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慕羶

(漢語詞語)

鎖定
慕羶,漢語詞語,讀音mù shān,意思喻因愛嗜而爭相附集。出自《莊子》雜篇·卷八中《徐無鬼》。
中文名
慕羶
拼    音
mù shān
釋    義
喻因愛嗜而爭相附集
出    處
《莊子》

目錄

慕羶解釋

喻因愛嗜而爭相附集。 [1] 

慕羶典故

慕羶典源

《莊子》雜篇·卷八中《徐無鬼》
卷婁者,舜也。羊肉不慕蟻,蟻慕羊肉,羊肉羶也。舜有羶行,百姓悦之,故三徙成都,至鄧之虛而十有萬家。堯聞舜之賢,舉之童土之地,曰:“冀得其來之澤。”舜舉乎童土之地,年齒長矣,聰明衰矣,而不得休歸,所謂卷婁者也。唐·成玄英疏:「夫羊肉羶腥,無心慕蟻,蟻聞而歸之。舜有仁行,不慕百姓,百姓悦之。故羊肉比舜,蟻況百姓。」 [1] 

慕羶典源譯文

所謂彎腰駝背、勤苦不堪的人,就是舜那樣的人。羊肉不會愛慕螞蟻,螞蟻則喜愛羊肉,因為羊肉有羶腥味。舜有羶腥的行為,百姓都十分喜歡他,所以他多次搬遷居處都自成都邑,去到鄧的廢址就聚合了頭十萬家人。堯瞭解到舜的賢能,從荒蕪的土地上舉薦了他,説是希望他能把恩澤佈施百姓。舜從荒蕪的土地上被舉薦出來,年歲逐漸老了,敏捷的聽力和視力衰退了,還不能退回來休息,這就是所説的彎腰駝背、勤苦不堪的人。

慕羶釋義

“羊肉不慕蟻,蟻慕羊肉。羊肉,羶也。 舜 有羶行,百姓悦之。故三徙成都,至 鄧 之虛,而十有萬家。”後以“慕羶”喻因愛嗜而爭相附集。

慕羶出處

唐 韓偓 《感事三十四韻》:“鴛鷺皆回席, 皋夔 亦慕羶。”
明 史可法 《請行徵闢保舉疏》:“往時保舉多系慕羶,捷足蠅營,真才裹足。”
清 夏燮 《中西紀事·漏卮本末》:“吸販之徒,不禁張膽明目,以趨慕羶之市。”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