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慈恩寺

鎖定
大慈恩寺,位於唐長安城晉昌坊(今陝西省西安市南),中國“佛教八宗”之一“唯識宗”(又稱法相宗俱舍宗慈恩宗祖庭,唐長安三大譯場之一,已有1350餘年歷史。大慈恩寺是唐長安城內最著名、最宏麗的佛寺,為李唐皇室敕令修建。唐太宗貞觀二十二年(648年),太子李治為了追念母親文德皇后長孫氏創建慈恩寺。玄奘在這裏主持寺務,領管佛經譯場,創立了漢傳佛教八大宗派之一的唯識宗,成為唯識宗祖庭。大慈恩寺內的大雁塔又是玄奘親自督造,所以大慈恩寺在中國佛教史上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一直受到國內外佛教界的重視。 [1] 
1961年3月4日,大慈恩寺大雁塔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2014年06月22日,大慈恩寺內的大雁塔作為“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中的一處遺址點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3] 
2015年5月14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陪同印度總理莫迪參觀西安大慈恩寺。 [34] 
2016年5月14日,世界上現存唯一一株玄奘手植的娑羅樹子樹,經多年培育,成功移植到西安大慈恩寺。 [4-9] 
中文名
大慈恩寺
外文名
Ci'en Temple
地理位置
陝西省西安市南郊
創建時間
唐太宗貞觀二十二年(648年)
類    型
佛教寺院
建立目的
紀念文德皇后
榮    譽
佛教宗派法相宗(慈恩宗)祖庭
所屬國家
中國
所屬城市
陝西省西安市
著名景點
大雁塔
雁塔廣場
開放時間
3月1日-10月31日8:00-17:00,16:30停止入場;11月1日-次年2月28日8:00-17:30,17:00停止入場 [32] 
門票價格
40元/人
建議遊玩時長
2小時
適宜遊玩季節
四季皆宜

大慈恩寺歷史沿革

大慈恩寺敕建佛寺

北魏道武帝時在此建淨覺寺,隋文帝在淨覺寺故址修建無漏寺,後廢。
大慈恩寺 大慈恩寺
唐貞觀二十二年(648年),太子李治為追念其生母文德皇后(即長孫氏)祈求冥福,報答慈母恩德,下令建寺,故取名慈恩寺。此後1000多年來,慈恩寺成為中外佛教界人士敬仰朝拜之地。
唐貞觀十年(636年)六月己卯,太宗文德皇后崩,十一月庚寅葬於昭陵。貞觀二十二年(648年),太子李治在春宮,以其母文德皇后早棄萬方,一心“思報昊天,追崇福業。”於是於六月庚辰,使中大夫守右庶子高季輔宣令説:“寡人不造,咎譴所鍾。年在未識,慈顏棄背。終身之憂,貫心滋甚。風樹之切,刻骨冥深。每以龍忌在辰,歲時興感。空懷陟屺之望,益疚寒泉之心。既而笙歌遂遠,瞻奉無隸。徒思昊天之報,罔寄烏鳥之情。竊以覺道洪慈,實資冥福。冀申孺慕,是用皈依。宜令所司,於京城內舊廢寺,妙選一所,奉為文德聖皇后,即營僧寺。寺成之日,當別度僧。仍令挾帶林泉,務盡形勝,仰規忉利之果,副此罔極之懷。”根據此令,有司於是仔細普查京城各處形勝,並最後決定在宮城南晉昌裏面對曲江池的“淨覺故伽藍”舊址營建新寺。 [10] 

