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恢復力穩定性

鎖定
恢復力穩定性是指生態系統在遭到外界干擾因素的破壞以後恢復到原狀的能力。河流被嚴重污染後,導致水生生物大量死亡,使河流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遭到破壞。如果停止污染物的排放,河流生態系統通過自身的淨化作用,還會恢復到接近原來的狀態。這説明河流生態系統具有恢復自身相對穩定狀態的能力。
中文名
恢復力穩定性
外文名
resilience stability
含    義
生態系統恢復到接近原來的狀態
典    型
河流、沼澤地、草地

恢復力穩定性決定因素

以往認為,抵抗力穩定性與恢復力穩定性是相關的,抵抗力穩定性高的生態系統,其恢復力穩定性低。也就是説,抵抗力穩定性和恢復力穩定性一般呈相反的關係。但是,這一看法並不完全合理。例如,熱帶雨林大都具有很強的抵抗力穩定性,因為它們的物種組成十分豐富,結構比較複雜;然而,在熱帶雨林受到一定強度的破壞後,也能較快地恢復。相反,對於極地苔原(凍原),由於其物種組分單一、結構簡單,它的抵抗力穩定性很低,在遭到過度放牧、火災等干擾後,恢復的時間也十分漫長。因此,直接將抵抗力穩定性與恢復力穩定性比較,可能這種分析本身就不合適。如果要對一個生態系統的兩個方面進行説明,則必須強調它們所處的環境條件。環境條件好,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較高,反之亦然。

恢復力穩定性穩定性介紹

再比如,一片草地上發生火災後,第二年就又長出茂密的草本植物,動物的種類和數量也能很快恢復。對一個生態系統來説,抵抗力穩定性與恢復力穩定性之間往往存在着相反的關係。抵抗力穩定性較高的生態系統,恢復力穩定性就較低,反之亦然。例如,森林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比草原生態系統的高,但是,它的恢復力穩定性要比草原生態系統低得多。熱帶雨林一旦遭到嚴重破壞(如濫砍濫伐),要想再恢復原狀就非常困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