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慄在山

鎖定
慄在山(1916年1月26日—2006年12月30日) [2]  ,河南省方城縣人。1933年參加革命,並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5年轉入中國共產黨。新中國成立後,他參加了廣西剿匪和抗美援朝,直接參與組織指揮了第一發仿製導彈、第一發國產導彈、第一發導彈核武器、“東方紅一號”衞星等重大發射試驗任務,為國防科技事業發展和部隊全面建設做出了貢獻。 [1] 
中文名
慄在山
外文名
Li Zaishan
別    名
慄元恆 [2]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16年1月26日 [2] 
逝世日期
2006年12月30日
職    業
將軍
出生地
河南省方城縣
代表作品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曾榮獲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和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性    別

慄在山人物生平

慄在山,曾用名慄元恆,男,1916年1月26日出生,方城縣廣陽鎮賈莊人。7歲入私塾,1933年初進入附近的嵩山公學讀書。到嵩山公學讀書後,他閲讀了大量的進步書籍,接受了革命教育,逐步奠定了投身革命的思想基礎。1933年10月,17歲的慄在山在嵩山公學加入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並擔任共青團宛北支部書記。1935年夏,慄在山在許昌灞陵中學轉為中共黨員。 [2]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慄在山歷任中共許昌工委青年委員,區委書記,政治指導員等職。
1936年初,中共許昌工委成立後,他擔任許昌工委青年委員,負責青年團和地下黨的聯絡工作。6月,中共許昌中心縣委成立,慄在山為縣委委員。後以教員的身份到西華縣開展革命工作,任西華縣紅花集區區委書記。 [2] 
1937年初,中共河南省地下黨重建後,慄在山任河南省工委秘密交通工作分責人,化名王文忠,到北平與中共北方局取得聯繫。此後,他機智勇敢的多次來往於河南於北平之間,為中共河南地下黨初期工作的開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2] 
“七七事變”前夕,中共中央決定建立河南省委,任命朱理治擔任省委書記。慄在山作為朱理治的助手,參加了河南省委的籌建工作。1937年9月,中共河南省委成立,慄在山任省委秘書、中共開封市委組織部部長。為了開展工作,慄在山裝扮成河南大學經濟系的學生,組織上從開封女子師範學校找來一位叫馬沂的學生骨幹,二人假扮成夫妻,建立了中共河南省委地下活動站,保持省委同各方的聯繫。半年後,慄在山和馬沂正式結為夫妻。從此,他們共同為革命奮鬥了55個春秋,直到1992年,馬沂同志去世。 [2] 
慄在山 慄在山
抗日戰爭時期,慄在山歷任中共河南省委秘書,後兼任開封市委組織部部長,縱隊組織部部長,團政委,旅政治部主任,處長,中共豫中地委書記兼豫中軍分區政委等職,參與組織指揮了保衞鄂中白兆山、大山頭根據地和大小悟山反掃蕩等戰役戰鬥。
1938年8月,黨的六屆六中全會後,中共中央確定了鞏固華北,發展華中的戰略方針,擴大抗日武裝,廣泛開展敵後抗日遊擊戰爭。決定組建中共中央中原局,領導河南、湖北、安徽、江蘇地區黨的工作,並決定由劉少奇(胡服)、朱瑞、朱理治、彭雪楓、鄭位三為中原局委員,劉少奇(胡服)任書記,領導中原廣大地區的抗日戰爭。11月中旬,由於慄在山對中原地區的情況比較熟悉,組織上把他從抗日軍政大學調到中原局秘書處任秘書,併兼任中原局書記劉少奇的秘書,護送劉少奇同志到竹溝主持中原局工作。 [2] 
