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憶江南·歌起處

鎖定
這是一首輕快活潑的短歌。起句以悠揚的歌聲,抓住讀者的聽覺,先聲奪人,引出明麗的畫面:斜日半江紅。斜日正是落日,落日的晚霞灑在江面上,碧綠的江水出現了“半江瑟瑟半江紅”(白居易詩)的瑰麗畫面。接着詞人又以“柔綠的竹篙”和“黃梅細雨”點綴畫面,夕陽之下,細雨,江水新漲,着一“添”字,使人似乎看到竹篙吃水加深,使撐船之人更需奮力,情緒漸漸高漲,推出詞中的主人公:穿着淡黃衣衫撐篙的舟子。他那隨藕絲般微風飄動的黃色衣衫,不僅給畫面增添了新的色彩,也給畫面增添了生氣。“藕絲風”三字把無形之風寫得富有質感,“藕”字透出柔和粉嫩的色彩,造成優美的視覺效果。最後,以“家在五湖東”收尾。這是舟子的家鄉,也是詞人的家鄉太倉的所在地,輕描淡寫的陳述句式,卻有十分豐富的意藴,首先是説明家鄉之所在,其次點《憶江南》之題,洋溢着舟子,也是詞人對家鄉的熱愛。
中文名
憶江南·歌起處
創作年代
明代
作者姓名
王世貞
文學體裁

憶江南·歌起處作品原文

憶江南
歌起處,斜日半江紅。柔綠篙①添梅子雨②,淡黃衫耐③藕絲風④。家在五湖⑤東。 [1] 

憶江南·歌起處作品註釋

①篙:竹篙。
②梅子雨:即夏天梅子黃熟時的連綿細雨。
③耐:宜,適宜。
④藕絲風:形容風雨細如藕絲。
⑤五湖:指太湖。 [1] 

憶江南·歌起處作品鑑賞

全詞寫景如畫,色彩和諧,折射出詞人心靈的平靜。境界的開闊和景物的明麗,又透露了他強烈的思鄉之情。摹景抒情,詩中有畫,表現了詩與畫的同步造詣和審美情趣,達到了唐代詩人“詩中畫趣”的優美境界。 [1] 

憶江南·歌起處作者簡介

王世貞(1526—1590),字元美,號鳳洲,又號弇(yǎn)州山人。明代太倉(今江蘇省太倉市)人。自幼有才華,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中進士,授刑部主事,屢遷員外郎、郎中,又為青州兵備副使。為官正直,不附權貴,官至南京刑部尚書。明朝中葉“後七子”主要代表人物,著名文學家、史學家。著述甚豐。有《弇州史料》100卷。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