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恫,漢語二級字 [4]  ,讀作恫(dòng或tōng),讀作恫(dòng)時指〔恫嚇〕恐嚇,嚇唬。讀作恫(tōng)時指悲痛,傷心。 [1]  [3] 
中文名
拼    音
dòng,tōng
部    首
[2] 
出    處
《詩·大雅·思齊
釋    義
恐懼;恐嚇:恫嚇
總筆畫
9 [2] 
注    音
ㄉㄨㄥˋ [2] 

現代釋義

基本字義
恫dòng
⒈ 〔恫嚇(hè)〕恐嚇,嚇(xià )唬。 [3] 
基本詞義
◎ 恫 dòng
〈動〉
(1) 恐懼 [fear]
惠於宗公,神罔時怨,神網時恫。——《詩·大雅·思齊》
國大亂,百姓恫恐。——《史記·燕世家》
(2) 又如:恫震(震驚);恫恐(恐懼);恫懼(恐懼);恫脅(恐嚇威脅);恫駭(恐嚇,嚇唬);恫喝(— hè)(恐嚇)
(3) 同“挏”。推動 [promote]。如:恫擾(動亂)
(4) 另見 tōng [3] 
常用詞組
恫嚇
基本詞義
◎ 恫tōng
〈動〉
(1) 悲痛;傷心 [grief;sorrow]
恫,痛也。——《説文》
乃奉其恫。——《書·盤庚上》
神罔時恫。——《詩·大雅·思齊》
哀恫中國。——《詩·大雅·思柔》
國大亂,百姓恫恐。——《史記·燕世家》
(2) 又如:恫怨(哀痛怨恨);恫悔(痛悔);恫憂(悲痛憂傷);恫瘝(恫矜,恫鰥。病痛,疾苦)
(3) 呻吟 [groan] [3] 
今痛而呻者,江南俗謂之呻喚, 關中俗謂之呻恫。—— 唐· 顏師古《匡謬正俗》
(4) 另見 dòng
常用詞組
恫瘝在抱 [3] 

古籍釋義

康熙字典
【卯集上】【心字部】恫 ·康熙筆畫:10 ·部外筆畫:6
《唐韻》《正韻》他紅切《集韻》《韻會》他東切,𠀤音通。《説文》痛也。從心同聲。《詩·大雅》神罔時恫。《集韻》或作痌恿。
呻吟也。《顏師古·正俗》關中謂呻吟為呻恫。
《集韻》吐孔切,音捅。義同。
《廣韻》《韻會》𠀤徒弄切,音洞。憁恫。不得志也。《史記·蘇秦傳》恫疑虛喝。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