1939年4月,慄在山離開竹溝奔赴鄂豫皖抗日前線。在信陽四望山他將自己的原名慄元恆改為慄在山。慄在山在鄂豫抗日根據地多次指揮部屬進行抗日遊擊作戰。由於慄在山、馬沂夫婦無法顧及家人和孩子在革命鬥爭的艱苦環境中,他們先後失去了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皖南事變後,慄在山任新四軍第五師第十三旅政治部主任兼漢(漢口)、孝(孝感)、陂(黃陂)工委書記。他帶領旅部偵察連和三十九團一個多營的部隊開闢了漢孝陂遊擊根據地。 [2] 
1942年,慄在山任五師司令部參謀處長,負責部隊作戰計劃的制定和作戰方案的實施。在此期間他協助五師師長兼政委李先念成功轉移邊區首腦機關及所屬部隊8000餘人,粉碎了日軍在大悟山的掃蕩行動。 [2] 
1944年4月,日本侵略軍發動了河南戰役,新四軍五師抽出部分力量組建了河南挺進遊擊兵團。黃霖同志為司令員,任質斌同志兼任政治委員,開赴河南。不久,任質斌同志回到湖北,慄在山接任遊擊兵團政治委員。遊擊兵團廣泛發動羣眾,先後殲滅頑固派石品侯部300餘人,關振亞部1000餘人;全殲日偽軍2師張國威部和偽軍西(平)遂(平)舞(陽)堰(城)四縣聯防司令吳春亭部,擊斃日軍松木指揮官;殲滅敵遂平縣保安團徐耀臣部200餘人,創建了嵖岈山抗日根據地,為挺進豫中,打通與南下八路軍的聯繫奠定了基礎。1945年八月,豫西抗日遊擊第三支隊陳先瑞部同嵖岈山豫中游擊兵團合編為豫中軍分區,陳先瑞任司令員,慄在山任政委。豫中工委改為豫中地委,慄在山兼任地委書記。 [2] 
抗戰勝利後,慄在山率部參加了桐柏山戰役,作為中共代表參加了“國、共、美”三方的停戰談判。解放戰爭時期,他歷任中共哈南地委書記兼哈南軍分區政委,師政委等職,率部參加了東北剿匪,遼瀋,平津,宜沙,衡寶等戰役戰鬥。
1946年初,慄在山被調回中原軍區司令部,負責偵查並擬定中原部隊突圍的作戰計劃。 [2] 
1946年4月,中央要求中原軍區派人到北平軍調處執行部參加談判,慄在山被派往北平軍調處執行部,參加“國、共、美”三方的談判,並飛抵延安向中央直接彙報情況。先後受到劉少奇、任弼時、毛主席的接見,特別是毛主席聽到慄在山的名字時,笑着説:“慄在山,你是在山上打游擊呀。”這次接見雖然時間不長,卻給慄在山留下了終生難忘的記憶。 [2] 
1946年7月,根據中共中央關於“建立鞏固的東北根據地的指示”,慄在山受命從延安轉赴東北。10月來到黑龍江的雙城,擔任中共哈南地委書記兼軍分區政委,領導部隊剿滅土匪壯大隊伍,建設根據地。組成獨四師,王魁先任師長,慄在山任政治委員,先後率部殲滅了吉林周圍烏拉街和司馬屯、大南屯、范家屯、尖子山、九台之敵,並攻克了景家台,消滅了法庫守敵六十二師。 [2] 
1948年4月,獨四師改編為東北野戰軍第十二縱隊三十五師,慄在山仍為師政委。 [2] 
1948年9月2日,遼瀋戰役打響。三十五師向瀋陽進軍,在遼瀋戰役中,慄在山率部殲敵5800餘人。 [2] 
遼瀋戰役結束後,慄在山率部參加平津戰役。1948年12月4日,慄在山部從瀋陽冒嚴寒行軍750公里入關,1949年1月4日到達天津以西楊柳青一帶。在追擊逃敵的戰鬥中,三十五師俘斃潰散之敵500餘名,繳獲一批武器彈藥。 [2] 
平津戰役後,三十五師改為四十九軍第一四六師,慄在山仍為師政委。不久,他來到北京,在香山受到了毛主席等中央領導同志的接見。毛主席在接見東北、華北師以上幹部會上,向全軍發出了“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的偉大號召。1949年4月22日,慄在山率一四六師隨同四野主力南下,經津浦路,過黃泛區,跨越隴海路,於6月初到達湖北天門縣的漁薪河地區休整待命。7月中旬,我軍發起宜(昌)沙(市)戰役,一四六師奉命奔襲江陵。慄在山率部採取迂迴包圍、斷敵退路而兼之的戰術,迅速殲滅了江陵之敵,直取荊州。攻城戰鬥中,共殲敵64師140團1723人,解放了荊州。 [2] 
7月下旬,一四六師從沙市橫渡長江,進到益陽一線,執行軍指揮部給予的斷桃花江之敵逃向長沙退路的任務,以配合軍主力殲滅桃花江之敵。在此過程中,慄在山率部先後收降了安鄉、阮江、益陽等地的國民黨地方軍,殲敵1400餘人。 [2] 
1949年9月,一四六師奉命參加衡(陽)寶(慶)戰役,在衡(陽)寶(慶)戰役中,一四六師共殲敵1700餘名。 [2] 
