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憮然自失

鎖定
憮然自失拼音wǔ rán zì shī,出處是《晉書·苻堅載記》,時代是晉代
中文名
憮然自失
拼    音
wǔ rán zì shī
出    處
《晉書·苻堅載記》
時    代
晉代
憮然:形容吃驚的樣子.
憮:吃驚,驚訝。然:……的樣子。
自失:因感空虛、不足而內心若有所失
《晉書·苻堅載記》:“堅與苻融登城而望王師,見部陣齊整,將士精鋭;又北望八公山
開放分類: 詞語、解釋
【詞語】憮然(憮然)自失
【拼音】wǔ rán zi shi
【釋義】
1.悵然失意貌。
2.驚愕貌。
【引文】
《論語·微子》:“夫子憮然曰:‘鳥獸不可與同羣,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 邢昺 疏:“憮,失意貌。” 晉 袁宏 《後漢紀·靈帝紀下》:“將軍於是憮然失望而有愧色,自以德薄,深用咎悔。”
唐 陳鴻 《長恨歌傳》:“妃既出,上憮然。”
清 趙翼 《即事》詩:“即事一憮然,感此日易昃。”
《後漢書·文苑傳下·禰衡》:“時 衡 出,還見之,開省未周,因毀以抵地。 表 憮然為駭。” 李賢 注:“憮然,怪之也。”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鴉頭》:“ 趙 戲之曰:‘君倘垂意,當作冰斧。’ 王 憮然曰:‘此念所不敢存。’” 何垠 注:“憮,怪驚之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