大慈恩寺寺址定工

經過一番“瞻星揆地”的測量定位工作,最後制定了“像天闕,仿給園(祗樹給孤獨園之略)”的建造方案。整個工程,“窮班孿巧藝,盡衡霍良木”,“文石、梓桂、橡樟、並櫚充其材,珠玉、丹青、赭堊、金翠備其飾”。按照設計,寺院建成之後將是“重樓復殿,雲閣洞房”,總共有十餘院1897間,“牀褥器物,備皆盈滿”。
至當年貞觀二十二年(648年)十月戊申,太子治又下令説:大慈恩寺工程“漸向畢功,輪奐將成”,但僧徒尚缺,奉太宗皇帝敕旨,度僧300人,別請50名大德“同奉神居,降臨行道”;同時正式賜新寺寺名為“大慈恩寺”,並增建“翻經院”。很快,翻經院宣告落成,“虹梁藻井,丹青雲氣,瓊礎銅沓,金環華鋪,並加殊麗。”隨後,太子治復令玄奘法師自弘福寺移就大慈恩寺翻經院繼續従事佛典翻譯,充上座,綱維寺任。
貞觀二十二年(648年)十二月戊辰,太宗皇帝為玄奘舉行了盛大隆重的入寺升座儀式,《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卷七對此做了詳細的記載描述。
此後不數天,太子治再在仗衞的扈従、百僚的陪同下到大慈恩寺禮佛,會見五十大德,講述其造寺之原由,不禁嗚噎酸感,史稱其“蒸蒸之情,亦今之舜也”。侍臣及僧共睹此景,無不為之哽泣。會罷大德,太子遂登東閣,宣佈大赦令等。繼而巡歷廊宇,至玄奘法師房,親制五言詩一首帖於户,其詩謂:停軒觀福殿,遊目眺皇畿。法輪含日轉,花蓋接雲飛。翠煙香綺閣,丹霞光寶衣。幡虹遙合彩,空外迥分輝。蕭然登十地,自得會三歸。 [10] 

大慈恩寺雁塔建造

大雁塔 大雁塔
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年)三月,玄奘法師欲於大慈恩寺端門之陽造一座高30丈的石塔,一是供安置、保存従西域請回來的經像,以避免年久散失,兼防火患;二是借之以顯大國威風;三是作為釋迦牟尼佛的故跡垂世,供人瞻仰。高宗聞訊,遂向玄奘提出三條意見:一、用石造塔,工程大,恐難速成,宜改用磚造;二、不用法師辛苦、破費,一切用度皆以大內、東宮、掖庭等七宮亡人衣物折錢支付;三、建塔地點改就寺之西院。
雁塔建好後,方形塔基,面寬各140尺;塔形仿西域(印度)制度,不循中土舊式;塔分五級,包括相輪、露盤在內,總高180尺;層層中心皆有舍利,或一千二千,凡一萬餘粒;最上層以石為室,藏經像;塔下層南外壁有兩碑,左為太宗皇帝所撰《大唐三藏聖教序》,右為高宗皇帝在東宮時所撰《述三藏聖教序記》,皆為尚書右僕射河南公褚遂良書。初,建塔奠基之日,玄奘法師曾自述誠願,略述自己皈依佛門經過、赴印求法原因、太宗父子護法功德等,最後説:“但以生靈薄運,共失所天,惟恐三藏梵本零落忽諸,二聖天文寂寥無紀,所以敬崇此塔,擬安梵本;又樹豐碑,鐫斯序記,庶使巍峨永劫,願千佛同觀,氛氲聖蹟,與二儀齊固。”在建塔過程中,奘師“親負簣畚,擔運磚石”。“首尾二週,功業斯畢”。慈恩寺塔自此成為長安城內、乃至大唐帝國的一處著名勝跡。 [11] 

大慈恩寺建築格局

大慈恩寺是唐代皇家寺院和國立譯經院,也是規模最大的寺院,佔當時晉昌坊半坊之地,共有13庭院、屋宇1897間(包括翻經院),重樓復殿、雲閣、蟬房並有塑像,十分壯觀,是唐長安城最宏偉壯麗的寺院。現存寺院面積僅是當時的一個西塔院,其餘早已蕩然無存。
今天的大慈恩寺為明憲宗成化二年(1466年),在唐慈恩寺西塔院的基礎上修建而成,佔地76畝餘(50738平方米),位於雁塔區境中心地帶,座北向南主要建築有:山門、鐘鼓樓、大雄寶殿、法堂大雁塔、玄奘三藏院、藏經樓、寮房等。 [1]  [12] 

