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漢字)

鎖定
慕(讀音mù)是漢字通用規範一級字(常用字)。 [1]  此字始見於西周金文。 [2]  《玉篇·心部》中説“慕,思也。”可見,“慕”字的本義是思慕,思念之義。後由本義思慕引申為仰慕、敬仰,也引申羨慕、貪慕;《説文》中説“慕,習也。”可見“慕”字在古代還有模仿、仿效的意思。 [2] 
基本信息欄參考資料 [3] 
中文名
拼    音
部    首
總筆畫
14
字    級
一級字(編號3066) [1] 
五    筆
ajdn
結構構型
上下結構
注音字母
ㄇㄨˋ
平水韻部
去聲七遇 [4] 
倉    頡
takp
筆順編號
12225111342444
統一碼
基本區 U+6155
四角號碼
44338 [3] 

字源演變

字源演變流程圖 字源演變流程圖 [2]
“慕”字始見於西周金文(圖1、2)。“慕”字由“莫”字和“心”字構成。整個字的意思就是心裏想念着離開的人,由此產生了思念的含義。 [5] 
金文的“慕”字,字形的上方是“莫”字,表示太陽落山,表聲旁;表聲旁;下方是“心”的形狀,作為形旁,表字義,表示和人的心理活動相關。因此,“慕”是個上聲下形的形聲字。西周金文的“慕”字也是“慕”剛開始的寫法。《説文》中的小篆文字(圖3)比較於西周金文而言更加整齊化。在“慕”字演變過程中,古今字形均為上“莫” 、下“心”,因“心”作形符放在字的下部時,有時變寫作“”,故字有寫成“慕”的,也有寫成“𢟽”的。“慕”字本義是思慕,思念之義。《孟子·萬章上》中説“大孝終身慕父母。五十而慕者,予於大舜見之矣。”這裏的“慕”字是由本義思慕引申為羨慕、仰慕之義。 [6-8] 

詳細釋義

讀音
詞性
釋義
例句
英譯
例詞
動詞
思慕;嚮往。
《書·畢命》:弗率訓典,殊厥井疆,俾克畏慕。
孟子·萬章上》:人少則慕父母。
趙岐注:慕,思慕也。
三國魏·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且延陵高子臧之風,長卿慕相如之節,志氣所託,不可奪也。
唐·柳宗元《亡妻弘農楊氏志》:後每及是,必遑遑涕慕。
明·方孝孺《送石君永常赴河南僉事序》:使善者有所慕,惡者有所愧。
yearn for;be attracted toward
慕義;慕向;慕企;慕位;慕尚;慕思
羨慕;貪慕。
莊子·徐無鬼》:蟻慕羊肉,羊肉羶也。
三國魏·曹操《讓縣自明本志令》:又己敗則國家傾危,是以不得慕虛名處實禍。
admire
慕古;慕仰;慕羨;慕豔;慕效;慕利;慕藺;慕化;慕古薄今;慕用;慕仰
仿效。
三國志·蜀志·董和傳》:苟能慕元直之十一,幼宰之殷勤,有忠於國,則亮可以少過矣。
唐·柳宗元《種樹郭橐駝傳》:他植者雖窺伺效慕,莫能如也。
七國春秋平話》捲上:那燕王老耄不能治國,欲慕唐堯、虞舜授禪的道理,欲將國政讓與子之做燕王。

效慕
名詞
指小兒思念父母的啼哭聲。
禮記·檀弓上》:其往也如慕,其反也如疑。
鄭玄注:慕,謂小兒隨父母啼呼。
孔穎達疏:謂父母在前,嬰兒在後,恐不及之,故在後啼呼而隨之。
宋·蘇軾《前赤壁賦》: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餘音嫋嫋,不絕如縷。


姓。
《宋史·忠義傳七·牛皓》:金有慕洧。


[8-9]  [3] 

古籍釋義

説文解字

《卷十》《心部》 莫故切
習也。從心莫聲。 [10] 

説文解字注

習也。
習其事者、必中心好之。
從心。𦱤聲。
莫故切。五部。 [11] 

