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惠福東路

鎖定
惠福路是位於廣州市越秀區一條東西走向的二級馬路,其東起北京路,西至人民中路和龍津東路,全長1600多米,2~3車道,全程均為東至西單行線。惠福路分東、西兩段,由北京路至廣州起義路路口為惠福東路,廣州起義路至人民中路路口為惠福西路。 惠福東路全長511米,在清朝時為寺前街,因位於大佛寺前而得名。民國8年(1919年),寺前街擴建為馬路時與惠福巷(因附近的惠福夫人祠而得名)合併,故改名為惠福路。1952年分段時易名惠福東路,“文革”期間又更名為向陽五路,至1981年複名。 惠福東路鄰近北京路步行街,匯聚各國餐廳食肆,人流興旺,是廣州著名的美食街。往西則有較多經營招牌、廣告、旗幟的小商鋪。
中文名
惠福東路
級    別
二級馬路
走    向
東西走向
全    長
1600多米

惠福東路信息介紹

惠福東路位於越秀區中部,東接北京路商業步行街,西連廣州起義路,全長511米。清代時,惠福東路的一段稱為寺前街。民國8年(1919年),市政公所拆寺前街、惠福巷、早亨坊、大市街、安義街等街道擴建成大馬路,為當時的主要商業馬路。因維新路(今廣州起義路)與書芳街(今教育路)之間是明代建築惠福夫人祠而取名的惠福巷,故將新開闢的馬路命名為惠福路。1952年始分段易名,廣州起義路與北京路之間的一段稱為惠福東路。1966年,為表達“心向紅太陽”的革命情懷,西、中、東三段的龍津路和西、東兩段的惠福路被合稱為“向陽路”,其中惠福東路為“向陽五路”,1981年複名惠福東路。
惠福東路的得名,和廣州獨有的民間神祗——金花夫人有很大關係。話説明朝洪武年間,廣州巡撫的夫人臨盆難產。巡撫大人遍尋廣州名醫,可是大家都束手無策。一天晚上,巡撫大人做了個夢,夢到一個白髮仙翁對他説,只要請到一位金花姑娘,就可以保得母子平安。巡撫驚醒後,馬上派官差四處尋訪金花姑娘,結果在一尋常街巷裏找到了一名十餘歲名叫“金花”的小姑娘。官差簇擁金花回到巡撫家,嚇得小金花不知所措,剛剛走到後堂,巡撫夫人果然安全產下了嬰兒。巡撫大喜,重賞小金花,並稱她為“金花娘娘”。
這件事情很快就傳開了,小金花被尊為活菩薩。不少孕婦來祈求保佑,或求產子。後來,金花年事漸長,卻沒人敢和她這個“活菩薩”成親。她終日悶悶不樂,終於走到住處南面的湖投湖自盡。第二天,她的遺體從湖中浮起,旁邊還浮出一個黃沉香木像,酷似其形。於是,附近的居民將這個木像供奉起來,尊她為“送子娘娘”。往後,金花被尊稱“金花普主惠福夫人”,後人在金花居住處建起了金花廟,又稱惠福祠,這條巷也改名叫惠福巷,闢成馬路後自然就命名為惠福路。
惠福東路作為早期開闢的東西幹道,並沒有像當時的道路那樣在馬路兩旁興建騎樓。原因就在於廣州市政當局早就將惠福路定為首個馬路綠化的試點,在路兩旁種植樹木,以蔭行人。歷經將近一個世紀的時光,當年植下的小樹現在早已成為參天大樹,令惠福東路成為廣州城區內少數的林蔭大道之一。
説到惠福東路上最有名的建築,當然要數大佛寺了。根據史料記載,清雍正年間,這座隱於鬧市的大佛寺為有史以來最鼎盛時期:東起永漢路(今北京路),西枕龍藏街,南連惠福東,北接西湖路,住僧倍增,佛事興旺。當時,大佛寺與光孝寺、華林寺、海幢寺、長壽寺(在長壽路,已廢)四寺齊名,合稱清初廣府“五大叢林”(叢林即僧眾聚居的地方)。
從清代末年起,中國政局陷入混亂,時代潮流波及廣州市中心一條繁華商業街中的寺院,由於位置居中,大佛寺多次被用做他途,設立禁煙總局、成立廣州佛教閲經社、舉辦政治訓練班、用作市政公所……成為反映廣州時局變化的一面鏡子。
今天的惠福東路聚集了不計其數的食肆,成為名聞遐邇的美食街,也是北京路步行街的延續。走進惠福東路,在綠樹婆娑的榕蔭之下,穿過香火繚繞的古寺,在香氣溢人的各款美食之中流連,也是一大快事。

惠福東路名的由來

在明朝洪武年間,廣州巡撫的夫人因在分娩的時候出現難產,即使請遍所有城中的名醫前來卻都束手無策。就在這天晚上,巡撫做了個夢,夢見一位白髮老者。老者告訴他如果想母子平安的話,就要找一位金花娘娘。巡撫從夢中驚醒後,立即派官差去找人。官差最後在一條尋常的街巷裏找到了一位名字叫做金花的小女孩,小金花還沒有到巡撫家的後堂,巡撫夫人就順利地產下孩子。巡撫立即拜金花為“送子娘娘”。
後來,這件事很快就在民間傳開了,婦女們都紛紛請她來祈福得子。可是隨着金花的年事漸長,人們都不敢跟這位“活菩薩”成親。金花因此整天悶悶不樂,最終投湖自盡了。就在她投湖自盡後的第二天,其屍體浮出水面時,還有一個酷似其形的沉香木像漂浮上來,附近的居民就把這個木像供奉起來,在金花原來住的地方建起了金花廟,還把這條街巷改名為“惠福巷”。到了民國擴建馬路時就把惠福巷名字拿來做路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