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慈相寺

鎖定
慈相寺,原名聖俱寺,後因該寺一直由佛教慈恩宗僧人住持,故於北宋皇祐三年(1051年)朝廷賜額,改名慈相寺。位於山西省晉中市平遙縣洪善鎮冀郭村北。慈相寺初建於唐開元年間(713~741年)。金大定年間(1161~1189年)年間至金明昌年間(1190~1196年),又大加修葺。 [1-2]  [4] 
慈相寺,坐北朝南,寺院佔地約6000平方米,總佔地面積18365.5平方米,由山門、樂樓(存有高台基)、關帝廟及其左右之鐘鼓樓、正殿和東西廊窯、無名大師靈塔組成。寺院最前端是山門,台基高築,面闊3間,進深1間,硬山頂。山門的明間為通道,與樂樓台基下之券洞相連。 [5] 
2001年6月25日,慈相寺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 
中文名
慈相寺
地理位置
山西省晉中市平遙縣洪善鎮冀郭村北
所處時代
北宋至清 
佔地面積
18365.5 m²
保護級別
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開放時間
全天
編 碼
5-0329-3-45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慈相寺歷史沿革

慈相寺初建於唐開元年間(713~741年)。
北宋慶曆年間(1041~1048年),建麓台塔。
宋(960~1279年)末,寺院毀於兵燹,存有正殿。
金天會年間(1123~1135年),重建塔於舊址。
金大定年間(1161~1190年),慈相寺大加修葺。
金明昌五年(1194年),增修殿堂。
據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重修慈相寺碑記》記載,數百年風雨侵蝕,慈相寺土崩瓦解,至順治六年(1649年),又遭兵火之災,康熙時,塔後的殿宇被河水沖毀。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整修了東西廊窯,次年維修了關帝廟(殿)。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重修樂樓、山門。清嘉慶十五年(1810年),新建鐘鼓二樓。 [2]  [5] 

慈相寺建築格局

慈相寺,坐北朝南,寺院佔地約6000平方米,總佔地面積18365.5平方米,由山門、樂樓(存有高台基)、關帝廟及其左右之鐘鼓樓、正殿和東西廊窯、無名大師靈塔組成。寺院最前端是山門,台基高築,面闊3間,進深1間,硬山頂。山門的明間為通道,與樂樓台基下之券洞相連。關帝廟前地勢開闊,南距樂樓33.8米,其建築面闊3間,進深1間,前插廊,懸山頂,廟前有月台。鍾、鼓二樓緊連廟之東西山牆,平面近方形,樓台下築拱門,樓頂十字歇山造。 [5] 

慈相寺主要建築

  • 正殿
慈相寺正殿為寺院主要建築之一,南距關帝廟21.77米,面闊5間,通面闊21.28米,進深3間,通進深15.80米,通高14.40米。懸山頂,七架椽構造,前乳栿後剳牽用四柱,前槽金柱採用移柱法。樑架徹上露明造。前檐斗拱五鋪作,單抄單下昂,重拱計心造,出真昂,下墊華頭子。補間一朵。後檐斗拱把頭交項作。屋頂施灰色筒板瓦。門窗安置在下平榑垂線的乳栿之下,施用錛光手法加工,隔扇門直欞窗裝修。此殿應為金代遺構。殿內存有彩塑3尊(三身佛),兩山牆滿施壁畫。 [2]  [5] 
  • 無名大師靈塔
無名大師靈塔,即金天會年間(1123~1135年)重修的磚塔,名麓台塔。塔距正殿15.6米,高48.2米,八角九層樓閣式。塔之基座為八角形,邊長13.5米,高1.3米,周圍夯築土牆。塔身第一層外圍有明清時增建的十六孔券洞式圍廊,在圍廊的正南方,出硬山頂抱廈3間,是為塔之入口。塔室呈八角形,內徑3.3米,牆上都為仿木構斗拱,斗拱以上,漸次疊澀內收,頂端留八角疊澀天井通二層。在塔室西牆壁有券門,採用穿壁式結構,通往踏道,在厚壁內折上,環繞半周登二層。二層以上,各層內部結構改為厚壁空筒式結構,安裝木過樑、木樓板、木樓梯,以供攀登。塔頂部,磚砌疊澀藻井。
無名大師靈塔身外形古樸,每層高度自下而上逐層遞減。出檐與平座均為疊澀和反疊澀的製作方法。第一層塔檐與平座已毀壞。第二層塔身四面做成假窗,檐部設普拍枋,上置轉角鬥拱一朵,補間斗拱三朵,單抄雙下昂,昂做批竹式。瓜子拱為鴛鴦交首拱。第三層以上,斗拱逐層從簡,第八、九層,再無斗拱。各層塔身愈高愈短,從第三層開始,每層之東西南北四方各開一磚券直窗洞或假窗洞。塔頂施八角形基座,上置仰蓮,蓮瓣中託覆缽,覆缽上置寶珠。第二層塔之內壁,殘存早期的千佛壁畫。 [5] 

慈相寺文物遺存

碑碣
慈相寺內有歷代碑碣計9通(方),其中宋慶曆六年(1046年)《大宋西河郡麓台山聖俱寺碑》、金明昌五年(1194年)《汾州平遙縣慈相寺修造碑》、金泰和六年(1206年)《慈相寺僧眾塔記銘》、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重修慈相寺碑記》以及年款殘缺的《無名菩薩神聖眼藥軼聞》等。 [1-2]  [5] 

慈相寺歷史文化

  • 慈恩宗
慈恩宗是中國佛教的宗派之一,源於古印度佛教的瑜珈宗,其創始人是唐代高僧玄奘(602~664年)及其弟子窺基。唐玄奘為進一步探求印度大乘教教義之真諦,曾於貞觀元年(627年),不避艱難險阻,苦行赴印度,往返十七年,在那裏遍求各大寺院之高僧,期間受瑜珈宗的影響較深。回國後住長安慈恩寺八年,潛心翻譯研究佛經,對佛教哲學和修行觀有了新的見解,創立佛教宗派,後人以其所居而稱為“慈恩宗”。 [4] 

慈相寺保護措施

2001年6月25日,慈相寺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 
慈相寺 慈相寺

慈相寺旅遊信息

慈相寺地理位置

慈相寺位於山西省晉中市平遙縣洪善鎮冀郭村北。 [5] 

慈相寺交通路線

平遙縣坐至洪善鎮冀郭村北即可到達。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