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憶秦娥·正月初六日夜月

鎖定
《憶秦娥·正月初六日夜月》是宋代朱淑真創作的詩詞。
作品名稱
憶秦娥·正月初六日夜月
作    者
朱淑真
創作年代
宋代
作品出處
《斷腸集》
文學體裁

憶秦娥·正月初六日夜月作品原文

憶秦娥·正月初六日夜月
彎彎曲,新年新月鈎寒玉①。鈎寒玉,鳳鞋兒小,翠眉兒蹙②。
鬧蛾雪柳添妝束③,燭龍火樹爭馳逐④。爭馳逐,元宵三五⑤,不如初六。

憶秦娥·正月初六日夜月註釋譯文

憶秦娥·正月初六日夜月詞句註釋

①寒玉:比喻清冷雅潔的東西,如水、月、竹等。
②翠眉:古代女子用青黛畫眉,故稱。蹙(cù):侷促不安。
③鬧蛾:古代一種頭飾。剪絲綢或烏金紙為花或草蟲之形。雪柳:宋代婦女在立春日和元宵節時插戴的一種絹或紙製成的頭花。
④燭龍:古代神話中的神名。傳説其張目能照耀天下。火樹:樹上掛滿燈綵,喻燈火燦爛。爭馳:競相奔馳。
⑤三五:農曆每月十五日。

憶秦娥·正月初六日夜月白話譯文

彎彎一輪新年新月,嫵媚如鈎,清涼似玉。天上的月兒如鈎似玉,地上的人兒鳳紋繡鞋裹着纖纖細足,翡翠般的柳眉似笑還顰。盛裝女子頭插鬧蛾、發嵌雪柳,火樹銀花,燭龍勁舞,馳騁追逐。這馳騁追逐的盛況,即使三五元宵之夜,也遠不如這初六。 [1] 

憶秦娥·正月初六日夜月作品賞析

這首詞寫的是淑真小時候關於正月初六那天的美好記憶。
正月初六,月亮細彎,如一鈎新鐮。“寒玉”本是玉石的一種,即常説的翡翠,這裏以“寒玉”指代月亮。“鈎寒玉,鳳鞋兒小,翠眉兒蹙。”在女孩子眼中,那月牙兒象極了她所穿的三寸鳳鞋,象極了那微微蹙起的一彎娥眉。
“鬧蛾雪柳添妝束,燭龍火樹爭馳逐。”
“鬧娥”與“雪柳”都是古代女子的頭部飾物,“鬧娥”亦稱“夜蛾”、“蛾兒”。用紙做成的燈蛾兒。宋代正月十五元夕夜,盛裝女子頭插鬧蛾、發嵌雪柳,以應時節,蓋取蛾兒戲火之意。宋范成大《菩薩蠻》詞:“留取縷金幡,夜蛾相併看。”辛棄疾《青玉案·元夕》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宋周密《武林舊事·元夕》:“元夕節物,婦人皆戴珠翠、鬧蛾、玉梅、雪柳......而衣多尚白,蓋月下所宜也。”
“燭龍”又稱“燭陰”或“逴龍”,是北方民族的原始圖騰。“火樹”原指鳳凰木,因其鮮紅或橙色的花朵配合鮮綠色的羽狀複葉,被譽為世上最色彩鮮豔的樹木之一。這裏的“燭龍”和“火樹”,指的都是元霄節的燈火。
“爭馳逐,元宵三五,不如初六。”“元宵三五”就是説元宵節,亦即正月十五,正月十五的月亮,原不似初六那般細眉彎彎,所以,説“彎彎曲”,十五當然不如初六了。
在朱淑真的記憶裏,正月初六是個快樂而熱鬧的日子,連元宵節都比不上。那個時候,待字閨中的少女朱淑真腳穿小鳳鞋,戴鬧蛾、佩雪柳,和姐妹們在燈火輝煌的街頭追逐奔跑,在人流中穿梭,爭看那街頭的燭龍火樹,一派無憂無慮的爛漫與天真。

憶秦娥·正月初六日夜月作者簡介

朱淑真(約1135~約1180),號幽棲居士,宋代女詩人,亦為唐宋以來留存作品最豐盛的女作家之一。南宋初年時在世,祖籍歙州(治今安徽歙縣),《四庫全書》中定其為“浙中海寧人”,一説浙江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生於仕宦之家。夫為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夫妻不睦,終致其抑鬱早逝。又傳淑真過世後,父母將其生前文稿付之一炬。其餘生平不可考,素無定論。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