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惲之瑋

鎖定
惲之瑋,1982年11月2日出生於江蘇常州,數學家,麻省理工學院數學系教授 [3] 
惲之瑋於2000年保送進入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 [14]  ,同年獲得第四十一屆國際數學奧林匹克金牌 [21]  ;2004年獲得北京大學理學士學位之後前往普林斯頓大學數學系深造;2009年獲得普林斯頓大學哲學博士學位之後在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任研究員;2010年至2012年擔任麻省理工學院數學系講師;2012年至2015年擔任斯坦福大學數學系助理教授;2012年獲得拉馬努金獎;2015年晉升為斯坦福大學數學系副教授;2016年擔任耶魯大學數學系教授;2017年獲得科學突破獎(新視野獎) [13]  [19]  ;2018年擔任麻省理工學院數學系教授 [16]  ,同年受邀在世界數學家大會上作45分鐘報告 [15] 
惲之瑋主要從事表徵理論、數論和代數幾何等方面的研究 [6] 
中文名
惲之瑋
外文名
Zhiwei Yun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江蘇常州
出生日期
1982年11月2日
畢業院校
普林斯頓大學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
2000年獲得第四十一屆國際數學奧林匹克金牌
2012年獲得拉馬努金獎
2017年獲得科學突破獎
2019年獲得ICCM數學獎金獎

惲之瑋人物經歷

惲之瑋
惲之瑋(8張)
1982年,惲之瑋出生於江蘇常州鐘樓區 [4] 
1989年—1995年,就讀於常州市局前街小學,從小學四年級起參加數學奧林匹克,其間獲得《小學生數學報》競賽及華羅庚金盃少年數學邀請賽複賽一等獎。
1995年—2000年,就讀於江蘇省常州高級中學“教育改革試點班” [5]  ,初中期間系統學習中學數學奧林匹克知識,先後得到國家、省級數學競賽的六個一等獎。
1998年,獲得全國高中數學聯賽江蘇賽區一等獎,入選江蘇省代表隊參加第十四屆全國中學生數學冬令營(暨1999年中國數學奧林匹克),獲二等獎併入選第四十屆國際數學奧林匹克中國國家集訓隊。
1999年,再次參加全國高中數學聯賽,獲得江蘇賽區第一名,入選江蘇省代表隊再戰冬令營(第十五屆全國中學生數學冬令營),再獲二等獎併入選第四十一屆國際數學奧林匹克中國國家集訓隊,在同年三月的八次測試、兩次選拔考試中位列第一,入圍七月於韓國大田舉行的第四十一屆國際數學奧林匹克中國國家隊,獲滿分金牌(當屆國際數學奧林匹克計82支代表隊、461名選手,共4人獲滿分)。
2000年,保送進入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本科四年期間平均學分績點排名位列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2000級本科生第一,每學年皆被評為三好學生。
2004年,獲得北京大學理學士學位,之後前往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 University)數學系深造,導師為羅伯特·鄧肯·麥克弗森教授(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數學部赫爾曼·外爾教授)。
2009年5月,獲得普林斯頓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博士論文題為《建立全局斯普林格理論》;之後在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任研究員。
2010年—2012年,擔任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數學系講師。
2012年—2015年,擔任斯坦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數學系助理教授。
2015年4月,晉升為斯坦福大學數學系副教授。
2016年,擔任耶魯大學(Yale University)數學系教授。
2018年,擔任麻省理工學院數學系教授 [6] 
Zhiwei Yun Zhiwei Yun

