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慈湖書院

鎖定
慈湖書院,為紀念南宋楊簡建。有兩處。(1)在饒州樂平(今屬江西)城東古長樂坊、觀音閣附近。簡知樂平時,首倡興修學舍,闡明心學,以崇教化。元至元十九年(1282),縣尹翟衡謀於故宋丞相馬廷鸞,建書院,專祠楊簡。事既上聞,賜額“慈湖書院”。二十九年,馬端臨出任山長,歷 27 年。至正元年(1341),危素撰有《樂平州慈湖書院贍學田記》。元末廢於兵燹。明萬曆間復建麗陽書院,清康熙時再建鳳遊書院,繼承慈湖學派傳統。(2)在明州慈溪(今屬浙江)。宋鹹淳間,簡逝世 40 餘年後,制置使劉黻就其故居建書院。 [1] 
中文名
慈湖書院
外文名
cihushuyuan
類    別
私立
所屬地區
樂平市區古城隍廟
主要院系
古代中文學

慈湖書院信息簡介

《光緒·慈溪縣誌》
宋,寶慶間(1225—1227)慈湖書院,在縣東一里,慈湖之濱,以祀
慈湖書院 慈湖書院
鄉先生楊文元公。嘉熙間(1237—1240),制置使趙與?遷於湖中之沚。淳祐二年(1242),郡守秘撰陳公塏,發錢米下縣,委令曹邰為創祠堂於成德堂之右。祠成,令以告於郡,於是朝奉郎主管建康府崇熙觀,天台鄭霖作記,先生之侄愉書丹,邑人桂萬榮書蓋。鹹淳辛未(1271),郡守劉黻於普濟寺東易地重建。壬申(1272)撥餘姚、定海沒入官田,以為奠饗之需。
元,至元乙酉(1285),普濟寺僧恃楊總統權勢,侵奪其地,毀祠像,諸生訴於官。至元丁亥(1287),按察副使侍其君佐巡按至縣,乃佔先生舊宅、遺址,復建禮殿祠宇。越五年,甫落成。

慈湖書院碑記

王應麟記曰,古者鄉有庠,黨有序,閭有塾,里居又有父師、少師之教,是以道德一而理義明。書院之設,意猶近古,睢陽、白鹿為稱首。若周、程、朱、呂治教之地,文獻尤盛。天典民彝之統紀,恃以不墜。東海之濱有大儒曰“慈湖先生”文元楊公,立身以誠明篤敬為主,立言以孝弟忠信為本,躬行實踐,仁熟道凝,盛德清風,聞者興起,可謂百世之師矣!遺老見而知之,後進聞而知之,春木之?兮,其人若存兮。

慈湖書院翁紀其事

宅心知訓,上接洙泗,此書院之所為作也。古涪文公及翁紀其事,不幸厄於浮屠氏,鞠為荒榛。天不喪斯文,繡衣使者侍其公行部,喟然太息,選一鄉宿望曹君漢炎為山長,而堂錄桂君應奎鋭以為己任。乃倡率善士,合志協力,舍舊而新是謀,相攸先生舊宅,熙光遺址,爰契我龜,鳩工庀材。經之營之,禮殿崇崇,祠宇奕奕,敷經之席,肄業之舍,規模視昔不愆於素冠進衣逢,遊於斯,習於斯,如詠舞雩之風,如升闕里之堂,聞金石絲竹之音,莫不油然而樂,躍如而悟,鹹曰“自堂徂基,輪奐新矣,陟降庭止,惠我光明,蓋亦勉新德而進新知乎!”

慈湖書院教思於無窮

於是屬應麟著石章,以永教思於無窮。應麟耄未知學,辭弗獲,敢誦所聞,切磋究之。嘗謂儒以道得民,師以賢得民,師言賢不言道,身即道也。萬古一道,萬化一心,仁人心也。人者,天地之心也。天有四時,風雨霜露,地載神氣,風霆流形,無一物而非仁。仁則清明靜虛,與天地同流,在《》為不遠復,在《》為精一,在《》為無貳,在《大學》為毋自欺,在《中庸》為至誠篤恭,惟先生乃無意自得之。齋壯儼恪,非禮不動,言性必曰堯舜,論治必曰三代。道學之將廢,則正色讜言,不回於羣枉,道學之復行,則見幾卷懷,不汩於勢榮。耄期稱道,若武公之作懿戒,名滿天下;若君實之在西洛,本心明而外物輕,行藏語默,參諸百聖無不合。於《己易》見先生潔淨精微焉。

