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愛,因為抓不住

鎖定
《愛,因為抓不住》是2005年接力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墉。
中文名
愛,因為抓不住
作    者
劉墉
出版社
接力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5年1月1日
ISBN
7806796665 [1] 
紙    張
膠版紙

愛,因為抓不住書本簡介

作者:劉墉
出版社:接力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01
劉墉:畫家、作家。一個很認真生活,總希望超越自己的人。曾任美國丹維爾美術館駐館藝術家、紐約聖若望大學駐校藝術家、聖文森學院副教授。出版中英文著作六十餘種,在世界各地舉行個展近三十次。
創作的原則是“為自己説話,也為時代説話”;處世的原則是“不負我心,不負我生”。現主持水雲齋。有一顆很熱的心、一對很冷的眼、一雙很勤的手、兩條很忙的腳和一種很自由的心情。

愛,因為抓不住內容簡介

愛,因為抓不住, 如果沒有牽着、掛着、惟恐那人變了心,還會愛得那麼辛苦?如果不愛得那麼辛苦,這愛,還有意思嗎?~《愛,因為抓不住》是劉墉的最新寫情代表作,收有三十四篇精美的散文,表達了對愛的寬容——所以追求,所以寬容,所以……
這世上有什麼,我們真能抓得住?
健康,抓得住嗎?
否則我們不必有健保;連有了健保,仍然難保健康。
愛情,抓得住嗎?
否則不必訂婚結婚
何況訂了婚,不一定能結婚;真結婚了,還可能離婚。
孩子,抓得住嗎?
從他們出生,父母的心就懸着。抱着、牽着、扯着、喚着,他們還是要飛。
生命,抓得住嗎?
我們不想生,還是哭哇哇地墜地;我們不想死,還是在哭聲中撒手。
但是細想想,如果沒有這許多“抓不住”和人生的“無常”,我們還珍惜相聚、愛惜生命嗎?
如果沒有因為抓不住生命,我們還會信仰上帝,期盼“永生”嗎?
如果沒有牽着、掛着、惟恐那人變了心,還會愛得那麼辛苦嗎?
如果不愛得那麼辛苦,這愛,還有意思嗎?
所以劉墉説:
“愛,因為抓不住。”
片斷欣賞:女人是炸彈
誰説女人是弱者?
誰説女人看到血會暈倒?
這世界上女人拿刀的時候遠比男人多;她們在年輕的幾十年間,每個月都可能見到鮮血。
據研究,分娩比拔牙要痛上十倍。於是你可以想,每個作母親的人都經歷過身體的撕裂陣痛與分割。每個温婉的母親都是由大痛中走出,在她們的愛裏,無論“進入”或“生出”,都曾流血與疼痛。
每次站在街頭,看來來往往的女人,我都想,那是一羣帶着痛苦經驗,而且總在廚房操刀,切肉割內臟的人。
她們用優雅的步子,温柔的談吐,和美麗的相貌,包着裏面的愛。
那“愛”可以因為和平而綻放,成為美麗的花朵;也可以因為仇恨而爆炸,炸得血肉橫飛……

愛,因為抓不住目錄一覽

愛,因為抓不住前言

人生的另類思考
恩情抓不住
狗屎與黃金
女人是炸彈
網住他的心
怕老婆的幸福
他是英雄,他是我丈夫
愛情抓不住
愛情不能等
愛情像果汁
親情抓不住
上輩子欠的債
我們都已改變
追夢的下一代
生命折河,這樣流
幸福抓不住
謝天與怨天之間
總是愛漂泊
天可壞,人要好
不知道的幸福
生命抓不住
驚心火海
黑心牀墊與紅心牀墊
玉山春暉
真實的塑膠花

愛,因為抓不住後記

故事串起來的人生
劉墉著作年表

愛,因為抓不住編輯推薦

因為無常,所以美;因為依依,所以戀;因為別離,所以珍視;因為抓不住,所以愛!
《愛,因為抓不住》不容錯過!

愛,因為抓不住作者簡介

劉墉,畫家、作家。一個很認真生活,總希望超越自己的人。曾任美國丹維爾美術館駐館藝術家、紐約聖若望大學駐校藝術家、聖文森學院副教授。出版中英文著作六十餘種,在世界各地舉行個展近三十次。 創作的原則是[為自己説話,也是為時代説話];處世的原則是[不負我心,不負我生]。現主持水雲齋。有一顆很熱的心、一對很冷的眼、一雙很勤的手、兩條很忙的腿和一種很自由的心情。

愛,因為抓不住序言

人生的另類思考 “愛,因為抓不住!” 請不要怪我説得太絕。
問題是,這世上有什麼,我們真能抓得住? 健康,抓得住嗎? 否則我們不必有健保;連有了健保,仍然難保健康。
愛情,抓得住嗎? 否則不必訂婚、結婚。
何況訂了婚,不一定能結婚;真結婚了,還可能離婚。
孩子,抓得住嗎? 從他們出生,父母的心就懸着。抱着、牽着、扯着、喚着,他們還是要飛。
生命,抓得住嗎? 我們不想生,還是哭哇哇地墜地;我們不想死,還是在哭聲中撒手。
自乓哭、親人哭,沒有人能用哭聲阻止任何事發生,抓不住仍然抓不住。
但是細想想,如果沒有這許多“抓不住”和人生的“無常”,我們還珍惜相聚、愛惜生命嗎? 如果沒有因為抓不住生命,我們還會信仰上帝,企盼“永生”嗎? 如果沒有牽着、掛着、惟恐那人變了心,還會愛得那麼辛苦? 如果不愛得那麼辛苦,這愛,還有意思嗎? 所以我説: “愛,因為抓不住。” 如果説我的上一本寫情書《愛原來可以如此豁達》談的是“豁達”;這本書,談的應該是“寬容”。
只有“豁達”而無“寬容”,如同只有“公德”而無“公義”,缺少積極的行動。
什麼是“寬容”? 照《大英百科全書》的解釋:“寬容源自拉丁文的tolerare,是容許別人有行動和判斷的自由,能對不同於自己或傳統的見解,有耐心公正與容忍。” 這本書裏提出了不少這樣的“寬容”,從“不寬容”的角度看,也可以是“另類”。
譬如對某些情況的“離婚”,我提出肯定的看法。
對車臣“黑寡婦”的恐怖行為,我在痛心之外,提出另類思考與悲憫。
對自以為最瞭解的親人,我提出問號
對“怕太太”的男人,我説:“那何嘗不是一種幸福?” 對逼子女的父母,我説:“時代不一樣了,有時候要尊重孩子的價值觀。” 對巴西男童吳憶樺、轟動至今的“上流美”和台灣社會的族羣問題,我也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與寬容。
可不是嗎!如基督教《聖經》記載的,耶穌説:“你們中間誰是沒有罪的,誰就可以先拿石頭打她。(約翰福音)。” 我們有幾個人沒有虧欠、沒有負心、沒有缺失?當我們給別人寬容的時候,何嘗不是給自己“寬容”? 希望您喜歡我的另類觀點。
即使不喜歡,也“寬容”我的“另類”。
願我們有個多元化、彼此尊重、充滿寬容與諒解的社會。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