凡心,果然脱下袈裟又入紅塵。正在這時,傳來將軍夫人懷孕的消息,足利義政就不提傳位之事。不久夫人分娩,得子義尚,於是發生了將軍繼位問題的爭論,而且幕府管領和各地的守護大名都參與了進來。其中幕府管領細川勝元支持足利義視;而山名宗全支持足利義尚,形成了兩大對立集團。足利義政反倒無力干涉,只好在家中繼續過着他的修行生活,還修建了一座銀閣寺
兩派的對立迅速升級,終於在1467年爆發了被稱作“應仁之亂”的戰亂。
應仁元年(1467),細川勝元集結16萬軍隊據京都東北,稱東軍;山名宗全集兵11萬京都以西,稱西軍。5月份,山名宗全挑起戰事。細川勝元劫持了將軍足利義政后土御門天皇、後花園上皇,打着幕府和皇室的旗號,聲討山名宗全。戰火從京都開始波及到全國,守護大名有三分之二加入了戰爭。雙方展開了拉鋸戰,互有勝負。
1470年,西軍擁戴小倉宮的孫子,稱為“南帝”。12月,後花園上皇病死,時年52歲。此後由於戰火的擴大,后土御門天皇連棲身之處也找不到,只好借住臣下的住宅。
1473年3月,70歲的山名宗全病死,西軍羣龍無首,已無鬥志。5月份,細川勝元暴死,時年44歲。幾年的戰亂使京都變為一片灰燼,人民苦於飢寒,軍卒厭戰,各地守護大名因地方不穩,紛紛撤軍。直到1477年,長達11年的戰亂暫告結束,戰亂的結果削弱了幾個主要守護家族的勢力,幕府和公卿的勢力都大大衰退。因為內戰時期跨越了兩個年號,即“應仁”(1467-1468),“文明”(1469-1486),所以史稱“應仁·文明之亂”。
應仁之亂給京都帶來嚴重的破壞,許多名剎古寺、歷史文物化為灰燼。正是:“汝知京都豔,今朝遍荒野。黃昏雲雀飛,悲涼淚滿顏。”地方上擁有實力的領主、武士趁亂世擴充勢力,自立為王,戰國大名遂蜂擁崛起。戰國大名和以前的守護大名不同的是,守護大名由幕府任命,受幕府轄制。但戰國大名卻是獨立於幕府體制之外,與幕府對立的地方領主。
應仁之亂標誌着強力的足利氏霸權的結束,即完全離心離德的封建制度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