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济宫位于中国台湾省学甲镇,是台湾保生大帝信仰的开基祖庙,始建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主祀保生大帝,其神像于明末清初随郑成功部将自福建白礁慈济宫分灵至台湾 [4-5]。该庙为台湾保生大帝宫庙祖庭,现存建筑为清代修缮后的三进式格局,融合华南传统庙宇风格,前殿采用单檐硬山式屋顶装饰剪黏工艺,正殿保留三通五瓜木构架,后殿供奉慈航道人 [3] [7]。
该庙历经多次扩建,现存文物包括清代叶王交趾陶、何金龙剪黏作品及宋代保生大帝开基神像 [3] [7]。自1661年起,每年农历三月十一举办“上白礁祭典”,信众通过遥拜福建祖庙、将军溪畔谒祖等仪式延续两岸文化纽带 [1-2] [6]。台湾现有近400座分灵庙,学甲慈济宫通过祭典、进香活动维系与大陆祖庙的宗教交流。
- 中文名
- 慈济宫
- 地理位置
- 台湾学甲镇
- 保护对象
- 台湾保生大帝开基祖庙
- 典 故
- 先民祈求郑成功沿途平安修此神像
简介
播报编辑
台湾省学甲镇慈济宫所奉神为保生大帝,缘于随郑成功开发台湾的先民们,当时他们为了祈求沿途平安,特地叠料地从家乡白精察背礁盛付乡的慈济宫中迎保生大帝神像,随行想体巴护驾拜说。当时大陆计婶姜背有保生大帝三尊,其中大大帝奉祀在大陆白礁祖庙朵慨欢嫌,二大帝则为他姓信徒姜颈民迎请来台的这尊,三大帝供奉于大陆青礁,于是二大帝遂成为台湾保生大帝的开基祖。
人文历史
播报编辑
1661年郑成功领军自学甲中洲将军溪畔头前寮登陆上岸,定居此邑,以寓兵于耕的屯垦措施,开疆辟地,日起有功,且人丁日众、文化大开,遂定名为“学甲”。慈济宫初创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清时曾改造、修缮。学甲慈济宫幅员广大,其辖境包括13个村庄,大庙坐落于学甲镇济生路,庙貌宏伟壮观,且古色古香,占地一千六百多平方米,坐北朝南,分前殿、正殿、后殿三落。前殿采单檐硬山式造型,北脊装饰双龙朝三星,象征福、禄、寿永垂境域,侧脊彩凤曳尾,姿态曼妙,其它剪贴,巧夺天工,栩栩如生,左右龙虎堵分成上下两片,上片嵌置交趾烧,取材自传史稗记,下片则雕龙刻虎,神采奕奕。正殿建筑采用三通五瓜,殿前中廊柱联文为“慈善为怀保护生民登寿域,济匡有节大宣帝德着神方”,内奉保生大帝神尊。后殿搭盖拜亭,建筑采用华南式风格,为单檐硬山式,正脊装饰双龙拜塔,垂脊则尾饰人物水榭,皆生动有致,内奉慈航。每年农历的三月十一均要举行“上白礁祭典”,这与农历三月十五保生大帝圣诞提早了四天,是因为让保生大帝有足够的时间回大陆参加庆典,这段时间,无论是台湾的慈济宫还是大陆的慈济宫,都是信徒踊跃,人山人海,鼓乐喧天,一派热闹非凡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