大慈恩寺主要建築

大慈恩寺大雁塔

大雁塔 大雁塔
大雁塔是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年),玄奘法師為供養從印度請回的經像、舍利,奏請高宗允許而修建。塔高64.5米,共七層,塔底呈方錐形,底層每邊長25米,塔內裝有樓梯,供遊人登臨,可俯視西安全貌。
塔上有精美的線刻佛像,有著名的《大唐三藏聖教序》、《大唐三藏聖教序記》碑,有中國名塔照片展覽、佛舍利子、佛腳石刻、唐僧取經足跡石刻等。現今大雁塔經過修復,古塔雄偉,寺殿香火繚繞,庭院鮮花爭豔,是一處特別吸引國內外遊人的遊覽勝地。鍾、鼓:是寺院的號令,俗有"晨鐘暮鼓"之説。東側鐘樓內懸吊明代鐵鐘一口,嘉靖二十七年十月(1548年)鑄造,重三萬斤,高三米多。唐代學子,考中進士後到慈恩塔下題名,謂之"雁塔題名",後沿襲成習。

大慈恩寺玄奘三藏院

玄奘三藏院 玄奘三藏院
全院由西院光明堂、中院大遍覺堂和東院般若堂三部分組成,將玄奘大師的輝煌一生分成兩個階段、三個不同層面向世人展示:西院光明堂展示的是大師出生到四十歲取經回國的經歷和動人事蹟,稱為“參學求法”階段;東院般若堂的內容是玄奘大師取經東歸受到唐王朝的隆重歡迎和勵志譯經、傳法弘法直到圓寂,稱為“譯經弘法”階段;中間的大遍覺堂則以更深層次的內涵表現了“玄奘取經”這一歷史事件的宗教背景,貫穿了過去、現在、未來三個時空觀念的佛教文化核心思想。
殿上供奉有玄奘法師的頂骨舍利和銅質坐像,殿內壁面佈滿唐代高僧玄奘法師生平事蹟巨幅壁畫,為銅刻、木雕和石雕。是當前規模最大的玄奘紀念館,供遊人瞻仰參觀。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來此參觀,譽玄奘三藏院為當代敦煌 [13] 

