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意志活動

鎖定
意志是有意識地支配行為、調節行為,通過克服困難,以實現預定目的的心理過程。意志通過行為表現出來,受意志支配的行為稱為意志行為或意志活動。 [1] 
中文名
意志活動
心理學
意志和動機

目錄

意志活動特徵

基本特徵
意志活動是人類所特有的,只有人類才能預先自覺地確定行動目的,有意識地調節自己的行為。動物雖然也能夠作用於環境,甚至有些高等動物表現出某種帶有目的性的行為,但從根本上講,它們都未能上升到自覺意識水平。從意志的自覺目的性上來講,只有人的心理才有意志過程,只有人類才能在自然界打上自己意志的印記。
意志對自己的內外活動具有調控性,這種調控性體現於意志對行為執行着兩種功能,即激勵功能和抑制功能。前者在於推動人去從事達到預定目的所必需的行動,後者在於制止不符合預定目的的行動。意志的這兩項功能在實際活動中是統一的。意志的調控性還反映在克服各種困難上。人常常會遇到種種困難,困難通常包括外部困難和內部困難,而外部困難是通過內部困難起作用的。要克服這些困難,人就不能不對自己的活動和行為進行自覺的組織,就不能不進行自我調節。意志的調控性水平是以克服困難的程度來表徵的。
行為特徵
在前面我們闡明瞭動物界不存在意志過程,意志活動是人類所特有的。但並非人類的所有行動都屬於意志活動。意志活動有以下三方面的特徵。
1.意志活動有明確的預定目的
意志過程之所以是人和動物有所區別的一個方面,是因為意志是有自覺目的性的。但並非所有的人類行為都是有預定目的的。譬如人的一些無條件反射控制的本能活動,以及一些下意識的動作,都是不受意識控制,沒有明確的目的性,就不屬於意志活動。除此之外,那些有明確的行動目的,並在該目的支配和調節下的行動才是意志活動。運動員為獲得奧運金牌而刻苦訓練,文學愛好者為成為作家而筆耕不輟,科學家為攻克難關而廢寢忘食,都應屬於意志活動的範疇。
2.意志活動以隨意運動為基礎
所謂隨意運動,是指一種受意識支配的,具有一定目的性和方向性的活動,通常是一些已經熟練掌握的動作。譬如在生活中,運動員自如地運球上籃,學生熟練地曲膝做操,畫家持筆作畫,音樂家操琴譜曲,都是意志活動的展現。意志活動離不開個體的行為,但個體行為表現並不見得都是意志活動。如一個不會作畫的人信手撩鴉,一個不會打拳的人胡踢亂打,沒有明確的目的性和方向性,更談不上熟練掌握,都不能算作意志活動。一般來講,隨意運動越熟練,掌握程度越高,意志活動也就越容易實現。所以,坐在鋼琴鞘練習兩個小時,一個鋼琴家要比一個初學彈琴的小孩子更容易做到;一個經驗豐富的司機可以擔負起長途駕駛的任務,一個剛學開車的生手就感到困難。
3.意志活動與克服困難相聯繫
雖然人們在生活中一些意志活動是輕而易舉的,無須克服困難,如手指當空畫圈,隨意扭腰擺臂,扳動開關,拿起書本等,但人們評價意志活動的時候,往往是和它是否克服了困難相聯繫的。運動員傷痛在身,仍堅持在訓練中扭腰擺臂,克服了一定的困難,更容易被人們視作意志活動的表現。此外,建築工人冒着酷暑施工,清潔工人頂着嚴寒工作,都是為達到一定的目的而去克服困難的意志活動。
意志活動的水平往往是隨着困難的性質和克服困難的難易程度不同而變化。就意志過程中的困難來説,一般可分為內部困難和外部困難。
內部困難主要是指主體內部的障礙,包括知識經驗欠缺,能力有限,以及身體疾患等。一些運動員可能因為能力所限,成績停滯不前而中途放棄,一個舞蹈演員可能因為意外受傷而告別舞台生涯。此外,不良的生活習慣、不好的性格特徵等都有可能成為實現活動目的的內部障礙。可以設想,一個性格懦弱、自私、懶惰的人很難承擔長期而艱鉅的任務。
外部困難是指意志活動中遇到外部環境的阻礙,既可能是生活環境的侷限和人際關係的複雜,也可能是惡劣的氣候條件或工作條件等。直至20世紀90年代以前,人們乘熱氣球的環球航行總是失敗,既和變幻無常的氣候條件有關,也和經驗準備不足以及設備不夠精良有關。但總的來説,外部困難必須通討內部困難起作用。克服了內部困難,就更容易戰勝外部困難。中國古代的《為學》中講到“學之,則難者亦易矣;不學,則易者亦難矣”,是同一個道理。

意志活動衝突

接近一接近型衝突
當兩種或兩種以上目標同時吸引着人們,但只能選擇其中一種目標時,通常出現接近一接近型衝突。中學畢業生選擇高考志願、顧客選擇不同的商品時出現的衝突就是接近―接近型衝突。在實際生活中,兩種目標的吸引力不可能完全相同。魚和熊掌雖然好吃,但熊掌屬於奇珍佳餚,因而更具有吸引力;桂林和杭州雖然都是旅遊勝地,但杭州去過幾次了,而桂林從未去過,因而桂林更有吸引力。在這種情況下,解決衝突是比較容易的。當兩種目標的吸引力比較接近時,解決衝突就是比較困難的。 [2] 
迴避―迴避型衝突
當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目標都是人們力圖迴避的事物,而他們又只能迴避其中一種目標時,就產生迴避―迴避型衝突。迴避―迴避型衝突常常由於人們接受了其中一種目標而得到解決。例如,牙病患者想到,如不及時就醫,蟲牙就會進一步惡化,而且會影響周圍健康的牙齒;請牙醫補牙,雖然要忍受痛苦,但這種痛苦是一時性的,而且忍受這種痛苦對自己的健康有益,這樣,當牙痛多次發作之後,他就會毅然就醫了。在這裏,人們具有的較高層次的目標對解決迴避―迴避型衝突發揮了調節和支配的作用。
接近―迴避型衝突
這種衝突是在同一物體對人們具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的情況下產生的。在這種情況下,人們在接近的同時,又故意迴避它,從而引起內心的衝突。如,孩子願意跟隨爸爸、媽媽外出,但同時又怕受到約束;學生願意選修一些新的難度較大的課程,但又擔心考試失敗;外出旅遊是件有吸引力的事情,但耗費太多時間而不願意去,這些情況下引起的衝突都是接近一回避型衝突。
多重接近一回避型衝突
在實際生活中,人們的接近一回避型衝突,常常出現一種更復雜的形式,即人們面對着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目標,而每個目標又分別具有吸引和排斥兩方面的作用。人們無法簡單地選擇一個目標,而回避或拒絕另一個目標,必須進行多重的選擇。由此引起的衝突叫多重趨避衝突。由於對各種利弊、得失的考慮,產生了多重接近―迴避型衝突。解決這種衝突要求人們對各種可能性進行深入的思考,因而要花費較長的時間。
參考資料
  • 1.    彭聃齡.普通心理學:北京師範大學出版集團,2004
  • 2.    郭念鋒.心理諮詢師(基礎知識):民族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