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憤世嫉俗

鎖定
憤世嫉俗(拼音:fèn shì jí sú)是一個成語,最早出自於唐·韓愈《雜説·崔山君傳》。 [1] 
憤世嫉俗(憤:憎惡,痛恨;嫉:仇恨,痛恨)指痛恨、憎惡不合理的社會現狀及庸俗的世態。聯合式結構;在句中一般作謂語、定語。 [1]  [3] 
中文名
憤世嫉俗
拼    音
fèn shì jí sú
近義詞
憤世嫉邪
反義詞
安貧樂道
出    處
《雜説·崔山君傳》
注音字母
ㄈㄣˋ ㄕㄧˋ ㄐㄧˊ ㄙㄨˊ
語法結構
聯合式
語法屬性
作謂語、定語

憤世嫉俗成語出處

唐·韓愈《雜説·崔山君傳》:“然吾觀於人,其能盡其性而不類於禽獸異物者,希矣。將憤世嫉邪長往而不來者之所為乎?”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憤世嫉俗”。 [1] 

憤世嫉俗成語典故

“説”是一種文體,主要通過發表議論或記述事物來闡明道理。“雜説”指的是敍述人事,兼發議論的一類文章,屬於議論文的範疇。 [2] 
韓愈在《雜説》中寫道:“《崔山君傳》作者談氏在寫《崔山君傳》時,提到那些説自己像仙鶴般長壽能知往事的人,這實在太荒滲了!根據我對人們的觀察,能夠盡到人的本性而區別於禽獸的人是很少的,而這些人又對黑暗的現實社會和不合理的習俗表示憤恨、增惡(憤世嫉邪),因而隱居避世,為什麼會這樣呢?過去的聖人們,有頭長得像牛的,有形體長得像蛇的,有嘴長得像鳥的,還有面貌像蒙俱(古時臘月驅逐疫鬼或出喪時所用的神像)那樣方而醜的,但是他們只是外表像野獸,本性卻不是,我們能夠説他們不是人嗎?而有的人身材豐滿,皮膚細膩,面色紅潤如同硃砂,非常美麗,他們的外貌是人,可內心卻像禽獸一般,我們又怎麼能説他們是人呢?因此,以貌取人不如看他的內心與行為來得準確。儒家弟子不輕信鬼神之説,所以我就從這個故事中選擇了“憤世嫉邪”的一面,來發表一些感想而已。” [2] 

憤世嫉俗成語寓意

韓愈原來説的“憤世疾邪”,是憤恨黑暗的社會,增恨不良的社會習俗,“世”“俗”是指社會現狀。隨着社會的發展,憤世嫉俗的意義發生了變化,攻擊社會也被叫作“憤世嫉俗”。增惡世俗、痛恨社會黑暗的人從古到今都存在着,在如今看來,他們是一羣愛抱怨的人。之所以會產生這種人,一方面社會確實有許多問題,引人不滿;另一方面,憤世嫉俗者往往對社會抱有更高的期望,但是憑藉自己的能力又無力改變,所以只能借抱怨來表達自己的不滿。但是,社會存在的問題是不可能通過抱怨來得到糾正和解決的。太多的牢騷還可能會挫傷行動的積極性。所以有句詩“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相比憤世嫉俗,人們更應該將目光放遠大一些,從自身開始一點一滴的改變世界。 [2] 

憤世嫉俗成語運用

  • 成文用法
“憤世嫉俗”指痛恨、憎惡不合理的社會現狀及庸俗的世態。聯合式結構;在句中一般作謂語、定語。 [1]  [3] 
  • 運用示例
宋·陸游《澹齋居士詩序》:“不怨不怒,而憤世嫉邪之氣,凜然不少回撓。” [1] 
明·劉基《賣柑者言》:“退而思其言,類東方生滑稽之流。豈其憤世嫉邪者耶?” [1]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一百零一回:“説起憤世嫉俗的話來,自然處處都是梟獍。” [4] 
參考資料
  • 1.    王濤等編著. 中國成語大辭典 新一版·辭海版[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上海世紀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07.03:307
  • 2.    《中國成語大會》欄目組. 我的智慧成語世界 2[M]. 北京:中國盲文出版社, 2019.01:127-129
  • 3.    憤世嫉俗的解釋  .漢典[引用日期2022-12-08]
  • 4.    李翰文;馮濤主編. 成語詞典 第2卷[M]. 北京:九州出版社, 2001.01: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