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慄臀鳾

(鳾科鳾屬動物)

鎖定
慄臀鳾(學名:Sitta nagaensis):是小型鳴禽,鳴管結構及鳴肌複雜,善於鳴囀,叫聲多變悦耳;離趾型足,趾三前一後,後趾與中趾等長;腿細弱,跗蹠後緣鱗片常癒合為整塊鱗板;雀齶型頭骨。體小,頭頸短,尾短。
是亞熱帶高山種類,主要分佈在海拔1500-3000米的針葉林和針闊葉混交林中,除繁殖期單獨或成對活動以及繁殖後期成家族羣外,其他季節多單獨或與其他小鳥混羣。性活潑,行動敏捷,能在樹幹向上或向下攀行,主要食物是昆蟲和松樹種子。分佈於中國、印度、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緬甸、泰國和越南。
(概述圖片參考資料來源: [1] 
拉丁學名
Sitta nagaensis
別    名
慄肛鳾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鳥綱
亞    綱
今鳥亞綱
雀形目
亞    目
鳴禽亞目
鳾科
鳾屬
慄臀鳾
亞    種
3亞種 [2] 
命名者及年代
Godwin-Austen, 1874
中文名
慄臀鳾
外文名
Chestnut-vented Nuthatch

慄臀鳾形態特徵

慄臀鳾
慄臀鳾(9張)
慄臀鳾雄鳥整個上體,包括翅上覆羽和內側飛羽為石板藍灰色,從嘴基經眼有一條明顯的黑色貫眼紋沿頭側伸向枕側,初級和次級飛羽內翈黑色,外翈羽緣和內側飛羽石板藍灰色;中央尾羽亦為石板藍灰色,外側尾羽黑色,外側3或4對尾羽內翈具白色亞端斑,最外側一對尾羽在外翈具斜行白色端斑。頭側、頸側和下體灰色,兩脅栗色,尾下覆羽尖端白色,羽緣栗色。 [3] 
雌鳥和雄鳥相似,但羽色稍暗。
虹膜暗褐色,嘴石板灰色,先端黑色,腳淡綠褐色。 [3] 
大小量度:體重♂11-20克,♀14-20克;體長♂116-126毫米,♀115-130毫米;嘴峯♂13.4-16.5毫米,♀13-17毫米;翅♂69-83毫米,♀71-79毫米;尾♂37-45毫米,♀37-44.5毫米;跗蹠♂15.5-20毫米,♀17-19.5毫米。(注:♂雄性;♀雌性) [3] 

慄臀鳾棲息環境

慄臀鳾是亞熱帶高山種類,主要分佈在海拔1500-3000米的針葉林和針闊葉混交林中,棲息的海拔高度明顯較普通鳾高。 [3] 

慄臀鳾生活習性

除繁殖期單獨或成對活動以及繁殖後期成家族羣外,其他季節多單獨或與其他小鳥混羣。性活潑,行動敏捷,能在樹幹向上或向下攀行,啄食樹皮下的昆蟲,亦有時以螺旋形沿樹幹攀緣活動,不停的從一棵樹飛向另一棵樹上,動作極為敏捷,見人就躲到樹幹背面,過一會兒又從樹幹後面轉出,或繼續攀爬或飛走。當遇驚嚇時,可以發出“der-der”的急叫聲。鳴聲多樣,優美動聽。 [3] 
主要以昆蟲為食,所吃食物主要有甲蟲、金龜子和鱗翅目幼蟲等昆蟲,也吃少量植物種子等植物性食物。 [3] 

慄臀鳾分佈範圍

分佈於中國、印度、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緬甸、泰國、越南。 [4] 
慄臀鳾分佈圖 慄臀鳾分佈圖

慄臀鳾繁殖方式

繁殖期4-6月。營巢於各種樹洞中。洞口常用泥塗抹,填補洞內凹凸之處,並且能將泥土塗在洞口附近的樹皮上及洞口,將洞口的口徑減小到剛好能容親鳥出入。洞內墊以苔蘚、獸毛等柔軟材料。巢築畢5-6天即開始產卵,日產一枚,每窩產6-8枚卵,粉白色,具紫赭色斑點,斑點密佈,經過13-18天的孵化,幼鳥出殼。雙親每天捕捉200多次昆蟲餵養幼鳥。經過22-26天育雛,幼鳥飛出。在尋找巢址、築巢、配對、產卵時,雌雄鳥總是形影不離。壽命9年。 [3] 

慄臀鳾亞種分化

慄臀鳾(3亞種)

中文名稱
學 名
命名者及年代
1
慄臀鳾越緬亞種
Sitta nagaensis grisiventris
Kinnear, 1920
2
慄臀鳾西南亞種
Sitta nagaensis montium
La Touche, 1899
3
慄臀鳾指名亞種
Sitta nagaensis nagaensis
Godwin-Austen, 1874
[2] 

慄臀鳾種羣現狀

該物種分佈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佈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羣規模,分佈區域碎片化),種羣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4] 

慄臀鳾保護等級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6年 ver 3.1——無危(LC)。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