慄在山與任質斌、劉放等新四軍領導在姚家山 慄在山與任質斌、劉放等新四軍領導在姚家山
新中國成立後,慄在山歷任中共柳州地委書記兼柳州軍分區政委,廣西軍區政治部副主任,軍副政委、政委,第二十兵團黨委副書記,綜合導彈衞星發射試驗基地政委,國防部第五研究院副政委兼綜合導彈衞星發射試驗基地政委、黨委書記,國防科委副主任兼政治部主任等職,參加了廣西剿匪和抗美援朝,直接參與組織指揮了第一發仿製導彈、第一發國產導彈、第一發導彈核武器、“東方紅一號”衞星等重大發射試驗任務,為國防科技事業發展和部隊全面建設做出了貢獻。
1949 年11月,廣西戰役開始。12月,一四六師奉命進軍廣西,經桂林到達柳州,為統一組織全區的武裝力量,完成剿匪任務,12月11日,柳州軍分區成立,王奎先兼任司令員,慄在山兼任軍分區政委和柳州地委書記。 [2] 
1950年7月,第49軍合併到廣西軍區,慄在山被任命為廣西軍區政治部副主任。從1949年12月至1951年4月,柳州軍分區部隊共殲匪53978人次;繳獲各種大炮98門,各種槍支34868只,子彈774791發,手榴彈6235枚,炮彈1403發,全部肅清了整個貴中及柳北地區的土匪,使瑤山及柳州地區獲得了徹底解放,為廣西地區的剿匪和社會穩定做出了貢獻。 [2] 
1951年7月,中央軍委決定重新組建49軍,曾國華任軍長,慄在山任政委。 [2] 
1952年春,48軍軍部和一個師與49軍的145師同21兵團合編,陳明仁任21兵團司令員,陳仁麒任兵團政委,慄在山任兵團副政委。 [2] 
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後,1952年4月,中央軍委決定將49軍軍部改為空軍第三軍軍部,慄在山任空三軍政委。1952年底,空三軍赴朝作戰。 [2] 
1953年夏,慄在山作為空三軍第二批調換赴朝的軍領導乘飛機到了朝鮮介川,兼任中朝聯合空軍指揮所政治委員,代表中國人民志願軍實施前方作戰指揮。志願軍空軍以弱勝強擊落敵機數十架,空三軍湧現出李漢、王海等多名戰鬥英雄,打破了美帝國主義空中霸王的神話。慄在山榮獲朝鮮二級國旗勳章、一級自由獨立勳章。 [2] 
7月27日,朝鮮停戰協議簽訂。9月底,慄在山奉命回國。空三軍駐守大連。10月1日,空三軍派出48架伊爾--28型噴氣式轟炸機參加國慶閲兵。 [2] 
1953年,在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慄在山被選為團中央委員。 [2] 
1955年,毛主席、中央軍委授予慄在山少將軍銜,榮獲二級獨立勳章、一級解放勳章、一級紅星勳章。 [2] 
1958年初,根據毛主席、黨中央關於發展戰略武器的指示,中央軍委選派慄在山率二十兵團及科技人員,在戈壁荒灘上創建我國第一個導彈、衞星發射試驗基地,組建我國第一支導彈試驗部隊。1958年10月,慄在山擔任基地首任政委。 [2] 
1960年9月10日7時42分,我國第一枚地地導彈成功發射,準確命中目標。為了檢驗國產地地導彈的戰略技術性能,中央軍委批准年底前發射國產近程地地導彈的計劃。11月5日,慄在山等基地領導陪同聶帥、張愛萍、錢學森等領導來到發射場,為我國第一枚國產近程地地導彈舉行了發射剪彩儀式,9時2分,導彈噴射着濃烈的火焰,在雷鳴般的轟響中,直射藍天,發射取得圓滿成功,這是我國軍事裝備史上一個重要的轉折點。 [2] 
1964年10月,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中近程地地導彈發射實驗也連續獲得成功。1966年3月11日,周恩來總理主持召開中央專委第十五次會議,決定西北導彈試驗基地作為發射首區,進行導彈、原子彈結合試驗。這次大型任務由周總理親自部屬,聶帥和國防科工委親自領導,發射首區由基地組織領導。為確保試驗萬無一失,慄在山與一部政委高振亞、發射團政委張永鴻“三級”政委下到發射二中隊,與中隊全體參試人員同吃、同住、同操作,做好大家的思想政治工作。臨近發射,聶榮臻元帥等領導同志親臨發射場。“熱試”發射前,慄在山始終陪同聶帥在發射陣地,哪裏最危險他們就在哪裏坐陣,給參試人員以極大的安慰和鼓舞。10月27日9時,導彈點火起飛,按預定彈道飛行,核彈頭準確在把心上空的預定高度爆炸,試驗圓滿成功。標誌着中國有了可用於實戰的核導彈,這是中國人民在進一步加強國防力量、保衞祖國的和平與安全方面取得的有一個新的重大成就。 [2] 
