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愛德華多·弗雷·蒙塔爾瓦

鎖定
愛德華多·尼卡諾爾·弗雷·蒙塔爾瓦(英語:Eduardo Nicanor Frei Montalva,西班牙語:Eduardo Nicanor Frei Montalva)(1911年1月16日——1982年1月22日)智利律師、政治家、總統。愛德華多·弗雷1911年出生於智利首都聖地亞哥,青年時代就讀於智利天主教大學,1933年獲得律師資格,1934年加入青年保守黨,1935年在保守黨內組建國家長槍黨,1936年領導國家長槍黨脱離保守黨,弗雷在1941年、1943年和1945年三次出任國家長槍黨主席,1945年~1946年擔任公共工程和通信部長,1947年前往烏拉圭參加國際基督教民主黨成立大會,1949年當選為參議員,1950年擔任智利駐聯合國代表,1957年再次當選為參議員,同年7月創建基督教民主黨並出任黨主席職務,1958年作為基督教民主黨候選人蔘加總統選舉,但以失敗告終,1964年9月第二次作為基督教民主黨候選人蔘加總統選舉,成功當選為新一任智利總統,當年11月正式就職,任內實行“自由革命”改革,主張與世界所有國家建立外交關係,1970年11月任滿卸任,離任後反對繼任總統薩爾瓦多·阿連德·戈森斯所進行的改革,1973年當選為參議員,5月出任參議院議長,9月軍事政變後,離任參議院議長職務,弗雷起初支持軍事政變,後來公開反對軍政府侵犯人權的行為,並要求國家恢復民主,1982年1月22日在聖地亞哥逝世。
中文名
愛德華多·尼卡諾爾·弗雷·蒙塔爾瓦
外文名
Eduardo Nicanor Frei Montalva
國    籍
智利
民    族
德國人與巴斯克人混血
出生日期
1911年1月16日
逝世日期
1982年1月22日
畢業院校
智利天主教大學
職    業
律師、政治家、總統
主要成就
創建基督教民主黨,出任基督教民主黨的領導人
主要成就
擔任智利總統
任內實行名為“自由革命”改革
出生地
智利 聖地亞哥
信    仰
羅馬天主教
代表作品
《陌生的智利》《政治和精神》《智利政黨史》《拉丁美洲之命運》《歷史的使命和未來的要求》
政    黨
智利基督教民主黨

愛德華多·弗雷·蒙塔爾瓦早年經歷

愛德華多·弗雷·蒙塔爾瓦 愛德華多·弗雷·蒙塔爾瓦
愛德華多·尼卡諾爾·弗雷·蒙塔爾瓦,1911年1月16日出生於智利首都聖地亞哥,是家中的長子,其父愛德華多·弗雷·施林克擁有德國和奧地利血統,出生在瑞士,老弗雷24歲時移民南美洲阿根廷,後從阿根廷前往智利,與維多利亞·蒙塔爾瓦·馬丁內斯結婚,生下愛德華多·尼卡諾爾·弗雷·蒙塔爾瓦,弗雷3歲時,全家搬往隆特,同年生下亞瑟·弗雷·蒙塔爾瓦和艾琳·弗雷·蒙塔爾瓦。 [1] 
愛德華多·弗雷·蒙塔爾瓦幼時在隆特的公立學校接受教育,1919年弗雷全家返回聖地亞哥,弗雷先是在聖地亞哥市的塞米納里奧大公神學院學習,後前往由天主教會開辦的路易斯·坎皮諾人文學院學習,在人文學院學習期間,弗雷開始信奉天主教並熱愛上了閲讀,1928年,弗雷從人文學院畢業,並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智利天主教大學,次年他正式前往天主教大學學習,在大學期間,弗雷積極參與政治活動,他加入天主教大學學生會,並在畢業前出任天主教大學學生會全國委員會主席,1932年底弗雷從智利天主教大學畢業,次年他取得了律師資格。 [1] 

