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慈氏塔

鎖定
慈氏塔,又名慈氏寺塔,位於湖南省岳陽市岳陽樓區洞庭南路西側寶塔巷。現存塔為宋淳祐年間(1241~1252年)重修。 [1] 
慈氏塔塔身高為34.58米,佔地面積46平方米,七級八方實心,為仿木結構的樓閣式磚塔。除塔基由渾厚堅實的五層花崗石鋪砌外,其餘均用青磚砌築,而膠結料採用的是黃砂泥漿。塔身底層較高,往上逐層低矮,面闊層層內收,形成柔和的收分線條。層檐間用疊澀法,在挑出的青磚上貼以青瓦,再用砂漿堆塑蓮花圖案,線條圓潤優美。慈氏塔建築精美,高拔挺秀,是湖南現存最早的磚塔之一,對研究古代佛塔建築有重要作用。 [1-2] 
2013年3月5日,慈氏塔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 
中文名
慈氏塔
地理位置
湖南省岳陽市岳陽樓區洞庭南路西側寶塔巷
所處時代
佔地面積
46 m²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7-1229-3-527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慈氏塔歷史沿革

唐顯慶三年(658年)曾在此建有佛樓(世稱“南屠”或“南樓”)。
後梁乾化四年(914年),在南樓故址修有一座木質寶塔“一字關”塔,此即為慈氏塔的前身, 該塔毀於北宋熙寧年間的一場大火。
宋淳祐年間(1241~1252年),重修慈氏塔,現存至今。 [1-2] 

慈氏塔建築格局

慈氏塔塔身高為34.58米,佔地面積46平方米,七級八方實心,為仿木結構的樓閣式磚塔。
除塔基由渾厚堅實的五層花崗石鋪砌外,其餘均用青磚砌築,而膠結料採用的是黃砂泥漿。塔身底層較高,往上逐層低矮,面闊層層內收,形成柔和的收分線條。層檐間用疊澀法,在挑出的青磚上貼以青瓦,再用砂漿堆塑蓮花圖案,線條圓潤優美。第一層原有東西相通的塔門,清康熙大修時為加固塔身而封閉,自二層以上,每層四向各砌佛龕一個,內置精雕細刻的佛像一尊。第二層平座座頂突出塔身約30釐米,轉角處砌有倚柱。其他各層的做法,均與第二層相同,只有在第七層的平座上,設有欄杆和望柱,各層高翹的檐角上皆掛有銅風鈴。
塔頂作八角攢尖式,頂上立鐵剎,由覆缽、相輪、寶蓋、圓光等構件組成,相輪底座由八根鐵鏈通過扁鐵連接直貫塔基。 [1] 
鐵製的塔剎,用六條鐵鏈直貫塔檐固定。每層檐口下部磚砌挑檐,上部一層為仰蓮瓣造型檐口,雕刻精美。每層檐角嵌有石雕翹檐,並掛有鐵製風鈴,微風吹來,叮咚作響。鐵製塔剎由覆缽﹑相輪、寶蓋組成,據説重達兩噸,體現着宋代建築的藝術風格。 [3] 

慈氏塔歷史文化

  • 相關人物
現存慈氏塔,為南宋荊湖安撫制置使兼知嶽州的孟珙所修。孟珙,湖北棗陽人,少年從軍,累立戰功,立志三十年收復中原。孟珙雖行武出身,但深研《易經》,精通佛學,還自號無庵居士。 [6] 
  • 相關傳説一
慈氏塔的修建,流傳着一個動人的故事。據光緒《巴陵縣誌》記載:唐朝開元年間(713-714),西域有個叫妙吉祥的佛教徒來到岳陽,對父老們説,西方有一條孽龍竄到這一帶,日久將興風作浪,危害百姓,必須建塔鎮壓之。據説城內有一寡婦慈氏,以慈悲為懷,捐錢建造了這座寶塔,所以叫慈氏塔。但根據考證:所謂“慈氏”,並不是指某寡婦,而是指佛教中的彌勒佛。佛以慈悲為本,彌勒即梵文“慈氏”的意思,故稱慈氏塔。慈氏寺供奉的就是彌勒佛。 [3] 
  • 相關傳説二
民間相傳,始建塔時,用費不敷,有寡婦慈氏傾家相助,因得成功。為紀念此事,塔成之後稱之為慈氏塔。 [2] 

慈氏塔文物價值

慈氏塔建築精美,高拔挺秀,表現出樸素渾厚的風格,是湖南現存最早的磚塔之一。距今已有近八百年的歷史,對研究古代佛塔建築有重要作用。 [1-2] 

慈氏塔文物保護

1956年,慈氏塔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5] 
2013年3月5日,慈氏塔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 

慈氏塔旅遊信息

  • 地理位置
慈氏塔位於湖南省岳陽市岳陽樓區洞庭南路西側寶塔巷。
  • 交通指引
岳陽市內乘2路、9路公共汽車可直達岳陽樓。遊湖的遊覽船每年3至11月間開行,在岳陽樓碼頭上船。市內還有出租車供旅客租用。出租車公司在巴陵西路。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