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情志內傷

鎖定
情志,主要是指喜、怒、憂、思、悲、恐、驚這七種情志活動,又成為“七情”。不同的情志變化對人體有不同的影響。七情在正常情況下不會致病,只有出現突然強烈的精神刺激或者長期反覆精神刺激時,才會導致人體臟腑氣血失調,即情志內傷,也稱內傷七情。
中醫病名
情志內傷
別    名
內傷七情
就診科室
中醫內科
常見發病部位
臟腑
常見病因
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
常見症狀
臟腑氣血失調

情志內傷病因

情志為病,具有先傷神、後傷髒,先傷氣、後傷形的特點。中醫認為,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素問·舉痛論》中説:“百病生於氣也,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驚則氣亂……思則氣結。”説明不同的情志對五臟有不同的影響,繼而導致疾病的發生。

情志內傷辯證施治

1.喜傷證
是指過度喜樂,損傷心神的病症。
症狀:喜笑不休,心神不安,精神渙散,注意力不集中,甚則語無輪次,肢體疲軟,脈緩。
治法:補益心氣。
方藥:五味子湯
2.怒傷證
是指暴怒傷肝,肝氣橫逆使肝失疏泄,氣機鬱滯的病症。
症狀:煩躁多怒,胸脅悶脹,頭脹頭痛,面紅目赤,眩暈,甚則嘔血、發狂、昏厥,舌紅苔黃,脈弦。
治法:疏肝解鬱。
方藥:柴胡疏肝湯
3.憂思證
是指思慮過度或過度憂愁,傷及心脾的病症。
症狀:情志抑鬱,憂愁不樂,表情淡漠,胸脅脹滿,倦怠無力,食少納呆,腹脹,大便溏薄,心悸氣短,失眠健忘,形體消瘦,面色無華或萎黃,脈沉弦。
治法:補益心脾。
方藥:歸脾湯
4.悲恐證
是指過度悲傷或驚嚇過度,傷及心腎的病症。
症狀:善悲喜哭,精神萎靡,少氣懶言,氣短乏力,自汗,意志消沉,面色慘淡;或膽怯易驚,恐懼不安,心悸失眠,常被噩夢驚醒,甚則二便失常,或滑精、陽痿。
治法與方藥:前者養心安神固腎,方用養心湯。後者鎮驚安神,方用磁朱丸。

情志內傷預防保健

1.保持心情舒暢,切忌大喜大悲暴怒。
2.玫瑰花有疏肝解鬱的功效,善怒之人,平日可飲玫瑰花茶。
3.多於他人接觸,多曬太陽,適當參加體育鍛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