愛德華多·弗雷·蒙塔爾瓦從政經歷

弗雷1934年加入智利青年保守黨,不久後當選為青年保守黨主席,同年他作為智利代表前往意大利羅馬出席在當地舉行的拉丁美洲天主教青年會議,在大會上,弗雷當選為天主教青年聯合會秘書長,在歐洲期間,弗雷曾拜會法國哲學家雅克·馬利坦,後者對弗雷的思想產生了深刻的影響。1934年底弗雷從歐洲返回智利,回國後,弗雷前往伊基克居住,在伊基克居住期間,他從事新聞報道工作,擔任《塔拉卡帕報》編輯,1935年正式成為保守黨黨員,1937年弗雷返回首都聖地亞哥,並在智利天主教大學擔任法學教授。 [2] 
1947年,弗雷出席國際基督教民主黨成立大會 1947年,弗雷出席國際基督教民主黨成立大會
1935年10月,弗雷在保守黨內另組智利國家長槍黨,1936年,弗雷帶領國家長槍黨正式脱離保守黨,並在1941年、1943年和1945年三次擔任長槍黨主席職務。1938年,國家長槍黨與保守黨徹底決裂,1957年7月28日,弗雷將智利國家長槍黨與智利基督教社會黨合併為智利基督教民主黨,並出任基督教民主黨主席。 [3] 
弗雷1945年5月14日出任胡安·安東尼奧·里奧斯·莫拉萊斯政府的公共工程和通信部長,他在擔任部長期間富於創新,主持了多項工程的建設,1946年1月28日他辭去公共工程和通信部長一職。 [4] 
1947年4月23日,弗雷作為智利代表前往烏拉圭首都蒙得維的亞出席國際基督教民主黨的成立大會,1949年3月,弗雷作為阿塔卡馬省和科金博省的代表當選為參議員,當年5月15日正式就職,任期8年,1950年他被任命為智利駐聯合國的代表。1951年弗雷作為智利代表參加聯合國經濟及社會理事會會議,並在會議上發言。 [2] 
弗雷1957年3月作為聖地亞哥省代表再次當選為參議員,當年5月15日正式就職,任期8年,1958年,基督教民主黨提名弗雷為總統候選人,弗雷作為基民黨候選人蔘加了當年9月舉行的總統選舉,獲得255769張選票,約佔選票總數的20.7%,居第三位,負於獨立候選人豪爾赫·亞歷山德里·羅德里格斯。1960年~1962年,弗雷前往世界多地遊歷,他在多所大學發表演講,包括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和法國巴黎聖母大學。1961年7月,弗雷在智利首都聖地亞哥舉行的世界基督教民主黨代表大會中當選為國際基督教民主黨主席。 [2] 

愛德華多·弗雷·蒙塔爾瓦當選總統

1964年,弗雷參加總統競選 1964年,弗雷參加總統競選
20世紀50年代末期,智利在政治上和經濟上都已形成強大的要求改革的潮流。在政治上,以保守黨和自由黨為代表的右翼勢力每況愈下。在1961年3月的議會選舉中,保守黨和自由黨未獲得超過1/3的席位,失去了對議會的控制,而基督教民主黨和人民團結陣線在議會中的力量顯著增強,在城市和農村的影響日益擴大。1963年在市政議會選舉中,基督教民主黨獲得了最多的選票。 [5] 
1964年,弗雷第二次被基督教民主黨提名為總統候選人,弗雷在大選時提出了一整套改良主義綱領,宣稱要走一條非共產主義也非資本主義的道路,在智利進行一場“自由革命”,其核心內容是實行“銅礦智利化”和進行土地改革,弗雷還提出了一些社會目標,如計劃在執政的6年內每年建房6萬套,為首都聖地亞哥修建地鐵,降低通貨膨脹,幫助窮人,在農村地區組織農民協會,在城市地區組織居民活動小組,在教育方面要發展公共教育、提高入學率並消除文盲,還確定了經濟年增長率6%的目標,要在執政6年內使智利人均收入增加三分之一。 [5] 
1964年,弗雷在總統選舉中投票 1964年,弗雷在總統選舉中投票
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基督教民主黨這種主張改革的中間勢力頗受青睞。在當年9月的選舉中,弗雷獲得1409012張選票(56.09%),擊敗社會黨人薩爾瓦多·阿連德·戈森斯(977902張選票,約佔38.93%)和激進黨人胡利奧·杜蘭(125233張選票,約佔4.98%),當選總統,從而成為智利和拉丁美洲第一位基督教民主黨人總統。 [5] 
分析弗雷獲勝的主要原因:首先,智利的右翼勢力轉向弗雷。在大選中人民行動陣線和基督教民主黨勢均力敵、不分上下。右翼勢力認為薩爾瓦多·阿連德·戈森斯若當選總統對他們更為不利,所以把票投給了基民黨。其次,美國的支持。古巴革命勝利後,美國不願意左派在智利掌權,認為弗雷是穩住智利政局的合適人選,他提出的“自由革命”可替代古巴革命的模式,使智利不至於成為第二個古巴,同時,美國也能保住在智利的經濟利益。再次,教會站在弗雷一邊。智利的天主教勢力很大,教會贊同基民黨的綱領,支持該黨執政。 [5] 