大慈恩寺雁塔廣場

大雁塔廣場以大雁塔為中心,佔地近1000畝,整體設計凸顯大雁塔慈恩寺及大唐文化精神,並注重人性化設計。整個廣場分為:北廣場、南廣場、雁塔東苑、雁塔西苑、雁塔南苑、慈恩寺、步行街和商貿區等。
北廣場
其中大雁塔北廣場北起雁塔路南端,南接大慈恩寺北外牆,東到廣場東路,西到廣場西路,東西寬218米,南北長364米,佔地100餘畝,建築面積約11萬平方米。北廣場由水景噴泉、文化廣場、園林景觀、文化長廊和旅遊商貿設施等組成,以大雁塔為中心軸三等分,中央為主景水道,左右兩側分置“唐詩園林區”、“法相花壇區”、“禪修林樹區”等景觀,廣場南端設置“水景落瀑”、“主題水景”、“觀景平台”等景觀。 [14] 
大雁塔北廣場是亞洲雕塑規模最大的廣場,廣場內有2個百米長的羣雕,8組大型人物雕塑,40塊地景浮雕;擁有全世界最豪華的綠化無接觸式衞生間,保持最清潔、世界上坐凳最多、世界最長的光帶、世界首家直引水、規模最大的音響組合等多項紀錄。 [15] 
北廣場南北高差9米,分為9級,由北往南拾級而上,形成對大雁塔膜拜的形式,每個踏步為5級,意為“九五之尊”。噴泉水面面積達2萬平方米,是亞洲最大的噴泉廣場,其八級迭水池中的八級變頻方陣是世界最大的方陣。每級水池有7級迭水,與大雁塔7層相印合。 [15-16] 
南廣場
大雁塔南廣場建於大慈恩寺前,是對佛文化的闡釋,於2001年初建成開放,標誌性建築為玄奘立式雕像。佔地32.6畝,包括園林綠地、花崗岩鋪地和水面過橋等設施,是市民休閒放鬆的常去之處。 [17] 
雁塔西苑
雁塔西苑位於北廣場西側,突出園林特色,修整森林樹木,鋪設石板佈道,置放民俗風情濃郁的雕塑小品,整體景觀與大雁塔北廣場渾然一體,相映成趣。整個西苑突出了公益性和地域文化色彩,以陝西民俗文化為主題,用活靈活現的雕塑藝術形象集中展示陝西關中、渭北高原、陝南、陝北等地具有代表性的民俗風情,如:皮影、剪紙、泥塑、陝西八大怪、農村嫁娶、吹糖人、踩高蹺、老城趣事及白鹿原系列等,頗有韻味。 [18] 
雁塔東苑
位於北廣場東側,是突出陝西地域特色的具有公益性質的文化場所“戲曲大觀園”。通過戲曲彩繪雕塑、地方戲曲鑄銅浮雕、陝西大戲劇家人物羣雕、陝西著名戲曲演員人物羣雕等四大類雕塑羣,體現出陝西地域文化的特點,展現“大秦腔”的獨有魅力。 [19] 
東、西步行街
分別位於大慈恩寺東西兩側,通過“百姓祝壽”、“皮影大戲”、“懸壺濟世”、“街頭胡樂”、“角力爭雄”等一系列雕塑小品,把唐朝百姓的市井生活描繪的活靈活現,這些雕塑小品人物細膩逼真,反映出唐朝民眾真實的生活場景,體現了盛唐時代社會的繁榮、富強。 [19] 
大雁塔廣場

大慈恩寺文物遺存

大慈恩寺二聖三絕碑

大雁塔 大雁塔
大雁塔底層南門洞兩側嵌置碑石,西龕是由右向左書寫,唐太宗李世民親自撰文、時任中書令的大書法家褚遂良手書的《大唐三藏聖教序》碑;東龕是由左向右書寫,唐高宗李治撰文、褚遂良手書的《大唐三藏聖教序記》碑,人稱“二聖三絕碑”。
兩碑規格形式相同,碑頭為蟠螭圓首,碑身兩邊線有明顯收分,呈上窄下寬的梯形(此為唐碑典型形制),碑座為有線刻圖案的方形碑座,兩碑通高337.5釐米,碑面上寬86釐米,下寬100釐米。碑文高度讚揚玄奘法師西天取經,弘揚佛法的歷史功績和非凡精神,世稱《雁塔聖教》。
這兩塊碑石是唐高宗永徽四年(653年)十月由玄奘親手豎立於此的,至今保存完好。是研究唐代書法、繪畫、雕刻藝術的重要文物。 [20] 

大慈恩寺雁塔題名碑

大雁塔是唐朝新中進士的題名之地,即著名的關中八景之一雁塔題名,以至於後世以“雁塔題名”代稱進士及第。現存大量歷代題記,僅明、清朝時期鄉試舉人效仿唐代進士留下的雁塔題名碑就有二百餘通。

