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慄姬

鎖定
慄姬(?~前150年)家世及名諱皆不詳,齊國人,漢景帝劉啓的妃妾。
早年受皇太子劉啓寵愛,為劉啓生下三子:劉榮劉德劉閼於。慄姬年紀漸長,逐漸失寵於景帝。劉榮作為景帝長子,先是被立為太子,後來因慄姬心胸不夠寬廣而被廢,慄姬憂鬱而死。 [13] 
司馬遷説:“慄姬負罪,王氏乃遂。”《史記·太史公自序》
慄姬墓在景帝陽陵以北,是陽陵北兩座陪葬墓的其中之一。
中文名
慄氏
民    族
漢族
主要成就
漢景帝劉啓三子劉榮劉德、劉閼於
出生地
齊國
夫    君
漢景帝劉啓
兒    子
劉榮、劉德、劉閼於

慄姬人物生平

慄姬早年受寵

慄姬得寵於早期。從她的生育狀況來看,漢景帝劉啓還是太子時,慄姬很受寵愛。她可能是劉啓第一個寵愛的妃子,因為劉啓的長子劉榮、次子劉德、三子劉閼於都是慄姬所生。
劉啓做太子時,生有九個兒子。前三子是慄姬所生,四子劉餘、五子劉非、八子劉端程姬所生;七子劉彭祖、九子劉勝是賈夫人所生;六子劉發唐姬(程姬侍者)所生。當太子劉啓的第十子劉徹還在母親肚子裏時,漢文帝駕崩,太子劉啓即位(公元前156年),即漢景帝。

慄姬立儲風波

景帝的皇后薄氏是景帝為太子時的太子妃,是薄太后的族人。薄皇后的婚姻很不幸,她從太子妃到皇后,數年無子亦無寵。景帝前元二年(公元前155年),薄太后(太皇太后)病逝,薄皇后最大的靠山沒了,她的皇后位置亦岌岌可危。前元四年(公元前153年),景帝立慄姬所生的庶長子劉榮為皇太子,史稱慄太子。同一天,王娡之子、虛歲四歲的劉徹被立為膠東王
館陶長公主劉嫖是景帝同母的親姐姐,景帝的幾位美人都是靠劉嫖而見到景帝的,十分受寵。慄姬一日比一日怨怒。而劉榮雖已年滿十八歲(因前154年五皇子劉非已年滿十五歲 [1]  )卻並無正妻,有一日,劉嫖來拜訪慄姬,提出想把自己的女兒許配給太子劉榮做太子妃。在劉嫖看來,以自己長公主的身份,這樁門當户對的親事肯定能成。孰料,嫉妒起來的女人是不會考慮後果的,想起劉嫖數次給景帝進獻美人,慄姬乾脆一口回絕了劉嫖的提親,這讓劉嫖顏面掃地。劉嫖十分惱火,決定尋找其他的人選。景帝十四子,長子劉榮、次子劉德、三子劉閼于都是慄姬所生;劉餘好治宮室苑囿狗馬,口吃;劉非有才卻為人驕奢;劉端為人賊戾,又不能近女色;劉彭祖巧佞卑諂;劉勝沉溺聲色;劉發生母身微,母子都不受寵;接來下,就是自幼聰明伶俐,母子都深受景帝喜愛的——景帝第十子,王娡之子,四歲的膠東王劉徹。王娡和劉嫖為子女定下兩樁親事,一是劉徹和劉嫖女兒(即漢武帝劉徹第一任皇后),二是劉嫖次子陳蟜和王娡三女兒隆慮公主。這兩樁親事,表明了兩個母親鮮明的政治企圖。在王娡和劉嫖的聯手操作下,慄姬和劉榮的未來被決定了。
為了讓女兒成為一國之母,也為了報復慄姬,劉嫖不時在景帝面前説慄姬的壞話,還經常誇讚劉徹,景帝也認為劉徹德才兼備,而且又有從前他母親夢日入懷的祥兆,所以對劉徹愈發寵愛。有一次,劉嫖對景帝讒言:“慄姬和各位貴夫人及寵姬聚會,常常讓侍從在他們背後吐口水詛咒,施用巫蠱之術。”在漢代,人們對巫蠱之術深信不疑,“媚道”即女性爭寵施用的邪術,方式多種,有的十分殘忍血腥,“祝唾其背”是最簡單易行的巫術。景帝因此惱恨慄姬。但是因為早期對慄姬感情深厚,仍舊存有善念。 [2]  且館陶公主所言並無實物證據,景帝也並未將慄姬治罪。
後來景帝偶然健康不佳,心情也不好,便告訴慄姬:“我百年以後,希望你能善待其他的妃子與她們的兒子。”其實,景帝此言已有託孤和立慄姬為後的打算,但慄姬聽完這話,反而更加暴怒起來,她非但不願意照顧其他有寵的姬妾子女,甚至對景帝出言不遜。景帝對她的態度也相當不滿,卻還是忍耐下來,只差沒有發作而已。 [3]  懂得適時而動的王娡知道景帝惱怒慄姬,但要廢掉太子,還需要加一把火,這把火必須時機合適火候得當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立太子兩年後,前元六年(公元前151年)九月,薄皇后被廢黜。
四個月後,前元七年(公元前150年)正月,王娡暗中派人催促大臣奏請立慄姬為皇后。大臣上奏:“‘子以母貴,母以子貴。’今太子母無號,宜立為皇后。”景帝勃然大怒:“這是你應該説的話嗎”於是下令論罪處死大臣,又廢掉太子劉榮,改封臨江王 [4]  同年四月乙巳,得寵的王娡順理成章被立為皇后。四月丁巳,她的兒子劉徹立為太子。劉榮被廢,景帝也不願再見到慄姬。慄姬內心的憤恨更加難平,但她甚至連景帝的面都見不到,不久後慄姬鬱郁而死。 [5] 
【原文:景帝長男榮,其母慄姬。慄姬,齊人也。立榮為太子。長公主嫖有女,欲予為妃。慄姬妒,而景帝諸美人皆因長公主見景帝,得貴幸,皆過慄姬,慄姬日怨怒,謝長公主,不許。長公主欲予王夫人,王夫人許之。長公主怒,而日讒慄姬短於景帝曰:“慄姬與諸貴夫人幸姬會,常使侍者祝唾其背,挾邪媚道。”景帝以故望之。
景帝嘗體不安,心不樂,屬諸子為王者於慄姬,曰:“百歲後,善視之。”慄姬怒,不肯應,言不遜。景帝恚,心嗛之而未發也。
長公主日譽王夫人男之美,景帝亦賢之,又有曩者所夢日符,計未有所定。王夫人知帝望慄姬,因怒未解,陰使人趣大臣立慄姬為皇后。大行奏事畢,曰:“‘子以母貴,母以子貴’,今太子母無號,宜立為皇后。”景帝怒曰:“是而所宜言邪”遂案誅大行,而廢太子為臨江王。慄姬愈恚恨,不得見,以憂死。】

