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性別歧視

鎖定
性別歧視指因個人或羣體的性與性別而對其採取區別或不平等對待。聯合國《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指出,性別歧視可能影響公民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或任何其他方面的人權和基本自由 [1] 
男女平等是中國的基本國策。中國憲法規定婦女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和家庭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權利 [2]  。中國《反家庭暴力法》和《婦女權益保障法》等多部專門法律保障婦女免受性別歧視。此外在《民法典》和《勞動法》等法律中也有涉及保障婦女權益的條款。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2020修訂)規定,學校、幼兒園應當對未成年人開展適合其年齡的性教育 [3]  。消除性別歧視是全面性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兒童青少年將通過學習保護人權、性與性別暴力等多方面內容來消除性別歧視 [4] 
中文名
性別歧視
外文名
gender discrimination
sex/sexual discrimination

性別歧視定義

性別歧視是指基於個人或羣體的性與性別而對其採取區別或不平等對待 [1]  。儘管男性也可能遭受性別歧視,但女性遭受性別歧視的可能性更大 [5]  。聯合國《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Convention on the Elimination of All Forms of Discrimination Against Women)指出,“對婦女的歧視”指基於性別的任何區別、排斥或限制,其影響或目的足以妨礙或否認婦女在男女平等的基礎上認識、享有或行使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公民或任何其他方面的人權和基本自由 [1] 
目前,中國法律對“歧視”及“性別歧視”沒有明確的界定,一些地方性法規中則對性別歧視做出了定義。比如2012年通過的《深圳經濟特區性別平等促進條例》規定:本條例所稱性別歧視,是指基於性別而作出的任何區別、排斥或者限制,其目的或者後果直接、間接地影響、侵害男女兩性平等權益的行為 [6] 
在一些國家(如澳大利亞 [7]  、英國 [8]  、美國)的反性別歧視相關法律中,把性別的含義拓展到“多元性別”,即基於性別認同(包含跨性別間性人等)、性別表達性傾向的歧視都屬違法。
性別歧視可以由政府行為(如法律、政策)產生,也可以通過個人行為(如言語、行為)產生 [9] 
籠統來説,性別歧視是父權制的結果。對於什麼是父權制,不同理論流派有不同的解釋,一個基本共識是,父權制是能夠造成男性對女性的統治/控制的社會權力和制度的總和 [10]  。性別歧視和性別刻板印象及性別偏見有相似之處,都是基於性與性別的區別對待,不同之處在於,性別刻板印象和性別偏見不一定構成性別歧視,只有在基於性別產生的區別、排斥和限制的影響或目的足以妨礙或否認婦女認識、享有或行使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公民或任何其他方面的人權和基本自由時才構成性別歧視 [1] 

性別歧視直接歧視和間接歧視

《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下簡稱《消歧公約》)是國際婦女權利的憲章,於1979年12月由聯合國大會通過,1981年生效。該公約旨在消除婦女(包括農村婦女)在政治參與、教育、就業、健康、婚姻家庭等多方面面臨的性別歧視,並對簽約國作出要求。中國是該公約簽約國之一。
《消歧公約》指出,性別歧視包含了直接歧視和間接歧視兩種類型。直接歧視是明顯以性或性別差異為由所實施的差別待遇。如果一項法律、政策、方案或措施表面上對男性和女性無任何歧視,但在實際上產生歧視婦女的效果,例如銀行財務人員招聘中要求身高不低於某高度,容易造成較多女性無法符合條件,如果沒有合理原因支持這項條件,這種不公平的條件便構成間接歧視。這是因為看似中立的措施沒有考慮男女既存的不平等狀況 [11] 

性別歧視中國的性別歧視狀況

根據聯合國《人類發展報告》,2019中國在性別不平等指數(Gender Inequality Index GII)指標中排名第39位,與2018年持平,比2017年下降4位(排名越低,性別不平等程度越高,下同) [12]  。根據世界經濟論壇《2020全球性別差距報告》,中國在153個國家中排名106,排名在連續12年的報告中下跌 [13]  ,其中,新生兒性別比排名倒數第一 [14] 

性別歧視婦女參政

《消歧公約》第23號一般性建議指出“研究結果發現,如果婦女參與的比例能達到30%~35%(一般稱為‘臨界人數’),就會對政治方式和決定內容產生實際的影響,使政治生活充滿新的活力” [1]  。憲法規定,年滿18歲的中國公民,不分性別都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婦女享有與男子同樣的政治權利 [15]  。但是,長期以來,中國女性參政情況不樂觀,女性黨員人數比例偏低,事業單位的女性領導人數比例偏低,比例最低的是政治領導層級——全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 [16]  。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女性代表比例僅有24.9%,政協的十三次全國委員會女委員比例僅有20.4% [17]  。基層婦女參政比例同樣偏低,2017年,中央對基層女性的參政比例只要求能夠達到10% [16]  。2019年,全球有9個國家女性部長超過半數,作為全球政治領袖國,中國差距甚遠 [18] 

