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怨聲載道

鎖定
怨聲載道(拼音:yuàn shēng zài dào)是一則來源於文人作品的成語,該成語最早出自於《詩經·大雅·生民》。 [1] 
“怨聲載道”原義是怨恨的聲音充滿道路(載:充滿。道:道路),後形容人民羣眾強烈的不滿和怨恨。該成語在句中一般作謂語,也作定語、補語;結構是主謂式;多含貶義。也説“怨聲滿道”“怨聲載路”等。 [1-2] 
中文名
怨聲載道
外文名
Complaints are heard everywhere [3] 
拼    音
yuàn shēng zài dào
近義詞
民怨沸騰天怒人怨怨天尤人
反義詞
有口皆碑歌功頌德口碑載道
注音字母
ㄧㄨㄢˋ ㄕㄥ ㄗㄞˋ ㄉㄠˋ
來源出處
《詩經·大雅·生民》
成文用法
作謂語、定語、補語
語法結構
主謂式

怨聲載道成語出處

誕寘之隘巷,牛羊腓字之。誕寘之平林,會伐平林。誕寘之寒冰,鳥覆翼之。鳥乃去矣,后稷呱矣。實覃實訏,厥聲載路。(《詩經·大雅·生民》) [2] 
句中“厥聲載路”後演化為成語“怨聲載道”或“怨聲滿道”。

怨聲載道成語故事

東漢後期,在統治階級內部,外戚和宦官之間的鬥爭十分激烈,他們都想獨攬朝政大權,因此在政治上越來越腐敗黑暗。
公元126年,宦官孫程等人擁立十一歲的劉保即位,稱漢順帝。
公元133年,漢順帝下詔,讓各地有才能的人都到都城洛陽參加考試,皇帝親自主持。李固參加了這次考試,發表了他對當時政治的分析和改革的意見。漢順帝很欣賞他的才能。讓他做議郎。
但是,漢順帝的奶孃和宦官們卻害怕李固為人正直,對他們不利,極力對他加以排斥和迫害。李固被派到邊遠的四川做縣官。他對自己遭到排擠、不被重用非常不滿,因此當他走到陝西漢中的時候,一氣之下便回到老家南鄭,閉門謝客,不去赴任。
當時,梁皇后的父親梁商做執金吾。執金吾是皇帝外出時,在前面開路的官。梁商請李固出來擔任從事中郎。李固企圖依靠梁家的勢力與宦官對抗,於是給梁商寫了一封信。
信中寫有這樣一些內容:“從前漢安帝在內部信任奶媽王聖的女兒伯榮和中常侍樊豐等人,在外部又重用周廣、謝惲等人。這幫人接受賄賂,貪污腐化,侵吞公款,巧取豪奪。人們對他們議論紛紛,怨恨的聲音充滿大街小巷。我希望記取歷史上的教訓,杜絕奢侈浪費,注意節省國家開支。”
梁商看了以後,無動於衷,不以為然。 [4] 

怨聲載道成語寓意

羣眾的眼光是雪亮。執政當官之人,是否盡忠職守,為老百姓謀福利,還是官官相護,中飽私囊,奢侈腐化,老百姓都看在眼裏,並記在心上。同時,羣眾的力量又是不可估量的,就像不可估量海水的力量有多大。一旦為官者的行為達至民眾容忍度的極限,結果必是官逼民反。那麼現成的一切還維持正常的秩序便岌岌可危。從羣眾中來,瞭解民眾的心聲,顧及民眾的需要,對症下藥,再把解決民眾問題的舉措帶到羣眾中去。國泰民安,這是大家都願意看到的。 [4] 

怨聲載道成語用法

怨聲載道成文用法

“怨聲載道”形容百姓普遍怨恨、不滿;多用於廣大人民羣眾,有時也用於一小部分人。該成語在句中多作謂語,也作定語、補語;多含貶義。也説“怨聲滿道”“怨聲載路”等。 [2]  [5] 

怨聲載道運用示例

南朝宋·范曄《後漢書·李固傳》:“開門受賂,署用非次,天下紛然,怨聲滿道。” [1] 
元·脱脱等《宋史·葉夢得傳》:“時旁郡糾民輸鏹就餘京師,怨聲載道,獨潁昌賴夢得得免。” [2] 
清·錢泳《履園叢話·舊聞·安頓窮人》:“胡公文伯為蘇藩,禁開戲館,怨聲載道。” [2] 
現代·鄒韜奮《經歷》:“國民黨用飯碗的威脅來強迫入黨,在大後方鬧得烏煙瘴氣,怨聲載道,實在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2] 
現代·蕭乾《嶺東的黑暗面》:“又如這次嶺東破壞公路,民眾怨聲載道。” [2] 
現代·唐浩明《曾國藩·黑雨》:“許多窮苦百姓買不起鹽,不得不吃淡食,十天半月不沾鹽味是常事。百姓怨聲載道。” [2] 

怨聲載道成語辨析

怨聲載道—民怨沸騰
兩者都形容羣眾非常怨恨、不滿。區別在於:“怨聲載道”着眼於怨恨的普遍,“民怨沸騰”着眼於怨恨的程度(已達極點)。“怨聲載道”可用於廣大人民羣眾,也可用於一小部分羣眾;“民怨沸騰”限用於廣大人民羣眾。 [5] 
參考資料
  • 1.    許振生主編;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編.新華成語詞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2.01:927
  • 2.    王俊編著.讀成語·識天下 走進中國傳統文化 生活篇 2[M].北京:開明出版社,2015.09:92-94
  • 3.    錢蓮生,劉玉傑編. 漢語成語英譯詞典[M]. 哈爾濱:北方文藝出版社, 1999.03:671
  • 4.    陳營編著.開闊閲讀 讓孩子更聰明的成語故事 中華成語故事[M].長春:北方婦女兒童出版社,2014:418
  • 5.    周宏溟編著.九用學生成語大詞典[M].上海:學林出版社,1999.08: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