大慈恩寺佛舍利

佛舍利 佛舍利
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年),玄奘法師當初為存放從西域所取經像舍利而建造大雁塔。玄奘法師究竟從西域帶回多少舍利,在《法師傳》中記載僅説是150枚肉舍利和一函骨舍利,骨舍利的具體數量未説明。而在同書描寫修塔一節時,説明“層層中心皆有舍利,或一千,二千,凡一萬餘粒。”後經武則天長安年間從新改建時,將塔中原有舍利如何處置,也未有詳實的史料記載,玄奘法師歷經千辛萬苦取回中原的佛舍利由此成為千古之謎。
當前大雁塔上安放的佛舍利,是印度籍華僑高僧釋悟謙法師所贈。1998年6月10日,大慈恩寺接待了印度玄奘寺的住持釋悟謙法師,法師原籍是陝西咸陽人,自幼出家並於四十年代初,以玄奘為楷模,赴印求法,在印度玄奘寺任住持。訪問當天,他拿出一紅紙袋,上面印着金色的“一乘佛寶”四個字和蓮花圖案,內裝有珍貴的兩顆佛舍利子(一顆直徑3.5毫米,一顆直徑1.5毫米),贈與大雁塔。並再三囑託:“這佛寶非常寶貴,要珍藏好定有無量大福”。為了彌補大雁塔舍利之謎的缺憾,讓更多的人們共同瞻仰佛寶舍利,便將佛寶陳列於大雁塔上。為慎重起見,大雁塔給遠在印度的釋悟謙法師寄去一封信,向他談明意願,徵求意見,釋悟謙法師高興地回信説:“舍利是戒定慧所燻修,甚難可得,最上福田”,“信奉者得福無量,猶希呂君能虔誠供奉,定得無量大福。若能公諸大雁塔上層,令眾同為瞻仰,更得無量無邊大福聚,兄為祝頌。” [11] 

大慈恩寺貝葉經

貝葉經 貝葉經
唐僧西域取經之前,古印度人尚未掌握造紙術,只能將記事文字刻寫在經過特殊加工處理的貝多羅樹葉上,佛教經典也無一例外的全被刻寫在貝多羅樹葉上予以保存和傳誦,史稱貝葉經
貝葉經已經有2500多年的歷史。唐僧取經時所帶回的657部經卷全為貝葉經文。據文獻考證,存留下來的貝葉真經不足20片,每片都價值連城。 [21] 
薦福寺所供奉着兩片長約40釐米、寬約7釐米的貝葉經,上面刻寫着密密麻麻的梵文,據説現全世界認識該文字的學者不足10位,非常罕見。 [22] 

大慈恩寺釋迦如來足跡碑

釋迦如來足跡碑 釋迦如來足跡碑
大雁塔五層所陳列的釋迦如來足跡碑,是依據唐代玄奘法師晚年於銅川玉華寺請石匠李天詔所刻制的佛足造像複製而成。上有諸多佛教圖案,內涵十分豐富,素有“見足如見佛,拜足如拜佛”之説法。
據佛經記載,在佛祖涅槃後二百年之內是沒有佛造像的,那時佛弟子們都是瞻拜佛祖留下來的足跡印,拜佛足即為拜佛祖。唐僧赴西域取經時將古印度廣為朝拜的佛足跡印圖帶回大唐呈現給了唐太宗李世民,並接受太宗敕令,將佛足跡印圖刻製成足跡印石,供廣大信眾瞻拜。
足跡碑中蓮花象徵純潔,“卍”字代表火焰和光明,雙魚代表解脱,寶瓶象徵聰慧,海螺象徵佈道,三鈷代表護法,掌心千福輪代表轉輪王,轉輪王下面即為大梵天王圖案。 [21] 

