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情感的迷惘

(茨威格創作的小説)

鎖定
《情感的迷惘》由奧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所作的一部小説,另在1979年由同名小説改編的電影。
中文名
情感的迷惘
作    者
茨威格
出版時間
1998年9月1日
出版社
譯林出版社
頁    數
432 頁
ISBN
9787805677330
裝    幀
平裝

情感的迷惘內容簡介

本書為“譯林世界文學名著.現當代系列”叢書之一。斯.茨威格是享有世界聲譽的奧地利作家。他的小説善於通過心理描寫,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具有強烈的藝術魅力和社會批判精神。本書遴選了他不同創作時期的中、短篇小説十二篇。《情感的迷惘》是他的代表作,描寫一個有聲望的學者,為情慾所逼竟偷偷出沒在下流場所,最後身敗名裂。《一個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時》描寫一個出身名門、年逾不惑的孀居女人,竟然被一個年輕賭徒的一雙手弄得神魂顛倒,最後以身相許。茨威格在這些小説中,細膩地描述了受無意識驅使的人的心態和意識的流程,有力地控訴了畸形社會對人性的殘害。

情感的迷惘作者簡介

茨威格是奧地利著名作家,他的作品以其精巧的結構、細緻的心理分析、引人入勝的情節、出色的景物描寫,以及優美的語言受到廣大讀者的喜愛。茨威格早期作品受印象主義、象徵主義和新浪漫主義影響,但基本傾向是現實主義。本書所選的六部小説《枷鎖》、《情感的迷惘》、《象棋的故事》等,體現了茨威格小説的風格和特色。他在作品中對人性的弱點和缺陷給予諒解和寬容,對弱者表示關注和同情,對法西斯破壞人類文明和摧殘人的精神的行徑加以抨擊。
茨威格(1881-1942),奧地利著名作家、文藝評論家。1881年生於維也納一個富裕的猶太工廠主家庭。青年時代在維也納和柏林攻讀哲學和文學。1904年後任《新自由報》編輯。後去西歐、北非、印度、美洲等地遊歷。在法國結識維爾哈倫、羅曼·羅蘭、羅丹等人,受到他們的影響。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以後,發表反戰劇本《耶雷米亞》。在瑞士與羅曼·羅蘭等人一起從事反戰活動,成為著名的和平主義者。1938年流亡英國,並加入英國國籍。1941年到達巴西。
他的文學成就主要有傳記文學《三位大師》、《羅曼·羅蘭》、《三個描摹自己生活的詩人》;中短篇小説集《最初的經歷》、《馬來狂人》、《恐懼》、《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情感的迷惘》和《象棋的故事》;惟一的一部長篇小説是《愛與同情》。茨威格在世界範圍內擁有廣大的讀者,他的作品被譯成50多種文字,銷行量達數百萬冊。高爾基稱他為“才華出眾的”、“真正的藝術家”。他的著作中享譽最高的是中短篇小説和傳記。
1979年Etienne Périer執導電影
影片《情感的迷惘》根據奧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的同名小説改編而成。大學生羅朗來到新的學校學習,進行有關莎士比亞文學的學術研究。凱勒教授畢生都在研究莎翁著作。但令人遺憾的是由於種種原因,教授一直未能完成自己的關於莎翁的文章。
教授的妻子阿娜曾是他學生中惟一的女性,教授與阿娜為了掩蓋謠言而結合。在羅朗的一再堅持下,教授同意與羅朗一起完成關於莎翁的文學著作。在這期間凱勒教授與羅朗之間關係的發展已超出了師生的情誼。羅朗又與阿娜發生了不可抗拒的戀情。多年以後羅朗舊地重遊,講述了這個美麗的故事。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