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恰同學少年

(趙燕國彰2002年執導電影)

鎖定
《恰同學少年》是由趙燕國彰執導的電影李鈺趙燕國彰等參加演出。 [1] 
該片講述了一羣年輕的藝術者對事業的執着追求以及各自對愛情、友情不同的理解與看法的故事。
中文名
恰同學少年
外文名
Dream of Youth
類    型
劇情
製片地區
中國
導    演
趙燕國彰
編    劇
趙燕國彰
製片人
冉然
主    演
趙燕國彰
冉然
主    演
李鬱
張詠淇
片    長
96 分鐘
上映時間
2002年5月23日(中國)
對白語言
普通話
色    彩
彩色
主要獎項
瑞典第13屆斯德哥爾摩國際電影節“最佳觀賞電影獎”
出品時間
2002年

恰同學少年劇情簡介

嘉男、姍姍、郭青是大學的同班同學,嘉男曾暗戀姍姍,郭青暗戀着嘉男,但姍姍周圍又有很多追求者……常博是一個羣眾演員,是姍姍的現任男友,嘉男因在劇組與導演吵翻,再加上愛人麗麗的背叛,離家出走,住進了常博家又與姍姍相遇…… 姍姍與郭青在大學是最好的朋友,這對朋友的關係是以另外的一種目的形式而存在,姍姍與郭青在一起是因為郭青可以反襯自己的漂亮,而郭青覺得姍姍可以給自己帶來很多機會,但當郭青自尊心的無端被傷害時總是把姍姍做為報復對象,姍姍並不知情,每次受到報復後,郭青又真心的去關心她愛護她,這種關係以郭青突然與姍姍的男友田松出國結婚而告終……幾年以後,一個拍紀錄片的機會讓這些人又聚到了一起,上演了一齣戲中戲、戲外戲,郭青隱藏着一個大秘密……嘉男官司纏身,姍姍與常博出現了情感危機……最後以郭青的突然去世,讓所有人感悟到電影並不單單是一份工作,而是每一個電影人要用生命去追逐的夢。 [2] 

恰同學少年演職員表

恰同學少年演員表

    • 李鈺(青年演員李鈺因患淋巴癌醫治無效於2009.03.14已去世) 飾 姍姍
    • 唐唐 飾 郭青
    • 曹操 飾 法卡斯
    • 李建國 飾 老大爺
    • 安翅 飾 楊老闆
    • 石維雨 飾 副導演
    • 陳躍強 飾 村長
    • 喬愛寶 飾 村長兒子

恰同學少年職員表

出品人 楊步亭
製作人 冉然
監製 童剛、曹彪、張磊
導演 趙燕國章
副導演(助理) 李明發
編劇 趙燕國章
攝影 楊輪、李寧
配樂 三寶
剪輯 周新霞、郭璐
道具 張洪文、郭江
美術設計 張小兵、竇軍
造型設計 高原
服裝設計 馮維絹
燈光 賈天喜
錄音 王恩峯、姜鵬、楊靜紅、肖寶華
場記 唐欣欣、楊靜紅
展開