大慈恩寺價值意義

大慈恩寺由唐代皇室敕令修建,是唐長安城內最著名、最宏麗的佛寺,由玄奘法師主持,是唐代長安三大譯經場之一,在佛教傳播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23] 
大慈恩寺是中國法相唯識宗的祖庭,中國的唯識宗就是在這裏誕生並發展起來的,因而唯識宗也被稱為“慈恩宗”。慈恩寺建成伊始,唯識宗之祖玄奘即奉命入居。唐貞觀二十二年(648年)十月,皇太子李治營建慈恩寺功畢,奏請太宗度僧三百人,別請大德五十人,入居行道。別造翻經院,特請玄奘移就翻譯,並充慈恩寺上座,綱維寺任。玄奘譯經,先後九移其地,而在慈恩寺譯場時間最久,譯經最多。自貞觀二十二年(648)十二月,至顯慶三年(658)九月,長達十一個年頭,譯經三十五部,幾佔所譯經總數之半。 [24] 
大慈恩寺中的大雁塔為玄奘親自設計而成,自唐代開始大雁塔就是西安的標誌性建築之一。大雁塔作為現存最早、規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樓閣式磚塔,是佛塔這一印度佛教的建築形式隨着佛教傳播而東傳入中原地區並中國化的典型物證。塔下的“大唐三藏聖教序”和“大唐三藏聖教序記”碑文記述和佐證了大雁塔與絲綢之路佛教傳播的歷史。大雁塔由原印度窣堵坡形式逐漸演變成具有中原建築特點的仿木磚結構的樓閣式塔,生動地體現了佛教建築藝術中國化的歷史見證,是絲綢之路鼎盛時期東西方文化交流的典型代表。 [25] 

大慈恩寺歷任方丈

玄奘
玄奘(602—664年),生於隋仁壽二年,俗姓陳名禕,河南偃師人。
貞觀元年(627年)他結伴上表奏請朝廷,申請赴印取經。唐王因建國之初,社稷未穩,下詔不許。其他人紛紛退縮,而他不為所動,矢志不改,於唐貞觀三年(629年)從長安出發,遊學西域。他單人獨騎沿着“絲綢之路”,克服重重艱難險阻,經過整整三年的艱難跋涉和五萬餘里孤征,終於達到佛教聖地天竺,如願以償地就學於著名的那爛陀寺拜戒賢長老為師。後又用了五年時間在天竺佛國尋道,遍遊全印眾國。當返回那爛陀寺時,已位居這座佛教最高學府的主講,僅次於恩師戒賢。
為回大唐譯經弘法,玄奘説服勸阻自己回國的恩師、道友及各國國王,於唐貞觀十九年(645年)攜經卷657部、佛像八尊和大量舍利,載譽回到長安。唐太宗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大慈恩寺落成,玄奘任該寺首任主持,專心致力於佛經翻譯事業。並於唐永徽三年創建大雁塔,用以保存自印度取回的經像、舍利。 [26] 
釋窺基
玄奘法師高足弟子,唯識宗的創始人之一。字洪道,諱窺基,俗姓尉遲,京兆長安(今陝西西安)人。
生於以武功受封的貴族世家,其父尉遲宗,為唐左金吾將軍、松州都督、江油縣開國公。唐開國元勳尉遲敬德鄂國公之侄。窺基九歲喪母,漸疏浮俗。貞觀二十二年(648年)十七歲時出家,奉敕為玄奘弟子。始住廣福寺,後隨玄奘遷入大慈恩寺,學五竺語。年二十五,應詔參預譯經。隨玄奘參加慈恩、西明、玉華等譯場,並隨従受業。麟德元年(664年)玄奘在玉華宮譯場圓寂,窺基乃重回大慈恩寺,專事撰述。曾結廬於浦陽縣(浙江省浦江縣)十里處,里人為之修建寺院為慈恩教寺(後易名為覺寺),其間曾到五台山造玉石文殊像,寫金字《般若經》。永淳元年(682年)十一月十三日,圓寂於慈恩寺翻經院,春秋五十一。葬於樊村北渠,靠近玄奘塋隴。太和四年(830年)遷塔於平原。 [27] 
妙闊
又名靜寬,俗名衞玉堂,山西省五台縣人。
1898年在山西省陽城縣福勝寺出家,後在寧武縣法華寺受戒。1903年至1918年先後到北京、江蘇的名山大寺雲遊參學,後在上海華嚴大學畢業。1918至1920年在湖北武昌佛學院任教。1921至1927年來到西安,曾任卧龍寺興善寺住持。1928至1939年到湖南衡陽佛學院任教。1940年返陝後和太虛和尚等在興善寺創辦巴利三藏學院。此前於1931年在慈恩寺創辦慈恩學院,擔任陝西省佛教會會長。後任興教寺住持。1949年建國後曾任中國佛教協會理事及省人大代表、省政協委員等職。著有《因明疏鈔》一書。 [27] 