慈湖書院自強不息

於《廣居賦》見先生廣大高明焉;於《過庭訓》之言學,見先生自強不息焉;於《講堂訓》之言孝,見先生一貫之道焉。先生之文章,皆性與天道之昭著,府川流,仰高山,心之精神,江漢秋陽之皓皓也。居先生之居,學先生之學,則何以哉?由事親從兄,而儘性至命;由灑掃應對,而精義入神;由內省不疚,而極無聲無臭之妙,下學上達,不求人知而求天知,庶幾識其大者。夫一言一行之有愧,可以欺其鄉,不可以欺其家;可以欺其家,不可以欺其心。無體之禮,此心之敬;無聲之樂,此心之和。訓詁章句云乎哉,先生之學,文安先生之學也。文安講《論語》於白鹿,先辨其志,聽者悚然動心,收其放而存其良者以此。朱文公亦云陸子所言,專於尊德性,學者多持守可觀。又謂先生之學,有為已之功,合而觀之,知入德之門矣。覺有先後,道無古今,有能約之。以省察克治,深之以薰陶涵濡,問津於辨志,尋源於尊德性,以達聖人之城。嶽峙海涵,春融冰釋,默契道體去先生之世若此其未遠也。得心學之傳,必將有人焉。濟濟多士,克廣德心,凡我同志,懋敬哉!書院復建於至元丁亥(1287)春,越五年十二月成,歲在壬辰(1292)三月,浚儀王應麟記。
明,洪武元年(1368),改天下山長為訓導,田皆令入官。五年,革罷訓導,弟子員歸於邑學,書院因以不治,而祀亦廢。正統四年(1439),書院又毀。景泰天順間(1450—1464),巡按李王己、李日良重建。弘治間(1488—1505),巡按車梁與知府伍符,興新官到任之祭。嘉靖間(1522—1566),知縣謝應嶽廣慈湖書院,增置祀田,風厲士習。
甲午(1534),守道胡纘宗添設門子二名,以供灑掃。丙申(1536),知縣薛應旗至任,祭時見家眾雜居,乃詳請撫按督學,改普濟寺為正學書院,撤去佛像,迎牌位於其中。朔望,文廟行香畢,即帥學員謁書院講學,每至日中而散。薛公去後,被阮僧以烏石庵基地獻於邑之當道者,將牌位送還家廟,寺仍歸本僧,乙巳(1545),知縣劉逢愷修祠,請復春秋二祀,載在祀典,以至於今。書院之前,泮池照池各一所,共四畝三十步。邑人馮成能嘗修之。萬曆二年(1574),提學滕伯輪發官帑增置學田。

慈湖書院創議建復

寧波府推官周光鎬復推廣之,顏鯨為之記,知縣戴洪恩立石。清乾隆嘉間(1736—1820)知縣歲延掌教,就永明寺設講席。道光六年(1826),知縣黃錫祚以書院久廢,創議建復。邑人馮雲濠、雲祥捐資一萬五千兩,馮汝霖、汝震捐資一萬五千兩,於普濟寺前,面湖建屋三層,前為堂,中為樓,奉文元公祀,以弟子從祀。後為掌教居,翼以兩廡,為肄業所。歲延院長掌教,月第其肄業者之文藝優劣,而膏火之。
附從祀弟子八十四人:真德秀,錢時,袁甫陳壎,袁肅,洪夢炎,馮興宗,趙彥?,史彌忠,曾熠,史彌遠,趙與?,徐鳳,張元度,史彌堅,桂萬榮,史彌鞏,童居易,李元白,劉厚南,鄒近仁,葉祐之,史彌林,鄒夢遇,馮國壽,史守之,曹夙,史定之,馬樸,沈民獻,孫明仲,許孚,王子庸,餘元發,張渭,鍾宏,張汾,曾汲古,趙與時,舒益,劉伯諶,洪簡,曹正方溥,王琦,馬燮,吳壎,馬應之,吳垌,沈鞏,何元壽,朱介,孫伯温,魏榘,項復,張端義,汪?,李鶚,舒衍,陳從,邵甲,陳師稷,王震,洪揚祖,傅大原,夏希賢,顧平甫,錢?,鄭節夫,孫誼,周之德,薛疑之,陳?,吳定夫,吳?,傅正夫,王晉老,舒銑,胡革,汪文子,翁埏,楊恪,楊叔中,楊叔正。

慈湖書院道光二十五年

道光二十五年(1845),置買西鄉田九十四畝八分一毫五絲。咸豐五年(1855),置買北鄉田四畝,又置買北鄉花地一千一百七十畝一分二釐七絲四忽。
參考資料
  • 1.    顧明遠.教育大辭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