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慶福禪寺

鎖定
根據《黃岡縣誌》記載,此廟原名“東嶽廟”,始建於南宋乾道至淳熙年間(1165——1189),至元朝末年遭徐壽輝兵毀。明朝隆慶末年(1572)至萬曆二年(1574)由舊街所屬地區的五十三族姓氏集資重建,定名慶福禪寺,亦名“東嶽行祠”,俗稱五三公廟。清朝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修建戲樓一座。成豐三年(1853年)廟毀於兵,至光緒六年(1880年)復建。    
廟分三排九幢:中排上幢為禪堂,上有娘娘聖母樓;中幢為五嶽聖殿,殿下鑄植有二公尺高鐵樹一株;下幢為大公朝殿,左側高懸紅鐘。東排上幢為文昌官,下有魁星樓;中幢為財神殿,下幢分東西二面,西排上幢為大雄寶殿,內設如來佛、觀音大士、地藏王三座神龕;中幢有韋馱神龕;下幢為光帝殿址,毀後未修,作為園基。
舊街慶福禪寺歷史悠久,古蹟頗多盡皆毀壞。廟之聲譽可與五嶽佛、歸元寺、木蘭佛並舉;由慶福禪廟會演變而來的花朝節物質交流大會遠近聞名,牽涉至鄂、豫、皖、贛、湘,近年發展到江浙、東北數省,其影響達半個中國。
2001年8月16日,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河北省佛教協會會長淨慧大師到舊街慶福寺視察時,同舊街街道辦事處達成了引資修建慶福寺的規劃,慶福寺選址在舊街規劃區內的龍頭山,計劃佔地面積50畝。為此,街道正式成立了慶福寺籌建工作領導小組。
中文名
慶福禪寺
所處時代
南宋
性    質
歷史建築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