愛德華多·弗雷·蒙塔爾瓦為政舉措

愛德華多·弗雷·蒙塔爾瓦就職總統

擔任智利總統時的愛德華多·弗雷·蒙塔爾瓦 擔任智利總統時的愛德華多·弗雷·蒙塔爾瓦
弗雷信仰基督教民主主義,主張削弱帝國主義的統治,在國內實行資產階級民主自由,改善勞動羣眾處境,提出以“自由革命”來解決智利社會存在的嚴重問題。1964年11月3日,弗雷正式就職智利總統,弗雷執政後,便開始實施他稱之為“自由革命”的資產階級改良主義綱領。 [6] 

愛德華多·弗雷·蒙塔爾瓦經濟政策

愛德華多·弗雷和他的財政部長 愛德華多·弗雷和他的財政部長
弗雷執政後,為了協調經濟發展,成立了國家計劃署,制定經濟發展計劃,以求取得降低通貨膨脹率、增加生產、提高儲蓄率,達到5%~6%的經濟增長目標,促進出口,1965年政府制定了防止水土流失和森林管理規劃,以促進林業發展,1969年起開始實施鐵路電氣化和內燃機化計劃。同時弗雷採取了吸引外資的措施。放寬在智利的外資公司的進口限制,保持關税的穩定,從而使跨國公司增加了在智利經濟部門特別是工業部門的投資。如美國1964年在智利的投資為7.89億美元,到1968年增加至9.63億美元,1970年在智利投資的美國公司已達100多家。 [7] 
弗雷執政期間,在社會建設和公共福利方面也做了一些工作,他新建了住宅,修建了新機場,連接聖地亞哥和瓦爾帕萊索的隧道,並使道路現代化,修建水壩,改善港口設施,1969年創辦智利國家電視台,同年開始修建聖地亞哥地鐵 [7] 

愛德華多·弗雷·蒙塔爾瓦銅礦智利化

弗雷和他的內閣部長們 弗雷和他的內閣部長們
1965年,議會通過了政府提出的“銅礦智利化”法案,其基本精神是通過購買美國資本控制的銅礦公司股權並通過建立合資公司的途徑,來取得這些公司的部分所有權和經營權。根據這一法案,政府可以收購大型銅礦公司的股份,1967年弗雷政府從特尼恩特、安迪納和埃索蒂卡等幾家美資銅礦公司,分別購得51%、30%和25%的股權。1969年,弗雷政府宣佈對美資控制的丘基卡馬塔銅礦實行“契約國有化”,智利政府購買了51%的股份,並有權購買其餘部分。此外,政府還收購了其他跨國公司在智利運營的分公司,從南美電力公司手裏收購了智利電力公司,從國際電話電報公司收購了智利電話公司。 [8] 

愛德華多·弗雷·蒙塔爾瓦土地改革

愛德華多·弗雷·蒙塔爾瓦 愛德華多·弗雷·蒙塔爾瓦
弗雷在總統競選時曾承諾土地改革,他定下了使10萬人擁有土地的目標,為了履行諾言,他在1965年~1967年平均每年沒收45萬公頃土地,1968年~1970年平均每年沒收71.8萬公頃土地。1967年7月,弗雷政府頒佈了新的土地改革法,規定徵收擁有80公頃以上莊園的土地和閒置土地,為10萬農户重新分配土地,同時宣佈取消了不許在農業部門建立工會的禁令,組織農民協會,組織農民進行集體勞動,制定了防止水土流失的造林和森林計劃,為農村修建醫院和學校。後來弗雷政府又把原先為10萬農户重新分配土地的目標縮減為給4萬~6萬户,但最後並未完全兑現。到弗雷政府末期,政府共徵收了1406塊地產、350萬公頃土地。 [8] 