恰同學少年幕後製作

歷時4年曲折完成
《恰同學少年》的拍攝歷盡磨難,該片從1997年開始構思劇本,1999年9月開機,不到一月即遭撤資,幸無一人離組,所有人工不計報酬繼續拍攝。 [3]  拍攝完畢後,無後續資金完成後期製作,籌資過程中,影片樣片偶然被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電影節的亞洲電影協調員看到,2000年6月1日,影片收到斯德哥爾摩電影節來信。同年10月9日,電影節再次來函,詢問影片製作情況,彼時為電影節參賽影片的最後期限。但影片苦尋資金未果,面臨流產。2002年2月,中影集團第一製片公司為該片注入後續資金,影片得以再次啓動。
《恰同學少年》通過男主角嘉男的主觀視角來反映一羣演員對事業的執着追求以及各自對愛情、友情不同的理解與看法。
生活的錯位感、不定向性、戲中戲是看完影片後的最初印象。
影片從頭到尾給人一種生活的不確定性的感覺,甚至連道歉也是錯位的。因為是藝術片,趙燕國彰説他開始很擔心觀眾不接受,但幾次試映來看,各種觀眾包括專業人士、電影局的審查領導以及普通的百姓都還比較喜歡這部片子,有的覺得故事好看,有的覺得藝術手法上新鮮,還有的覺得電影結構有趣,總之都“各取所需”。這些反映漸漸給了他一些信心。《恰同學少年》1999年就拍完了,但是因為缺30多萬元資金,沒有完成後期製作。電影集團重組以後看好這部片子又投了資才最終完成。整部片子共投資200多萬元。雖然從導演到演員當時全部是清一色的新人,但是製作上卻不乏大牌,像作曲就由三寶來完成,因此影片的音樂給片子增色不少。 [4] 
趙燕國彰的表現
做為第一次執導電影的導演,《恰同學少年》的編劇、導演、主演趙燕國彰在表現影片的主題時表現不俗。在保持影片整體敍事流暢的同時,趙燕國彰更在影片本身的結構上進行了深入地探索。在影片《恰同學少年》中,導演趙燕國彰大膽地使用了以中國的傳統戲曲美學為基礎獨具特色的結構方式。並以中國傳統戲劇中生、旦、淨、末、丑角色分配,來定位《恰同學少年》中幾位主要人物的基調。而這一切手法的使用,則使得《恰同學少年》中主要人物性格顯得異常鮮明,並最大限度的擴充了影片的信息量。與此同時,導演趙燕國彰在組接五個時空時(過 去時空、現 在時空、戲中戲時空、紀錄片時空、話外音時空)以一種看似隨意實則一板一眼,嚴格按照章法的反章法組接的方式,更使得影片在整體剪輯風格上顯得法度森嚴卻不失自然。
2003年眾多第一次執導影片導演中,趙燕國彰顯然是出類拔萃的一位。一部影片的導演,在把影片的意圖準確傳達給普通觀眾的同時,還能確立起自己獨特的風格是非常難能可貴的。這需要在駕馭題材上的舉重若輕和導演手法上的純熟。我們往往只能在一些已經成名多年的大導演的影片中,才可以見到這種影片的社會意義和導演的個人風格水乳交融。在影片《恰同學少年》中,導演趙燕國彰卻做到了在闡述影片主旨同時展現出了他個人獨特的風格。

恰同學少年獲獎記錄

《恰同學少年》獲瑞典第13屆斯德哥爾摩國際電影節“最佳觀賞電影獎”。

恰同學少年影片評價

作為一部描當代青年人生存狀態的電影,電影通過了四位年青人對於事業執着的追求,成功詮釋了當今青年人對於友情、愛情的理解。整部影片貫徹着導演趙燕國彰對當代青年生活的獨特思考與感受。在導演巧妙的安排下,這部以演員生活為載體敍述了演員渴望扮演自己心目中的理想角色這樣一個看似平常故事,用相對理念的創作手法延伸出故事背後所負載的社會命題——在社會當中的每一個人無論他從事什麼職業,何種性別,在生命歷程中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角色錯位,即本身所從事的與心中所向往的不能同步這樣一個現實。而人正是在這樣一種錯位當中走完了生命的整個歷程。
本片以非傳統電影的敍述方式來全方位展示常博、姍姍、郭青、韋能、麗麗等幾位不同性格的人的生存狀態,以詮釋人在社會當中所扮演的角色與真實自我之間的錯位,而人正是在這樣一種錯位當中走完了生命的整個歷程。
有人説這是一部非常規主流電影,有人説它是前衞電影,可是導演兼主演趙燕國彰卻説,只是想抱着一個平和的心態講述一些能夠給人觸動的故事,沒有刻意追求另類或前衞。現年36歲的趙燕國彰寫過劇本,導演過電影、電視、紀錄片、戲曲,也演出過許多豐富的角色。或許是和自身的經歷有關,或許都有着難解的電影夢,對於嘉男這個角色趙燕國彰詮釋得很準確。電影人講述電影人自己的故事,戲中戲,戲外戲,在搖滾樂和京劇的交錯背景音樂中,角色的心情時不時讓人為之一震。該片由於內在的真誠與表現的張力,在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節上被稱為“備受關注的電影”、“獨具特色”、“富於創造力的電影語言”。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