“兩彈”結合試驗結束後,聶榮臻元帥把人造衞星發射試驗地面測控台站的籌建工作交給了基地。在慄在山的親自部署下,衞星地面測控台站的勘察、設計以及機構組建等項工作全面展開。1970年2月,國防科工委下達了執行“東方一號”衞星的發射試驗任務,確定由李福澤、慄在山統一指揮衞星的發射試驗。基地隨即制定了發射方案,組織試驗隊伍,展開試驗設備質量檢查和綜合操作演練。4月1日,兩顆“東方一號”衞星和“長征一號”運載火箭運至基地發射試驗場,開始進行發射前的各種測試。慄在山和其他基地領導深入試驗第一線,全面瞭解試驗情況,及時向周總理和中央專委回報,24日21時35分,運載火箭點火發射,託舉着“東方一號”人造衞星扶搖直上,沿着預定軌道飛向太空。全國各衞星地面測控站跟蹤良好,及時通過調度報告跟蹤情況。十幾分鍾後,星、箭分離,衞星入軌。衞星播放的《東方紅》樂曲響徹雲霄,震撼全球。 [2] 
“東方一號”衞星的發射成功,使我國成為世界上可以獨立發射衞星的國家之一,是我國航天史上的里程碑。5月1日“國際勞動節”,慄在山、李福澤帶領基地的王盛元、鮑厚同等同志作為發射衞星的代表,在天安門城樓上受到了毛主席、周總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 [2] 
至此,慄在山相繼參與組織指揮了我國第一枚火箭、導彈、導彈核武器、人造衞星等發射試驗,並領導組建了西昌發射基地、西安測控中心、太原發射場等基地,培養和造就了大批航天骨幹和人才,為我國國防科技事業和尖端武器的創建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2] 
1970年4月,慄在山被任命為國防科工委副主任兼政治部主任。 [2] 
1975年,國防科工委組織有關單位連續成功發射了三顆衞星,實現了“三星高照”,其中成功發射並回收的第一顆返回式衞星,是我國的航天技術又獲得了新的突破。1975年8月11日,經毛澤東主席、中共中央批准,中央軍委任命慄在山為國防科工委副政委。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確立了黨在新時期的基本路線,為中國的改革開放指明瞭方向,國防科技工作更是蓬勃發展。1980年5月18日,我國成功的發射了第一枚洲際導彈;1981年9月20日,又成功的發射了“一箭三星”,標誌着我國的運載火箭技術和航天技術都達到了新的水平。 [2] 
1985年3月,為培養年輕幹部,慄在山主動提出離休。離休後,他仍然關心國家大事,關心國防科技事業和武器裝備建設,70多歲高齡還為大漠戈壁離休官兵職工安度晚年四處奔波,組織建立了北京、保定、濟南、武漢等地的幹休所,並組織創建了國防科工委老幹部大學,親自擔任第一任校長。 [2] 
1990年,慄在山同志身患重病,在此後長達16年的病牀和輪椅生活中,以頑強的意志與病魔作鬥爭,積極研究革命鬥爭史,撰寫回憶和紀念文章,為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2] 
2006年12月30日22時45分,慄在山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0歲。 [2] 

慄在山獲得榮譽

慄在山是共青團中央第二屆中央委員。曾榮獲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八一勳章等榮譽獎章。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將軍之一。慄在山是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共和國人民解放軍優秀的軍事指揮員和政治工作領導者,導彈衞星發射試驗的開拓者。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