性別歧視就業性別歧視

中國有多項法律法規禁止就業性別歧視,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業促進法》,但是,就業性別歧視問題依然十分嚴重。智聯招聘與北京大學社會調查中心共同發佈的《2017中國女性職場現狀調查報告》顯示,女性羣體對於就業中的性別歧視感知強烈,超八成女性認為在就業中存在歧視,其中超兩成女性認為在就業中性別歧視嚴重 [19]  。據全國婦聯2017年的調查,當前,中國基於生育的就業性別歧視仍普遍存在。49.1%的用人單位在招聘中關注應聘者的性別和婚育狀況;54.7%以上的婦女在求職面試中被問及與結婚、生育有關的問題,67.7%的被調查婦女認為生育減少了自己的培訓或晉升機會 [20] 
同時,從中央到地方,政府帶頭就業性別歧視現象嚴重。2019年國家公務員考試,2成以上的崗位歧視女性,中央國家行政機關招錄崗位中近7%全部限定男性報考。地方上面,據媒體報道,2017~2018年間的一年半時間“天津累計糾正了12起就業性別歧視行為,涉及部分下轄區的區委宣傳部、區政府辦等42個部門88個職位” [21]  。除此之外,高校招生性別歧視問題也很嚴重。據2013年婦女傳媒監測網絡的調查報告,在112所“211工程”學校中,有至少81所、其中31所“985工程”學校在2013年本科招生中存在性別歧視 [22] 
男性也有可能成為性別歧視的受害者,比如護士、餐廳服務員、幼兒園老師、流水線工人傾向於或者只招女性。只限女性的職位往往基於認為女性性格温柔有耐心,適合照顧工作,或者認為女性“聽話,方便管理,不會鬧事”等。雖然就業性別歧視對於女性和男性都有傷害,但是整體來看,男性的職業選擇範圍更廣,可選擇職業收入更高。

性別歧視女性人身安全

家庭暴力
2010年,長期遭受家庭暴力的婦女李彥將施暴丈夫殺死並分屍,法院一審和二審均判李彥死刑立即執行 [23]  。來自法律界和女權界人士呼籲法庭重新量刑,重視李彥是在長期家暴(長期打罵羞辱、煙頭燙、切斷一根手指)並求助各部門都沒有解決問題的情況下殺人這一事實,最終,法院重新審判李彥死刑緩期執行 [24]  。這一事件引發國內輿論對於家庭暴力問題的關注。
據聯合國統計,全世界三分之一的女性都遭受過身體暴力性暴力,大部分的施暴者是她們的親密伴侶 [25]  。全國婦聯和國家統計局發佈的數據顯示:在中國,22.9%的女性和19.9%的男性曾遭受家暴。 [72] 
2016年3月,經過民間婦女運動者的推動,《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以下簡稱《反家暴法》)正式實施。但此法缺少配套可執行的措施,未明確責任主管部門,及並未編列預算。至2019年,《反家暴法》已實施三年多,地方政府態度消極,許多配套措施均未上路 [16]  。北京為平婦女權益機構的媒體報道監測發現,2016年3月1日至2017年10月31日,《反家暴法》實施後的600余天中,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因家庭暴力導致的死亡案件共533起,導致至少635名成年人和兒童死亡,平均每天致死超過1人,其中絕大多數是女性 [26] 
性騷擾
中國法律沒有對性騷擾作出明確定義。2020年5月28日公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人格權編中規定“違揹他人意願,以言語、文字、圖像、肢體行為等方式對他人實施性騷擾的,受害人有權依法請求行為人承擔民事責任” [27]  。眾多婦女權益專家和實務工作者認為,不應以“違背意願”這樣需要證明對方有施加強力、受害者有堅決反抗的刑事訴訟標準來定義性騷擾的性質,而應採納國際公認的“不受歡迎”(unwelcome)的定性 [28]  。《消歧公約》第19號一般性建議中“性騷擾包括不受歡迎、具有性動機的行為,如身體接觸和求愛動作、猥褻的言辭,出示淫穢書畫和提出性要求等,無論其為言辭或是行為” [1] 
1995年,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唐燦的一份研究報告揭示出性騷擾在中國的存在。報告披露,1992~1994年上半年,在幾個受調查地區,84%的女性遭遇過12種性騷擾形式中的至少一種,63%的女性遭遇過兩次以上29
於2007年開始實施的一項關於工作場所性騷擾的調研顯示,80%的女性在工作場所曾遭受不同程度的性騷擾,騷擾者不僅有男性領導、同事,也包括顧客 [28]  。一份2017年的職場性騷擾調查顯示,近兩成受訪員工承認自己遭受過性騷擾 [29]  。據2019~2020全國大學生性與生殖健康調查,約有三分之一的學生遭受過不同形式的言語性騷擾,分別有2.46%及2.06%的女生遭受過強迫口交和強迫插入式性行為。男生和女生分別有8.4%和14.9%的比例遭受過被強迫觸摸隱私部位 [30] 
2018年,metoo運動(一場譴責性侵害與性騷擾行為的社會運動)蔓延到全國多地,從高校開始,蔓延到公益界、政界和宗教界。據《中國米兔志》統計,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網絡上曝光的高校性侵害、性騷擾事件共計26起,社會其它領域性侵害、性騷擾案件共26起。其中包括點燃整個metoo運動的北航羅茜茜事件與震驚宗教界的釋學誠事件 [31] 
2018年底,最高法院新增“性騷擾損害責任糾紛”作為民事案件獨立案由 [32]  。2019年7月,我國出現首例以“性騷擾損害責任糾紛”為獨立案由在一審中勝訴的案件 [33] 
性侵害
我國刑法規定強姦罪和強制猥褻侮辱罪,強姦罪的受害人是婦女,刑法對針對兒童的強姦猥褻行為加重刑罰。強制猥褻侮辱罪不限定受害人的性別 [34]  ,即男性和非二元性別者也有可能成為強制猥褻侮辱的受害者。事實上男性也可能成為強姦的受害者,刑法規定強姦罪的受害者只有婦女,主要是對強姦犯罪方式的理解只限於陰莖插入陰道的性交形式,實際上強迫性行為有很多種,比如陰莖強行插入肛門或者口腔等,所以男性也應該成為強姦罪保護的對象。
近幾年,針對婦女和兒童的性侵害犯罪仍層出不窮。例如,2018年,滴滴打車司機性侵害並殺害女乘客的案件 [35]  ;2018年,高中女生李奕奕不堪遭受班主任猥褻,跳樓自殺的案件 [36]  ;2019年,強姦多名幼女的罪犯趙志勇被執行死刑 [37]  ;2019年,著名企業家王振華被指控性侵9歲女孩 [38]  。對於未成年性侵害的犯罪事件頻繁發生,甚至出現公安人員、企業家、學校老師對於未成年人的性侵害 [16]  。基於這些社會現實,國家進行了法律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2020修訂)規定,學校、幼兒園應當對未成年人開展適合其年齡的性教育。

