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愷悌

鎖定
愷悌 [1]  ,漢語詞彙,拼音為kǎi tì,悌:順從兄長,釋義為和樂平易。
中文名
愷悌
亦    作
豈弟、愷弟
含    義
和樂平易
出    處
.大雅.泂酌

目錄

愷悌解釋

亦作“豈弟”,或作“ 愷弟 ”。和樂平易

愷悌出處

①《·大雅·泂酌》:豈弟君子,民之父母。
②《·大雅·卷阿》:豈弟君子,來游來歌,以矢其音。
③《十三經注疏·毛詩·小雅·蓼蕭》:既見君子,孔燕豈弟。毛萇傳雲:豈(音愷),樂;弟(音悌),易也。鄭玄箋雲:孔,甚;燕,安也。
④《左傳·僖公十二年》:“《詩》曰:‘愷悌君子,神所勞矣。” 魏晉·杜預 注:“愷,樂也;悌,易也。
⑤漢·班固《西都賦》:“流大漢之愷悌,湯亡秦之毒螫。”
⑥《漢書·張禹傳》:“ 宣為人恭儉有法度,而崇愷弟多智,二人異行。”
⑦唐·陸德明(秦王李世民十八學士之一) 經典釋文雲:豈,開在反,本亦作愷,下同,後豈弟放(音仿)此。弟如字,本亦作悌,音同,後皆放此。樂音洛,下篇同。易,夷豉反。
⑧唐·孔穎達(孔子後裔,秦王李世民十八學士之一)疏雲:遠國之君,既朝見君子,為君子所接遇,故皆甚安,而情又喜樂以怡易也。君子既接,遠國得所,而又燕見,以盡其歡,是君子為人之能宜為人兄,宜為人弟,隨其所為,皆得其宜,故能有善德之譽壽,凱樂之福也。
⑨宋·蘇轍《潁濱遺老傳下》:“愷弟之政,後世稱焉。”
⑩明·無名氏《白兔記·見兒》:“感夫人愷悌仁慈。”
⑪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轎子將近,遠遠望見老父母兩朵高眉毛、一個大鼻樑、方面大耳,我心裏就曉得,是一位愷悌君子。”
郭沫若《蘇聯紀行·六月三十日》:“他那慈祥愷悌的面貌是愈見發福了。”
⑬陳鴻墀在《全唐文紀事·卷首》評論常袞的《大曆六年放京畿丁役及免税制》一文時説“蠲賦省役,以憂百姓,中多愷悌之言。”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