愛德華多·弗雷·蒙塔爾瓦發展教育

弗雷執政期間,實行了以發展教育服務設施、學校體制多樣化、提高國民教育質量為主要內容的教育改革。為此,弗雷政府設立了全國教育監督委員會、全國教育評定委員會等機構,以促進教育的發展和教學質量的提高。弗雷規定增加教育經費,1964年~1967年教育經費增加了66%,為提高教育質量,弗雷政府積極改善學生營養,向家境貧寒的學生提供獎學金和食物;大學向所有社會階級開放,用全國入學考試取代中學畢業資格作為入學標準,1965年智利頒佈了終身教育法和終身教育計劃,將成人教育納入教育體系。1968年,政府頒佈法令,開設成人文理中學,並具體規定了這類學校的教學計劃、辦學原則以及相應的評估標準,同時國家創辦了綜合性的成人教育設施,還在教育部內設立國家成人教育局。這些舉措促進了技術教育和成人教育的發展。 [9] 
愛德華多·弗雷·蒙塔爾瓦 愛德華多·弗雷·蒙塔爾瓦
為提高學生入學率,政府開展了一場校舍建設運動,新建了3000多所學校,教室總數翻了1倍多。各類學校學生人數大幅度提升,註冊入學的學生人數從1964年的184萬增加到了1970年的269萬。中學和大學的入學率增長率最高,均超過了100%。 [9] 
為發展科技,弗雷政府成立了全國科學技術委員會以資助、管理切實可行的科研項目。之後,先後成立了全國資源研究所、漁業研究所和智利大學國際問題研究所,1967年成立了“羅夫雷多二級軍士”學校,以培養職業化軍士,還在南極地區設立綜合性的科學考察站。 [9] 
弗雷政府對智利國產電影給予了積極支持,創建電影促進會,制定促進電影發展的法律、法規,使智利電影業獲得了發展。1967年,在智利比尼亞德爾馬舉辦了第一屆“新拉美電影節”。 [10] 

愛德華多·弗雷·蒙塔爾瓦對外交往

弗雷和阿根廷總統阿圖羅·温貝託·伊利亞 弗雷和阿根廷總統阿圖羅·温貝託·伊利亞
在外交關係方面,弗雷主張和世界所有國家發展關係。他執政期間先後與蘇聯和東歐國家建交或復交,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了貿易關係。弗雷對美國的政策有一定的獨立性,就職後不久便出訪了西歐4國,打破了拉丁美洲國家元首上任後首先訪問美國的傳統慣例,智利反對美國武裝干涉多米尼加內政,拒絕參加泛美部隊。弗雷總統在任上訪問了阿根廷、巴西、哥倫比亞、厄瓜多爾、秘魯和委內瑞拉等拉美國家,他主張實行拉丁美洲經濟一體化,1967年,智利與哥倫比亞、厄瓜多爾、秘魯和委內瑞拉等國組建安第斯開發公司。1969年,智利加入安第斯集團 [10] 
此外,弗雷執政時與鄰國阿根廷發生邊境糾紛,1965年兩國一度爆發軍事衝突,最終大部分爭議領土被阿根廷佔領,弗雷在任上還會見了法國總統夏爾·戴高樂和英國的菲利普親王。 [10] 

愛德華多·弗雷·蒙塔爾瓦執政績效

愛德華多·弗雷·蒙塔爾瓦 愛德華多·弗雷·蒙塔爾瓦
弗雷執政期間,實現了許多經濟目標,工業生產得到增長,銅價格上升,出口增加,農產品價格上漲,實現了良好的國際收支狀況,智利大部分農村修建了公路和學校,建築業繁榮,就業率得到提升,政府僱員和工人的工資提升,經濟保持了良好的增長勢頭。 [8] 

愛德華多·弗雷·蒙塔爾瓦社會動盪

弗雷執政後期,智利經濟出現停滯,國內生產總值下降,失業人數激增,通貨膨脹加劇,消費品匱乏。弗雷政府為擺脱困境,不得不採取凍結工資、提高税收等措施,把經濟危機轉嫁到智利人民頭上,從而引起人民的普遍不滿。城市工人罷工、怠工和農村農民奪地的現象增多,游擊隊也頻繁開展活動,社會動盪加劇。1966年,埃爾薩爾瓦多銅礦發生罷工,弗雷政府派軍警進行血腥鎮壓;1968年,農民協會組織罷工運動,在軍警前來鎮壓時,農民與軍警發生激烈衝突;學生運動也在不斷進行着,1967年便發生了兩次大規模的學生罷課運動,1968年,智利大學發生學生罷課運動,學生支持農民協會組織的罷工,警察逮捕了多名學生。1969年10月21日,羅伯託·維奧將軍組織軍隊暴動,原因是士兵的薪水過低,智利社會黨支持了這次暴動,最後弗雷答應提高士兵薪水,才避免了武裝衝突,化解了這場危機。在複雜的局勢下,基督教民主黨內部出現分裂,形成了意見相左的三派。1969年8月,一批黨員退出了基民黨,另組統一人民行動運動黨。基民黨內部派系的爭鬥,削弱了自己的力量,使它的執政前景愈發黯淡。 [11] 

