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0有用+1
0

宪台

[xiàn tái]
古代官署名,御史台的别称
"宪台"是中国古代官署名,源自东汉时期改称的御史府 [2],后成为御史台的别称 [1] [5]。其职能主要为监察官员与政事,历代沿袭中逐渐演变为同类机构的通称,亦可代指御史官职 [2]。明清时期,都察院左都御史被称为"总宪",其称谓源自"宪台"的古称 [1]。明代还将从三品巡抚尊称为"大宪台" [3-4]。此外,"宪台"在旧时也可作为对上级官员的尊称 [2]
别称来源
御史台后汉改称 [2]
机构类别
古代监察机构 [2] [5]
别称指代
总宪、宪乌(明清时期都察院左都御史被称为“总宪”,御史台被称为“宪乌”) [1] [5]
明代称谓
大宪台指从三品巡抚 [3-4]
相关职能
监察官员及政务 [2]

历史沿革

播报
编辑
"宪台"最初指东汉时期改称的御史府,后成为御史台的正式别称。其作为中央监察机构,负责纠察百官、肃正纲纪,这一职能体系延续至明清时期 [1-2]

别称与指代

播报
编辑
  1. 1.
    机构代称
    • 御史台因汉末改称'宪台',后世将其作为御史台的通用别称 [2] [5];此外,宪台在旧时也是对上官的尊称 [2]
    • 明清时期,都察院左都御史被称为"总宪",直接承袭"宪台"的古称 [1]
  2. 2.
    官职代称
    • "宪台"可指代御史官职,如御史中丞等 [2]
    • 唐代起,御史台的别称'宪乌'亦被使用,因汉代御史府内有柏树栖乌得名 [5]

明代称谓演变

播报
编辑
明代将巡抚官职与"宪台"结合:
  • 品级对应:从三品巡抚被称为"大宪台",这一称谓明确载于明代官方文书 [3-4]
  • 尊称扩展:旧时下级官员常以"宪台"尊称上级,体现其监察权威的象征意义 [2]

相关称谓体系

播报
编辑
  • 总宪:明清对都察院左都御史的专称,源于"宪台"历史地位 [1]
  • 宪乌:御史台的别称,因为御史台又被称为乌台、宪台,所以用“宪乌”来指代御史台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