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情緒傳染

鎖定
情緒傳染 ,也稱羣體性癔病,即癔症的集體發病或流行性癔症。

情緒傳染情緒傳染簡介

則是癔症的一種特殊表現形式。這種情況多發生於一些常在一起生活的羣體中,如學校、寺院、相對封閉或集中的工廠,以及其他公眾場所。最初有一人出現癔症發作,周圍目睹者的精神受到感應,相繼發生類似症狀。由於對這類疾病的性質不瞭解,常在這一羣體中引起廣泛的緊張恐懼情緒。在相互暗示和自我暗示的影響下,使癔症在短期內爆發流行。大多歷時短暫,表現形式形似。

情緒傳染病症分析

心理學上的確有情緒傳染以及能量互動,可這種互動效應是非常微弱的。舉個例子,心理學上有“吸引力法則”:“無論是桌子、椅子等有形的物體,還是思想、情緒等無形的東西,都是由不同振動頻率的能量組成的。比如一排音叉,當你敲響其中一個音叉讓其發出清脆的高調樂聲,沒多久,其他的音叉也會發出同樣高調的樂聲,它們的聲音會互相應和,產生共鳴,甚至愈來愈大聲。”可這個影響是微弱的,平時很多人都是感覺不到的,憑藉敏感的儀器,才能觀測到。所以,心理“吸引力”和“影響力”不是朝夕就能達到明顯狀態的,而需要長時間的影響、薰染

情緒傳染相關事件

1.接種疫苗後集體不適
2010年4月22日,廣東惠來一學校46名小學生在接種乙肝疫苗後出現不適症狀,廣東省衞生廳事後表示,經調查認為事件疑似羣體性心因性反應(即羣發性癔病)引起,與疫苗無關。
2.軍訓學生集體頭暈
2009年8月,甘肅省榆中縣參加軍訓的60名學生陸續出現頭暈、四肢無力等症狀。當地衞生局調查後發佈通報稱,這些學生是因軍訓強度較大,學生體質較弱、精神緊張,而引發的“羣體性癔病”。
3.上千工人集體“癔症”
2009年4月23日,吉林省吉林化纖集團上千工人先後出現頭暈、噁心等不良反應,住院者超過160人。隨後衞生部派出的專家組利用4天時間給出結論:這是一場“羣體性癔病”。但後經媒體披露及國家安監總局證實,這是一起“集體中毒”事件,而非心理因素。
4.學生飲奶集體不適
陝西榆林通報251名小學生飲用牛奶後不適事件檢測結果,稱所飲用的蒙牛學生奶未檢出致病菌,符合飲用奶標準。通報未解釋學生不適原因。蒙牛方面稱,學生晨跑後空腹喝牛奶,可能導致身體出現乳糖不耐症。中國乳協稱,不排除學生間情緒的互相干擾與傳染等。

情緒傳染醫學分析

聯繫到“牛奶中毒”,無憂無慮的孩子們,內心是非常純淨的。就算是受到情緒感染,這種感染力也不至於達到“16人有發燒、肚痛、腹瀉等明顯中毒症狀”,況且是“251人身體出現不適”,大面積出現這種情況,情緒影響是斷然達不到這種疾病效應的。若真是這樣,以後,誰想要讓對方中毒,只要搞一些情緒戰術即可,説一些難聽話刺激,甚至請心理專家進行心理暗示,還不用承擔法律責任。可這根本不可能。因為情緒感染造不出“肌體中毒”,而最多隻會帶來一些情緒煩悶。
質疑“情緒傳染”確實存在,尤其是小孩子當中。網友並不迴避醫學,但同樣質疑“情緒傳染”這種分析出現的證據和可信度。
羣體性食物中毒具有羣體性、突發性、影響性大的特點,事件中某種“危險因素”(如某種化學毒物或致病性微生物)的出現會激起羣體性的極度焦慮和恐懼,一部分人會因此出現心因性不良反應,出現一系列臨牀症狀,稱為心因性反應(也稱“羣體性癔病”),產生假性中毒病人。心因性反應個體症狀相同或相似,個體間互相影響。但他們發病有明確的誘因,例如與中毒者處在相同的進食環境,目睹首發病例出現嚴重恐慌緊張心理,或聽説事件後給自己不良“暗示”發病;發病的時間和地點高度集中;症狀消失時間快等等。

情緒傳染網友評論

網友不淡定了,認為“情緒傳染”已經頂下“激情殺人”,超越“中石化蘿蔔”成為最牛解釋。《新週刊》在其新浪微博上評論稱:“請不要用你的情緒來傳染我,因為我會瞬間中石化。”
人人網網友將“經中國乳協鑑定,我被‘情緒傳染’了”進行了惡搞,把情緒傳染到生活每個角落。先看遲到版:“老闆,我今天遲到了,因為路上看到有輛車被撞壞了,經中國乳協鑑定,我被情緒傳染了。”再説腿疼版:“今天起來腿疼,因為昨天對面樓2樓的一個人從陽台掉下去了。經中國乳協鑑定,我被情緒傳染了。”還有打人版:“我把李剛兒子給打了個半死,因為昨晚隔壁的藥加鑫在彈鋼琴。經中國乳協鑑定,我被情緒感染了。”
除了造句,百度網友還自發擬定了《某牛奶飲用規範守則》,內容包括,不能空腹喝某牛奶,不能脹腹喝某牛奶,不能半飽狀態飲某牛奶,不能一羣人同時聚集喝某牛奶,嚴禁鍛鍊後喝某牛奶,不可吃雞蛋時喝某牛奶,否則容易引起嘔吐、腹瀉等症狀……為避免情緒傳染,飲用牛奶時每人應設獨立封閉包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