愛德華多·弗雷·蒙塔爾瓦評價

愛德華多·弗雷·蒙塔爾瓦
愛德華多·弗雷·蒙塔爾瓦(10張)
弗雷開展的是一場温和的、改良主義的運動,然而智利的右翼勢力對觸及他們本身的經濟利益仍感不滿,處處阻撓弗雷的改革。而左翼力量則嫌弗雷的改革過於保守,未能解決根本問題。貧富懸殊的現象依舊存在,下層羣眾對弗雷的改革興趣日益淡薄,弗雷在羣眾中的支持度也在不斷下降。 [11] 

愛德華多·弗雷·蒙塔爾瓦卸任之後

愛德華多·弗雷·蒙塔爾瓦(1972年) 愛德華多·弗雷·蒙塔爾瓦(1972年)
1970年11月3日,弗雷任期屆滿,將總統職務交給當選總統的社會黨人薩爾瓦多·阿連德·戈森斯。在任期結束前的總統選舉中,美國中央情報局曾聯繫弗雷,希望他和他所在的基督教民主黨投票給民族黨支持的候選人豪爾赫·亞歷山德里·羅德里格斯,但遭到弗雷的拒絕,弗雷領導的基督教民主黨投票給了薩爾瓦多·阿連德,阿連德出任總統後,因實施大規模的國有化政策而遭到弗雷的反對,1971年,弗雷發表文章,指責阿連德的國有化政策違反了憲法。 [3] 
1973年3月,弗雷作為聖地亞哥省代表第三次當選為參議員,當年5月15日正式就職,5月23日起出任參議院議長,在同年9月軍事政變爆發後,議會被上台的軍政府解散,弗雷因此而離職;擔任議長期間他領導基民黨反對阿連德的改革。1973年~1977年,弗雷積極活躍在國際舞台上,多次參加國際會議,如1976年舉行的大西洋會議,1977年,弗雷加入勃蘭特委員會(南北委員會),成為南北委員會成員,在1977年~1981年間,他曾前往德國瑞士馬裏美國馬來西亞法國奧地利比利時英國等地參加南北委員會會議,此外,弗雷還是美洲開發銀行委員會和聯合國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經濟委員會等國際組織的成員。 [1] 
1973年9月11日,智利發生軍事政變,之後弗雷宣佈支持軍方的行為,但後來弗雷對軍方的行為逐漸厭惡,並提出恢復民主的要求,1976年,他公開宣佈反對軍事政變,提出必須反對奧古斯托·皮諾切特政府侵犯人權的行為,這使弗雷與政府的關係不斷緊張,軍政府不斷對他施加壓力,皮諾切特總統指責弗雷沒有愛國心,天真的同左派相勾結。 [12] 
1981年11月~12月,弗雷在聖地亞哥的聖瑪麗亞醫院先後做了兩次常規胃病手術,在第二次手術後,弗雷的健康狀況極度惡化,他被檢查出患有敗血症並出現了敗血症性休克,還被發現感染了白色念珠菌,1982年1月22日,弗雷在聖地亞哥去世,享年71歲,之後他的遺體被安葬在聖地亞哥市公共墓地。 [12] 

