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感馱巖遺址

鎖定
感馱巖遺址,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那坡縣城北約500米處的後龍山中部山腳,新石器時代至戰國時期遺址,面積約1.8萬平方米。 [2] 
感馱巖遺址是一處岩溶洞穴,洞穴前方有狹長的沖積平原和低矮丘陵。該洞穴內發現有多處用火遺蹟,出土完整的石、骨蚌、陶器4000餘件,墓葬3處 [3]  ,橫跨了新石器時代晚期、青銅文化早期和鐵器時代三個階段,出土的文物不僅數量多,而且風格獨特的牙璋、炭化粟等在廣西史前考古中還是首次發現。牙璋的發現,證明感馱巖遺址與中原地區古代文化有比較密切的聯繫。 [5] 
2006年5月25日,感馱巖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感馱巖遺址
地理位置
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那坡縣城北約500米處的後龍山中部山腳
所處時代
新石器時代至戰國時代
佔地面積
18000 m²
保護級別
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編    號
6-171-1-171

感馱巖遺址歷史沿革

1962年,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對遺址進行了試掘,清理出一批陶器、石器及動物遺骸。
1997年8月至1998年1月,廣西文物工作隊(現為廣西文物保護與考古研究所)正式進行發掘,揭露面積380平方米,發現墓葬、灰坑等遺蹟,出土了豐富的文化遺物,包括石器、陶器、骨器、蚌器、鐵器等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具,人類食用後遺棄的動物遺骸及炭化編織物、炭化稻、炭化慄等。文化遺存分為兩期,第一期的年代為距今4700年,屬於新石器時代晚期;第二期的年代為距今3800~2800年,屬於青銅時代早期。 [6] 
感馱巖遺址 感馱巖遺址

感馱巖遺址遺址特點

感馱巖遺址文化堆積可分為三期:第一期為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出土遺物包括陶器、石器、玉器、骨器及竹器等。陶器均為手工制的夾砂陶,主要器型有罐、釜、杯等,紋飾以繩紋為主。石器、玉器均為磨製,主要器型有石斧、石錛、石杵,有肩有段石器及有肩玉斧等。年代約距今4700年。第二期為青銅文化早期。出土遺物包括陶器、石器、玉器和骨器等。陶器均為手製的夾砂陶。器型主要有罐、釜、杯、盆壺、籃、尊等,以及較多地刻畫同心圓紋的陶紡輪。石器、玉器磨製精美,加工細緻,器型主要有斧、錛、杵、鏃、矛、範、拍、塊等,骨器有牙璋、鏟、錐、匕等,並出現大量的炭化稻、炭化粟。年代約距今3800-2800年。第三期為鐵器時代文化遺存。僅發現墓葬一座,隨葬鐵匕首等,年代相當於戰國時期。 [2] 
感馱巖遺址 感馱巖遺址

感馱巖遺址文物遺存

感馱巖遺址綜述

感馱巖遺址出土的遺物不僅數量多,而且風格獨特,牙璋、炭化粟等在廣西史前考古中還是首次發現。 [2] 
陶器 陶器

感馱巖遺址牙璋

感馱巖遺址發現的牙璋系用動物的角料製作,呈暗紅灰黑色,夾雜白色斑點,整體作弧向扁長條狀,端刃斜直,器身寬短,腰部微束,柄和身的界限分明,柄上有細小穿孔,柄部兩側有前闌和後闌,一側闌間有殘存小齒。璋通長5.8釐米、身長4.1釐米、刃端寬1.4釐米、柄寬0.7釐米。 [7]  為廣西地區考古發現中僅有的一件。 [6] 
牙璋 牙璋

感馱巖遺址炭化稻與炭化粟

感馱巖遺址出土炭化稻經過鑑定為馴化栽培稻,炭化粟經鑑定為鴨掌粟,它們出土時均埋藏比較集中。 [7] 
炭化稻與炭化粟 炭化稻與炭化粟

感馱巖遺址文物價值

感馱巖遺址中發現一具特殊的中原禮——牙璋。 同類牙璋在四川綿陽三星堆、越南馮原文化中也出土,顯示那坡可能為中原牙璋南傳到東南亞的必經之地。此外,在粵東、閩西南、珠三角、環珠江口島嶼也發現巖質牙璋,證明中原牙璋在嶺南青銅文化早期傳到珠江流域。 [4] 
牙璋的發現,證明感馱巖遺址與中原地區古代文化有比較密切的聯繫。 [2]  感馱巖遺址的發掘填補了廣西史前文化空白,為研究華南乃至東南亞地區古代社會面貌及古代文化的互動關係提供了較為珍貴的資料。 [5]  也為越南北部馮原文化牙璋的來源提供了極為重要的線索。 [2] 

感馱巖遺址保護措施

2006年5月25日,感馱巖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感馱巖遺址旅遊信息

感馱巖遺址地理位置

感馱巖遺址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那坡縣城北約500米處的後龍山中部山腳。 [2] 

感馱巖遺址交通信息

自駕前往感馱巖遺址:從南寧吳圩國際機場出發,路程大約324.2公里,約需3小時52分鐘到達。
參考資料
  • 1.    國務院關於核定並公佈第六批全國 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通知  .中國政府網[引用日期2015-11-18]
  • 2.    餘益中主編.廣西民族傳統文化概觀[M].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2010.12:7-8.
  • 3.    司徒尚記主編.珠江[M].北京/西安: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7.11.1:52-153.
  • 4.    王巍著.中國考古學大辭典[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4.03:292.
  • 5.    胡超,王新哲編著.中國邊境公路口岸[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16.10:20.
  • 6.    謝光茂編著:廣西對外文化傳播中心編..遠古回眸[M].南寧: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04:146-157.
  • 7.    廣東省珠江文化研究會組編;黃偉宗,司徒尚紀主編.中國珠江文化史 上[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10.06:32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