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恚,漢語二級字 [7]  ,讀作恚(huì ),部首是心,五筆是ffnu,本義指怨恨,憤怒。 [1-3]  [6] 
中文名
拼    音
huì
部    首
字    碼
U+605A
五    筆
ffnu
倉    頡
ggp
鄭    碼
bbwz
筆    順
1211214544
字    級
二級(4412)
平水韻
去聲四寘
總筆畫
10
外文名
anger

現代釋義

基本字義
恚huì
⒈ 恨,怒:恚恨。恚怒。恚望。恚憤。怒恚。 [6] 
基本詞義
◎ 恚 huì
〈形〉
(1) (形聲。從心,圭聲。本義:怨恨,憤怒) 同本義 [anger]
恚,恨也。——《説文》
恚,怒也。——《廣雅·釋詁二》
故去忿恚之心;而成終身之名。——《戰國策·齊策三》
恚目。——《管子·地員》
恚而語女曰。——明· 崔銑《記王忠肅公翱三事》
懋卿恚甚。——《明史》
承疇大恚。—— 清· 全祖望《梅花嶺記》
(2) 又如:恚礙(憤怒牴觸);恚忌(憤怒嫉忌);恚忿(憤怒);恚責(憤怒斥責) [6] 
詞性變化
◎ 恚 huì
〈副〉
憤怒地,生氣地;發怒地 [angrily]
舍人恚曰:“朔擅詆欺天子從官”。——《漢書》
常用詞組
恚恨、恚怒 [6] 

古籍釋義

康熙字典
唐韻》《集韻》《韻會》於避切《正韻》胡桂切,音㜇。《説文》恨也。從心圭聲。《玉篇》恨怒也。 [4] 
説文解字
恚【卷十】【心部】
恨也。從心圭聲。於避切 [3] 
説文解字注
(恚)怒也。怒各本作怨。今依大雅綿正義正。下文曰。怒者、恚也。二篆互訓。從心。圭聲。於避切。十六部。 [5] 

方言集匯

◎ 客家話:[客英字典] fui5 [海陸豐腔] fui6 [梅縣腔] fi5 fui5 [寶安腔] fui5 [客語拼音字彙] fi4 fui4 [陸豐腔] fui6 [台灣四縣腔] fi5
粵語:wai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