惲之瑋主要成就

惲之瑋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惲之瑋在他的博士論文中建立了整體斯普林格理論,為朗蘭茲綱領提供了新的視角。惲之瑋借鑑越南數學家吳寶珠的想法證明了相對跡公式的基本引理,在惲之瑋和吳寶珠及德國數學家Jochen合作發表在最頂級的數學期刊Annals of Mathematics的文章中,他們利用幾何朗蘭茲的理論構造了一些新的局部系統,解決了普林斯頓大學數學家卡茲(Nicholas Katz)的一個多年懸而未決的重要猜想 [1]  。惲之瑋還解決了例外李型單羣的伽羅華反問題 [5] 
  • 學術交流
2018年,惲之瑋受邀在世界數學家大會上作45分鐘報告,報告題為《Hitchin type moduli stacks in automorphic representation theory》 [15] 
  • 學術論著
根據2023年5月麻省理工學院網站顯示,惲之瑋先後發表論文30多篇,代表論文如下 [3] 
Jakob, K., & Yun, Z. (2022). Euphotic representations and rigid automorphic data[J]. Selecta Mathematica, 28(4), 76.
Bezrukavnikov, R., & Yun, Z. (2013). On Koszul duality for Kac-Moody groups[J]. Representation Theory of the American Mathematical Society, 17(1), 1-98.
Heinloth, J., Ngô, B. C., & Yun, Z. (2013). Kloosterman sheaves for reductive groups[J]. Annals of mathematics, 241-310.
Oblomkov, A., & Yun, Z. (2016). Geometric representations of graded and rational Cherednik algebras[J]. Advances in Mathematics, 292, 601-706.
Yun, Z. (2011). Global springer theory[J]. Advances in Mathematics, 228(1), 266-328.
Yun, Z., & Zhang, W. (2017). Shtukas and the Taylor expansion of L-functions[J]. Annals of Mathematics, 186(3), 767-911.
Yun, Z., & Zhang, W. (2019). Shtukas and the Taylor expansion of L-functions (II)[J]. Annals of Mathematics, 189(2), 393-526.
Lusztig, G., & Yun, Z. (2017). 𝐙/𝐦-graded Lie algebras and perverse sheaves, I[J]. Representation Theory of the American Mathematical Society, 21(12), 277-321.
Yun, Z., & Vincent, C. (2015). Galois representations attached to moments of Kloosterman sums and conjectures of Evans[J]. Compositio Mathematica, 151(1), 68-120.
Yun, Z., & Zhu, X. (2011). Integral homology of loop groups via Langlands dual groups[J]. Representation Theory of the American Mathematical Society, 15(9), 347-369.
Yun, Z. (2009). Weights of mixed tilting sheaves and geometric Ringel duality[J]. Selecta Mathematica, 14, 299-320.
Yun, Z. (2016). Epipelagic representations and rigid local systems[J]. Selecta Mathematica, 22, 1195-1243.
Yun, Z. (2014). The spherical part of the local and global Springer actions[J]. Mathematische Annalen, 359, 557-594.
Yun, Z. (2012). Langlands duality and global Springer theory[J]. Compositio Mathematica, 148(3), 835-867.
Yun, Z. (2011). with appendix by J. Gordon, The fundamental lemma of Jacquet-Rallis[J]. Duke Math. J, 156, 167-227.

惲之瑋人才培養

  • 開設課程
惲之瑋在麻省理工學院開設《Noncommutative Algebra(非交換代數)》(2020年秋季) [22] 
  • 指導學生
惲之瑋指導的博士生有Shotaro Makisumi(2017 Stanford, Ritt Asst Prof. at Columbia),Gurbir Dhillon(2020 Stanford, postdoc at Harvard and Gibbs instructor at Yale),Yau Wing Li(MIT),Andrew Salmon(MIT)Jianqiao Xia(Harvard) [3] 

惲之瑋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授予單位

第五屆華羅庚金盃少年數學邀請賽複賽一等獎

1999年
“華英獎”特等獎
常州華英文教基金會
2000年
第四十一屆國際數學奧林匹克金牌(滿分)

2000年
新生“明德獎學金”
北京大學
2004年
北京地區高等院校優秀畢業生

2012年12月
拉馬努金獎(Ramanujan Prize)
印度山姆哈人文與科學技術研究院 [18] 
2013年
Packard Fellowship [10] 

2016年8月
晨興數學獎(Morningside Medal of Mathematics)銀獎 [7] 
世界華人數學家大會(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Chinese Mathematicians,ICCM )
2017年12月
科學突破獎(新視野獎)(New Horizons Breakthrough Prize in Mathematics) [2] 

2017年12月
2017年度中國留學人員50人榜單
2019年
ICCM數學獎金獎
世界華人數學家大會 [6] 
2020年
西蒙斯學者獎(Simons Investigatorship)
西蒙斯基金會(Simons Foundation) [8-9] 

惲之瑋社會任職

時間
擔任職務
2014年12月
數學論壇—代數羣的表示論會議共同組織者
2015年7月
帕克城數學學院(PCMI)暑期學校和研究計劃共同組織者
2016年3月
代數李論與辛幾何會議共同組織者
2017年4月
Arbeitsgemeinshaft on Higher Gross-Zagier formula會議共同組織者
2018年10月
Geometric Satake and beyond會議共同組織者

《數學進展(Advances in Math)》副主編 [3] 

惲之瑋個人生活

  • 婚姻家庭
惲之瑋和妻子俞敏嵐(安徽合肥人,南加利福尼亞大學計算機系助理教授)於2011年8月29日在加利福尼亞奧克蘭領取結婚證,並於2012年夏在常州舉行婚禮。其子惲博雅於2013年3月在洛杉磯出生 [12] 

惲之瑋人物評價

惲之瑋從小就展現了在數學領域極高的天賦 [17] 江蘇省廣播電視總枱評)
惲之瑋在“表示論,代數幾何和數論等方向做出了諸多基本性的貢獻”,在30歲的時候,他已經成為現代數學的一位青年領袖 [20] (拉馬努金獎評)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