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憶秦娥·山重疊

鎖定
《憶秦娥·山重疊》寫得“感慨倍多,疊總騰越”,是深受漢濡文化薰陶的作品(見嚴迪昌清詞史》)。的確,此篇蒼涼慷慨,寄思遙深,其不勝興亡之嘆,無限悵惘之情,確是深致綿緲,感人之至。
作品名稱
憶秦娥·山重疊
作    者
納蘭性德
創作年代
文學體裁

憶秦娥·山重疊作品原文

憶秦娥-龍潭口①
山重疊。懸崖一線天疑裂②。天疑裂。斷碑題字,古苔橫齧③。
風聲雷動鳴金鐵④。陰森潭底蛟龍窟。蛟龍窟。興亡滿眼,舊時明月。 [1] 

憶秦娥·山重疊註釋譯文

憶秦娥·山重疊詞句註釋

①龍潭口:龍潭山口,地在清代吉林府伊通州西南,即今吉林市東郊龍潭山。此處有“龍潭印月”之勝景。康熙二十一年(1682)春,作者扈駕東巡過經此地。又,今山西省盂縣北之盂山亦有“龍潭”,又稱“黑龍池”。作者曾幾度赴山西五台山,本篇所指或為此地。
②懸崖句:謂羣山環繞,舉頭望去,天空只露一線,彷彿是天幕裂開了。
③古苔橫齧:意謂斷碑上長滿了蒼苔,那蒼苔好像是啃咬着碑文。
④風聲句:謂龍潭口處如同風雷大作,發出了金徵戈矛撞擊般的巨大聲響、 鳴金鐵,形容風雷聲如同金徵戈矛撞擊之聲。

憶秦娥·山重疊白話譯文

羣山重重疊疊。懸崖絕壁,一線天光,似欲將天裂開一般。斷碑上蒼苔斑斑,似在啃咬着碑上的字。
風聲如雷。發出兵器交接的聲音。陰森森的潭底隱藏着傳説中的蛟龍窟。滿眼的潭口風光,卻藏着多少興亡舊事。依舊是一輪過去的明月高掛空中。 [3] 

憶秦娥·山重疊作品鑑賞

有學者評論此篇“感慨倍多.遙思騰越”,是深受漢儒文化薰陶的作品(見嚴迪昌《清詞史》)。的確,此篇蒼涼慷慨,寄思遙深,其不勝興亡之嘆。無限悵惘之情.確是深致綿緲.感人之至。 [2] 

憶秦娥·山重疊作者簡介

納蘭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字容 若,號楞伽山人,滿洲正黃旗,清朝著名詞人。其祖於清初入關,戰功彪炳,其父明珠,是康熙朝權傾一進的首輔之臣。容若天資穎慧,博通經史,工書法,擅丹青,又精騎射,十七為諸生,十八舉鄉試,二十二歲殿試賜進士出身,後晉一等侍衞,常 伴康熙出巡邊塞,三十一歲時因塞疾而歿。
納蘭性德的主要成就於詞。其詞現存349得。刊印為《側帽集》和《飲水集》兩冊,後多稱《納蘭詞》,他的詞清新婉麗,直指本心,在他生前刻本出版後產生過“家家爭唱”的轟動效應。在他身後,納蘭被譽為“滿清第一詞人”、“第一學人”,後世學者均對他評價甚高,王國維有評:“北宋以來,一人而已。
參考資料
  • 1.    來源搜吧-詞文 
  • 2.    (清)納蘭性德著,納蘭詞,萬卷出版公司,2018.11,第230頁
  • 3.    徐燕婷,朱惠國評註,國學經典 納蘭詞評註,上海三聯書店,2018.09,第14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