慄姬歷史評價

蔡東藩:慾海茫茫總不平,一波才逐一波生;從知讒妒終無益,色未衰時命已傾。 [6] 

慄姬家庭成員

慄姬丈夫

漢景帝劉啓,西漢第六位皇帝。

慄姬兒子

臨江閔王劉榮(被廢后自殺)
河間獻王劉德
臨江哀王劉閼於

慄姬墓葬

慄姬升子冢

景帝的陽陵以北只有兩座陪葬墓。一為王皇后墓,另一即慄姬墓。
據清代乾隆年間臧應桐編撰的《咸陽縣誌》記載:“景帝后陵北一百步,廢太子臨江王母。”今陽陵以北830米,涇陽縣高莊村南有一大冢,覆鬥形,底部東西60米、南北55米,封土高20米。當地羣眾形象地稱此墓為“升子冢”,即形如“升”。

慄姬兩條墓道

根據陽陵考古報告,慄姬墓平面形狀為中字形,由墓室和東西兩條墓道組成。墓室位於封土底部,細部結構尚不清楚。
漢武帝寵妃李夫人墓僅有一條墓道,而慄姬墓有兩條墓道。慄姬善妒、“負罪”而死,墓規格卻比李夫人墓規格還要高,可見慄姬在景帝心中的地位。
有人認為慄姬的墓葬規格是靠其“王太后”的身份(其三子皆為王),實則不然。因皇帝仍在世,皇子即便封王,其母若不得冊封,皆仍為皇帝之妃妾,不稱太后 [7]  。終漢景帝一朝,只有劉徹被立為膠東王時,其母王夫人被封為“膠東王太后” [8]  。而漢武帝一朝,亦只有寵妃王夫人(齊王劉閎之母)去世時,武帝封其為齊王太后 [9]  。慄姬與李夫人並無特殊冊封,故其去世時,皆為皇帝妃妾而非王太后的身份。即便為王太后,墓葬規格也只與太后身份相對應,二人墓葬規格一致,並不因兒子數量有所改變。李夫人墓的封土可能在霍光追尊其為孝武皇后後得到加高,但墓道始終為一條,可見在落葬之時,慄姬墓葬規格高於李夫人。(皇后陵墓道為四條,李夫人墓僅一條,可見李夫人下葬時並非皇后規格)

