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愛情廣告之龍鳳呈祥

鎖定
兵聖傳媒(橙藝文化)出品都市時尚反思劇《愛情廣告之龍鳳呈祥》。
1962年,奧美創始人大衞.奧格威寫就
2012年,我們講述、演繹“一個廣告人的愛情”——《愛情廣告》;
2014年,我們開始思索,一個帶着中國基因的愛情故事是什麼樣子?——《愛情廣告》之龍鳳呈祥版。
中文名
愛情廣告之龍鳳呈祥
出品人
呂固亮
製作人
道正
總策劃
李伊曼

愛情廣告之龍鳳呈祥演出信息

愛情廣告之龍鳳呈祥演出場館

朝陽9劇場(TNT劇場)

愛情廣告之龍鳳呈祥演出時間

2014年7月16日——7月27日 每晚7:30

愛情廣告之龍鳳呈祥演出時長

1小時30分鐘

愛情廣告之龍鳳呈祥票價

380元、280元、180元、120元、100元、80元(學生票)

愛情廣告之龍鳳呈祥劇情簡介

一個再普通不過的夜晚,在燈紅酒綠的酒吧內,老總老於、總監Leon還有廣告人湯漫遊,三個人聚在一起談論着,談論着過去,談論着那些青春年少的過去,還有那些愛過的人和留過回憶的愛情,彷彿坐上時光機一樣,時間就這樣一下子退回到無邊的過去。
“轉眼間,十年過去了,折騰了一大圈,感覺還是停在“當初”,不知道什麼是選擇,不知道什麼是夢想,不知道什麼是該追求的,不知道什麼是該放棄的……”“龍鳳呈祥”是中國人對愛情的完美期待,湯漫遊和“富二代”傅爾黛、咖啡館的沈可卿、還有唐稀稀的愛情的糾糾纏纏是否能不辜負這份完美呢……
一個廣告人從大學到而立之年的心路歷程,在職場、情場中的摸爬滾打中,執着的尋找內心的一份安寧。“當我們拼命去抓住那些現實的、令人有安全感的東西,卻不知不覺沉溺在泡沫中,其實什麼都沒有;然而,當我們去堅持一個別人都認為虛幻的理想時,心靈卻是實實在在的,在每一次流血流淚卻也其樂無窮的過程中,長大、變老。”“或許,這就是愛吧。”

愛情廣告之龍鳳呈祥演職人員

出品人 呂固亮
製作人 道正
總策劃 李伊曼
編劇/導演 李伊曼
視覺總監 孫初
藝術指導 池浚
執行製作人/副導演 王江
演員 付強 張洋 聞超 殷繼元 曹艾雯 鄺曉彤 王思豪 姚圓圓
特別出演 紫檀 王博文
企宣/文案 賈藝華 房雅霖
服裝:李飄宜
造型:劉大珩
舞美:寇羽
燈光:薛鋆豪
統籌:王晨 王惠心
舞台監督:任冠羣 王潛之
劇務:韓皓然 趙一蔚 秦可心

愛情廣告之龍鳳呈祥總體理念

1962年,奧美創始人大衞.奧格威寫就 《一個廣告人的自白》; 2012年,我們講述、演繹“一個廣告人的愛情”。 2014年,我們開始思索,一個帶着中國基因的愛情故事是什麼樣子?——《愛情廣告》之龍鳳呈祥版。
着力打造戲曲與話劇的完美跨界融合。將先鋒話劇的理念引入到中國傳統戲曲中去,相互滲透,相互融合。舞台設計上,大膽筵席戲曲舞台上“一桌二椅”的傳統景物造型的核心創作原則和美學精神。戲曲時空特性有着“無窮物化時空過,不斷人流上下場”的特點,以靈活超脱的戲曲舞台觀念為核心,佈景上追求極簡主義。全戲將分為四個部分:“龍、鳳、呈、祥”,以“龍鳳呈祥”的巨幅藝術品為背景,每一個字對應一個部分的內容,力圖打造一種戲曲舞台空間上非完全寫實的狀態。“反串”是中國傳統戲曲中的一種演出方式,《愛情廣告之龍鳳呈祥》的演員將玩轉“反串”,部分男女角色,進行串演,增加戲劇的抽象性和觀賞性。王國維曾言:“戲曲是以歌舞演故事” ,劇中還將融入大量舞蹈元素,加入更多肢體語言的表達方式,顛覆純“話”劇,還原傳統戲曲最真實的狀態。

愛情廣告之龍鳳呈祥團隊特色

這是中國第一部運用眾籌模式製作的舞台劇,參與者為23位來自非演出行業的私營企業家。在中國,可以説第一次以這樣的方式“玩話劇”。通過“眾籌”來兑現追求藝術文化的夢想。“眾籌”並不僅僅是資金上的聚攏,更代表着中國新一代企業家視野、意識、激情與夢想的眾籌。
出品人/製作人呂固亮,身為傳媒人士,懷着中國文化發展的使命感。一直致力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宣傳和闡釋,堅持探索當代中國價值觀念,關注和傳播民族文化為畢生追求。
編劇/導演李伊曼,從小深受中國戲曲和西方出版物的影響,堅持探索中國文化在全球傳播環境中的發展,致力於跨越文化族羣和媒介形式的藝術文化創作。她對本劇的詮釋正是對跨界藝文創作與模式的具體表現,融合專業力量,超越專業的視野,從一個廣告人的內心出發,為觀眾展示一個愛情故事,並且帶領觀眾自然地找到劇中的自己。將跨界進行到底,在跨界中發揮潛能,就是我們的標誌和方向。
視覺總監孫初,國內最先鋒平面設計雜誌《VISION青年視覺》的設計總監,水墨畫家,中國藝術設計界的佼佼者,堅信水墨裏潛藏精神性和燦爛的生命力,將中國水墨藝術與先鋒設計相結合,堅持走有文化沉澱的多元化設計理念。
所有主創人員均是80,90後,他們青春有活力,充滿激情。年輕的臉,真誠的心,真誠對待舞台,真誠對待戲劇,這是一羣年輕人帶給大家最真誠的演出。他們勵志用自己的方式詮釋新一代年輕人心中的美好與困惑,展現屬於青春的獨有的話劇味道,主演中,有兩位都是戲曲演員科班出身。這也是一次新鮮大膽的嘗試,將傳統戲曲的美學表現納入其中,嘗試跨界,傳統美學風格貫穿劇情,強化表現風格,創新且先鋒。
年輕的團隊,青春的心,跨越70、80、90,不同的青春共同的記憶,同時呈現了積極進取的價值取向和未來的前沿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