廣韻

莫故切,去暮明 ‖莫聲暮部
慕,思慕。又虜複姓,二氏。《前燕錄》雲:“昔髙辛氏遊於海濵,留少子厭越以居北夷,邑於紫蒙之野,號曰東胡。秦西漢之際為匈奴所敗,分保鮮卑山,因山為號,至魏初,莫護跋率部落入居遼西,時燕代多冠步搖冠,跋好之,乃斂發襲冠,諸部因謂之步搖,後音訛為慕容焉。跋孫涉歸,進拜單于,遵循華俗。自雲慕二儀之德、繼三光之容,以為氏。歸子廆據遼東稱王,僭號燕。”後又有將軍慕輿虔。 [12] 

康熙字典

《卯集上》《心字部》
古文:𢟽。《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莫故切。音暮。《説文》:習也,愛而習翫模範之也。《史記·司馬相如傳》:慕藺相如之為人,更名相如。
又思也。《禮·檀弓》:其往也如慕。
又繫戀不忘也。《孟子》:大孝終身慕父母。
又姓。又慕容。複姓。 [13] 
《康熙字典》書影 《康熙字典》書影 [14]
《説文解字》書影 《説文解字》書影 [15]
《説文解字注》書影 《説文解字注》書影 [16]
《宋本廣韻》書影 《宋本廣韻》書影 [12]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楷體) 字形對比(楷體) [3]

書寫演示

書寫演示 書寫演示
“慕”字是上下結構。上面是一個“莫”字,第十筆一捺結束“莫”字書寫。隨後開始在“莫”字正下方書寫另一部分。最後一筆一點結束“慕”字書寫。

書法欣賞

韻書集成

中上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m
ɑɡ
王力系統
m
ua
董同龢系統
m
uɑɡ
周法高系統
m
waɣ
李方桂系統
m
agh
兩漢
西漢


東漢




o


o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魚虞模

o
北魏後期北齊
魚虞模

o
齊梁陳北周隋
虞模

u
隋唐
擬音/高本漢系統

m
uo
擬音/王力系統

m
u
擬音/董同龢系統

m
uo
擬音/周法高系統

m
uo
擬音/李方桂系統

m
uo
擬音/陳新雄系統

m
u
[17-18] 

韻書集成


字形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去聲

合口呼
次濁
莫故切
muo
集韻

去聲

合口呼
次濁
莫故切
mo
韻略


去聲





莫故切

增韻


去聲





莫故切

中原音韻

去聲
魚模



次濁

mu
中州音韻


去聲
魚模





忙布切

洪武正韻

去聲


次濁
莫故切
mu
分韻撮要

陽去







[18-19] 
參考資料
  • 1.    國務院發佈關於《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國政府網[引用日期2020-04-21]
  • 2.    李學勤主編;趙平安副主編.字源[M]: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3.07:935
  • 3.      .漢典[引用日期2018-09-27]
  • 4.    平水韻部 七遇  .中國政府網[引用日期2020-04-21]
  • 5.    駢宇騫著.漢字字源.瀋陽:萬卷出版公司, 2009.10 :438
  • 6.    許慎.圖解説文解字 —畫説漢字—圖文解讀800個漢字的故事 五年級-六年級 小學版:時代文藝出版社,2018.07:39
  • 7.    孟於翀著.話説漢字:中國華僑出版社,2017.04:215
  • 8.    谷衍奎編 .漢字源流字典.北京:語文出版社,2008.01:1686
  • 9.    中國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編纂處編纂.漢語大詞典 [M]:漢語大詞典出版,1986.11:10275
  • 10.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M].長沙:嶽麓書社,1997.07:373
  • 11.    [東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 説文解字 2 全注全譯版[M].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2008.05:2025
  • 12.    餘乃永校注. 新校互注宋本廣韻[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07:367
  • 13.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 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08:343
  • 14.    《康熙字典》書影398頁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20-04-21]
  • 15.    《説文解字》書影373頁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20-04-21]
  • 16.    《説文解字注》書影2025頁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20-04-21]
  • 17.    慕 中古音  .漢典[引用日期2020-04-21]
  • 18.    慕 上古音  .漢典[引用日期2020-04-21]
  • 19.    慕 韻書  .漢典[引用日期2020-04-21]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