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恐龍隕石坑

鎖定
恐龍是地球上出現過的最大的陸地脊椎動物。它們突然滅絕的謎團看來已經被慢慢地揭開。原因可能是因為6500萬年前有一顆小行星撞到了墨西哥尤卡坦半島上。美國最近的計算機模擬也表明了這一點。直到12年前,這個巨大的隕石坑才被發現。
中文名
恐龍隕石坑
研究方
德國波茨坦地理研究中心
研究開始時間
2001年12月
隕石威力
相當於100億顆原子彈
隕石影響
造成包括恐龍等諸多動植物滅亡

恐龍隕石坑基本概況

從2001年12月起,德國波茨坦地理研究中心開始了這方面的研究。這個天體可能以相當於100億顆原子彈的衝擊力在地球表面撞出了幾公里深的裂縫。撞擊的碎片紛紛散落,引起了強烈地震、海嘯、大洪水和大火災。這次碰撞產生的大量灰塵和氣體混合到大氣中,遮天蔽日,使氣候出現反常。先是大火,再是冰川期,接下來又是難以忍受的炎熱。這場生態災難造成了植物羣和動物羣的滅絕,其中包括恐龍。

恐龍隕石坑簡介

恐龍是出現於二億四千五百萬年前,並繁榮於六千五百萬年前結束的中生代陸生爬行動物。或為恐龍和與它同一時代的蛇頸龍、翼龍等的模糊總稱。恐龍在6300萬年前第三紀開始的時候突然全部消失,成為地球生物進化史上的一個謎,這個謎至今仍無人能解。地球過去的生物,均被記錄在化石之中。中生代的地層中,即曾發現許多恐龍的化石。其中可以見到大量或呈現各式各樣形狀的骨骼。但是,在緊接着的新生代地層(除一小部分恐龍活着並挺了約200萬年外)中,卻完全看不到恐龍的化石。由此推知恐龍在中生代時一起滅絕了。
恐龍 (Dinosaur)這個詞字面上的意義是「可怕的蜥蜴」。這個詞是由英國解剖學家理查歐恩爵士(1804-1892)所創造,用來描述不符合現今生物的化石遺骸。其中多數肉食恐龍長有羽毛。

恐龍隕石坑分類

恐龍種類多,體形和習性相差也大。其中個子大的,可以有幾十頭大象加起來那麼大;小的,卻跟一隻雞差不多。就食性來説,有温順的 草食者和兇暴的肉食者,還有葷素都吃的雜食性恐龍。
最早的恐龍
美亞里桑那州硅化木公園發現一條距今2億2千5百萬年鴕鳥大小200磅的恐龍化石
最遲出現的恐龍
角類恐龍在白堊紀距今1億3千5百萬年以後最盛
最大的恐龍
據美國阿而伯克基地區發現的震龍全長30米重達80噸。

恐龍隕石坑地區介紹

隕石坑(meteorite crater)(較大的隕石坑又稱環形山)是行星、衞星、小行星或其它天體表面通過隕石撞擊而形成的環形的凹坑。隕石坑的中心往往會有一座小山,在地球上隕石坑內常常會充水,形成撞擊湖,湖心則有一座小島。
在地球上約有150個大的依然可以辨認出來的隕石坑,通過對這些隕石坑的研究地質學家還發現了許多已經無法辨認出來的隕石坑。幾乎所有具有固體表面的行星和衞星均帶有隕石坑。在有些天體上隕石坑的密度可以被用來確定相應的表面地區的形成年代。
在具有風化過程的天體上或者具有地殼運動的天體上,老的隕石坑會逐漸被磨滅。比如在地球上通過風化、風吹來的塵沙的堆積、岩漿撞擊坑會被掩蓋或者磨滅。在其它天體上有可能有其它效應來磨滅隕石坑。比如木衞四的表面是冰,隨着時間的流逝冰會慢慢流動,使得這顆衞星表面的隕石坑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