慄姬名字介紹

慄姬,不是名字。姬原先是周朝的國姓,後來皇帝的妾、公主也稱姬。姬多用作古時候中國對婦人的美稱。漢武朝以前,“姬”的身份低於“夫人”,可能是夫人品級以下妃嬪的泛稱 [10]  [11] 

慄姬史籍記載

《史記·卷四十九·外戚世家第十九》 [12] 

慄姬影視形象

2005年電視劇《漢武大帝》:簡丹飾演慄姬;
2010年電視劇《美人心計》 :鄧莎飾演慄姬(劇中名慄妙人)。
參考資料
  • 1.    司馬遷《史記 五宗世家》載:吳楚反時非年十五有材力上書原擊吳。
  • 2.    《史記·卷四十九·外戚世家第十九》:立榮為太子。長公主嫖有女,欲予為妃。慄姬妒,而景帝諸美人皆因長公主見景帝,得貴幸,皆過慄姬,慄姬日怨怒,謝長公主,不許。長公主欲予王夫人,王夫人許之。長公主怒,而日讒慄姬短於景帝曰:“慄姬與諸貴夫人幸姬會,常使侍者祝唾其背,挾邪媚道。”景帝以故望之。
  • 3.    《史記·卷四十九·外戚世家第十九》: 景帝嘗體不安,心不樂,屬諸子為王者於慄姬,曰:“百歲後,善視之。”慄姬怒,不肯應,言不遜。景帝恚,心嗛之而未發也。
  • 4.    《史記·卷四十九·外戚世家第十九》:王夫人知帝望慄姬,因怒未解,陰使人趣大臣立慄姬為皇后。大行奏事畢,曰:“‘子以母貴,母以子貴’,今太子母無號,宜立為皇后。”景帝怒曰:“是而所宜言邪!”遂案誅大行,而廢太子為臨江王。
  • 5.    《史記·卷四十九·外戚世家第十九》:慄姬愈恚恨,不得見,以憂死。
  • 6.    前漢演義:平叛軍太尉建功 保孱王鄰封乞命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6-08-24]
  • 7.    班固《漢書 外戚傳下》載:元帝既重傅婕妤,及馮婕妤亦幸,生中山孝王,上欲殊之於後宮,以二人皆有子為王,上尚在,未得稱太后,乃更號曰昭儀
  • 8.    司馬遷《史記 孝景本紀》載:四月乙巳立膠東王太后為皇后。
  • 9.    司馬遷《史記 三王世家》載:“王夫人死而帝痛之,使使者拜之曰:‘皇帝謹使使太中大夫明奉璧一,賜夫人為齊王太后’。”
  • 10.    班固《漢書 武五子傳》載:孝武皇帝六男。衞皇后生戾太子,趙婕好生孝昭帝,王夫人生齊懷王閎,李姬生燕刺王旦、廣陵厲王胥,李夫人生昌邑哀王髆。
  • 11.    《史記·呂太后本紀》 ◇集解如淳曰:“姬音怡,眾妾之總稱也。漢官儀曰‘姬妾數百’。”蘇林曰:“清河國有妃裏,而題門作‘姬’。”瓚曰:“漢秩祿令及茂陵書姬,內官也,秩比二千石,位次婕妤下,在七子、八子之上。”○索隱如淳音怡,非也。茂陵書曰“姬是內官”,是矣,然官號及婦人通稱姬者,姬,周之姓,所以左傳稱伯姬、叔姬,以言天子之宗女,貴於他姓,故遂以姬為婦人美號。故詩曰“雖有姬姜,不棄憔悴”是也。
  • 12.    《史記·卷四十九·外戚世家第十九》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4-01-26]
  • 13.    《資治通鑑·漢紀八》:孝景皇帝下七年(辛卯,公元前一五零年)冬,十一月,己酉,廢太子榮為臨江王。太子太傅竇嬰力爭不能得,乃謝病免。慄姬恚恨而死。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