大慈恩寺佛事活動

1964年3月,在中日兩國尚未正式建立大使級外交關係的情況下,大慈恩寺接待了日本佛教界知名人士西川景文、大河內隆夫婦來訪,對促進中日邦交正常化,起了尤為重要的作用。
1964年7月,大慈恩寺又接待了來自日本、錫蘭(今斯里蘭卡)、柬埔寨、印度尼西亞、緬甸、越南、越南南方、巴基斯坦尼泊爾老撾、蒙古等十二個國家和地區的佛教知名人士一行,在中國佛教協會趙樸初會長陪同下,由北京乘火車到達西安,參加在大慈恩寺舉行的隆重紀念玄奘大師圓寂1300週年法會。
以後大慈恩寺又先後接待了日本天皇明仁、泰國僧王頌得帕耶納桑文、印度總統拉馬斯瓦米·文卡塔拉曼、意大利總統霍爾佐克、韓國前總統盧泰愚、日本前首相部俊樹、吉爾吉斯斯坦總統阿卡耶夫、越南共產黨總書記農德孟、世界佛教聯誼會負責人、WTO專家組成員和中國黨和國家領導人:全國政協主席李瑞環、全國政協副主席葉選平王兆國王文元、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成思危、以及中央國家機關、各部委辦部門負責人,省、市黨政軍方面的負責人,國家召開的國內國際會議的專家學者、港、澳、台胞等知名人士。 [28] 
2014年11月29日上午,“世界佛教徒聯誼會”總部贈送西安大慈恩寺素可泰金身佛像安奉法會在大慈恩寺大雄寶殿內隆重舉行。上午9時30分,大慈恩寺居士信眾代表向安奉在大雄寶殿內釋迦牟尼佛像前的素可泰金身佛像獻供,隨後增勤法師、帕·塔瓦拉賈拉亞長老、攀洛·泰阿利秘書長、李社民副局長等共同為素可泰金身佛像揭幕。
素可泰金身佛像為佛陀坐像,描繪的是佛陀降服魔王瑪拉德的姿勢,是2007年時為慶祝和紀念泰國國王普密蓬·阿杜德陛下80歲壽辰,由世界佛教徒聯誼會鑄造的19尊金身佛像之一。該19尊素可泰金身佛像的鑄造由“世佛聯”和泰國波旺尼威寺合作進行,共鑄造了19尊高度為19寸的金身佛像,泰國僧王智護尊者還慈悲結緣佛舍利並安奉在佛像的頂部。經泰國王室御準,“世佛聯”總部將19尊素可泰金身佛像分別捐贈給“世佛聯”主要地區中心所在國家和地區的19個歷史悠久、地位崇高的佛教聖地或寺院供奉。此前,泰國王室和“世佛聯”總部曾向北京靈光寺、上海靜安寺、雲南西雙版納總佛寺、陝西寶雞法門寺贈送了4尊素可泰金身佛像,此次向大慈恩寺贈送的素可泰金身佛像是全部19尊素可泰金身佛像的最後一尊,極為殊勝。 [29] 
2014年08月10日(農曆七月十五日盂蘭盆節),陝西省佛教協會在西安大慈恩寺,為8·3魯甸地震舉辦了隆重的祈福法會和募捐儀式。 [30] 

大慈恩寺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陝西省西安市雁塔區
開放時間:08:00-17:00
門票:大慈恩寺40元/人 [31]  (學生憑學生證等有效證件購買30元/人,軍人、殘疾人、離退休及70歲以上的人員可免票),大雁塔登塔30元
交通:乘坐公交5、19、21、22、27、41路在“大雁塔”站下車即到

大慈恩寺暫停開放

因最新疫情防控工作需要,自2021年12月16日起,大慈恩寺實行“雙暫停”措施。恢復時間另行通知。 [33]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