愛德華多·弗雷·蒙塔爾瓦死亡原因

1982年1月22日,弗雷在一次常規胃病手術過後神秘逝世,醫生稱他死於手術併發症,因為弗雷之前曾與政府發生矛盾,他的親友推測是軍人將他謀殺。2004年,智利政府在弗雷去世22年後對其進行開館驗屍,取得驚人發現,經法醫鑑定,弗雷是被小劑量的芥子氣和劇毒金屬毒殺的。2009年,弗雷的家屬針對弗雷之死向法院提起訴訟,多人遭到起訴,當年12月,有6人因涉嫌暗殺弗雷遭到警方逮捕,6人分別是:帕特里西奧·席爾瓦·加林(醫生)、佩德羅·瓦爾迪維亞·索托(醫生)、赫爾馬爾·羅森伯格·戈麥斯、塞爾吉奧·岡薩雷斯·邦巴爾迪埃、路易斯·貝塞拉·阿蘭西維亞(弗雷的專用司機)和勞爾·利略·古鐵雷斯(前軍政府文職人員)。 [12] 
2013年,智利司法部稱在弗雷遺體上發現了少量沙林殘留,2014年10月,法院判定被捕的6人中有2人為主犯、2人為共犯,剩餘2人被指控試圖掩蓋罪行。2017年8月,民事法院法官亞歷杭德羅·馬德里對在2009年12月被警方逮捕的6名嫌疑人提起訴訟,同時正式確認弗雷死於謀殺,在同年9月11日紀念軍事政變的活動中,智利總統米歇爾·巴切萊特稱弗雷是智利歷史上第一位遭遇暗殺的總統。 [13] 
2019年1月30日,法院最終判決6人犯有謀殺罪,6名罪犯分別被判處3年~10年監禁。 [13] 

愛德華多·弗雷·蒙塔爾瓦軼事典故

愛德華多·弗雷·蒙塔爾瓦(1980年) 愛德華多·弗雷·蒙塔爾瓦(1980年)
弗雷和薩爾瓦多·阿連德在政治立場上雖然對立,但在1972年,弗雷母親去世時,阿連德總統的妻子奧頓希婭·布希作為總統代表參加了弗雷母親的葬禮,事後,弗雷向阿連德總統寫了一封信,稱呼阿連德為“親愛的總統”和“朋友”,並對阿連德總統能夠派人蔘加自己母親的葬禮表達“最深切的感謝”。 [1] 

愛德華多·弗雷·蒙塔爾瓦後世紀念

智利總統府莫內達宮前的弗雷雕像 智利總統府莫內達宮前的弗雷雕像
弗雷在後世被廣泛的紀念,總統府莫內達宮前的廣場上豎有弗雷的雕像,蘭卡瓜有紀念弗雷的紀念碑,智利境內有以為紀念弗雷而命名的公路,南極地區有以弗雷命名的科學考察站等。 [12] 

愛德華多·弗雷·蒙塔爾瓦家庭

愛德華多·弗雷·蒙塔爾瓦總統一家人的合影 愛德華多·弗雷·蒙塔爾瓦總統一家人的合影
弗雷1933年與瑪麗亞·魯伊斯-塔格萊(1913~2001)結婚,兩人共有7個子女。分別是:愛德華多·弗雷·魯伊斯-塔格萊、豪爾赫·弗雷·魯伊斯-塔格萊、弗朗西斯科·哈維爾·弗雷·魯伊斯-塔格萊、艾琳·弗雷·魯伊斯-塔格萊、卡門·弗雷·魯伊斯-塔格萊、伊莎貝爾·弗雷·魯伊斯-塔格萊、莫妮卡·弗雷·魯伊斯-塔格萊。其中長子愛德華多·弗雷·魯伊斯-塔格萊於1994年~2000年任智利總統。他的女兒卡門·弗雷·魯伊斯-塔格萊在1990年~2006年擔任參議員。 [12] 

愛德華多·弗雷·蒙塔爾瓦著作

弗雷著有《陌生的智利》、《政治和精神》、《智利政黨史》、《拉丁美洲之命運》和《歷史的使命和未來的要求》等。 [6] 
參考資料
  • 1.    Frei Montalva, Eduardo  .ICARITO[引用日期2017-06-11]
  • 2.    Eduardo Frei Montalva  .Historia Política Legislativa del Congreso Nacional de Chile[引用日期2017-06-11]
  • 3.    霍華德·J·威亞爾達 哈維·F·克萊恩.《拉丁美洲的政治與發展》:上海譯文出版社,2017:139
  • 4.    Eduardo Frei Montalva  .Biografías y Vidas[引用日期2018-09-18]
  • 5.    王曉燕.《列國志·智利》: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103—104
  • 6.    王曉燕.《列國志·智利》: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104
  • 7.    王曉燕.《列國志·智利》: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104—105
  • 8.    王曉燕.《列國志·智利》: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105
  • 9.    王曉燕.《列國志·智利》: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240
  • 10.    王曉燕.《列國志·智利》: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105—106
  • 11.    王曉燕.《列國志·智利》: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106
  • 12.    約翰·L·雷克特.《智利史》:中國出版集團,2009:235
  • 13.    Las claves del fallo del juez Alejandro Madrid  .latercera[引用日期2019-04-09]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