性別歧視農村婦女土地權

農村的土地,除法定國家所有之外,歸集體所有。雖然《婦女權益保障法》和《農村土地承包法》有規定農村婦女在分得宅基地和承包權等土地權利上與男子享有同等權利,但缺少可執行的配套政策措施,再加上“重男輕女”的思想根深蒂固,長期以來,農村婦女,特別是出嫁女兒常常分不到土地。僅2015年,婦聯繫統受理的農村婦女土地權益問題投訴就達到6409件次 [39]  。2016~2017年,這一數字為8807件次,比前兩年增長182%。全國婦聯委託農業部抽樣調查顯示,30.4%的女性在土地承包經營權證上沒有登記姓名,80.2%的女性在宅基地使用權證上沒有登記姓名。絕大多數農村婦女離婚後如果不能及時再婚,就會陷入“房無一間、地無一壟、錢無一分”的悲慘境地 [40] 
2018年11月,最高人民法院發佈《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為實施鄉村振興與戰略提供司法服務和保障的意見》,要求依法依規保護農村外嫁女和入贅婿的合法權益 [41]  。2019年2月,中國共產黨正式發佈21世紀以來第16個指導“三農”工作的中央一號文件,首次就保障外嫁女的土地權益做出要求 [42] 

性別歧視多元性別人權

世界範圍內,多元性別羣體普遍長期遭受歧視,20世紀以來全球性少數羣體運動開始發展,20世紀後期,國內性少數羣體運動也逐漸發展起來 [43] 
1997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去除流氓罪,同性性行為(主要是男男性行為)不再屬於犯罪 [44]  。2001年,《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診斷標準》第三版(CCMD-3)中刪除“自我和諧型同性戀” [45]  。上述兩個事件標誌着中國同性戀者的去罪化和去病化。雖然性少數權益議題在官方媒體的可見度仍然不高,但在網絡社羣中的可見度有了提高。近幾年,網絡上經常可以見到爭取同性婚姻 [46]  、反對同性戀扭轉治療 [47]  、爭取單身女性生育權的聲音 [48] 
2018~2019年,中國代表團多次在國際場合發言中稱中國保障多元性別主體的社會權益和健康權,如“尊重LGBT、同性戀、雙性戀及變性人羣體的健康權,並給予平等的社會保障”“允許自願開展性別重置手術” [49]  。2019年,人大法工委發言人在記者會上主動提及“同性婚姻合法化”是公眾對於《民法典》修訂的主要意見 [46]  。跨性別就業歧視人格權糾紛案勝訴,並受到公眾的關注 [50]  。這些都可視作我國社會爭取消除性別歧視的積極信號。但是,婚姻權只限定在一男一女之間,也多次在不同場合被提及,國內的多元性別羣體面臨的性別歧視和暴力仍然嚴重。例如耽美小説作者“天一”(網名)被判刑 [51]  、帶有同性戀情節的電影被禁止上映或遭到刪減 [52]  、女權主義自媒體被刪帖封號 [53]  、社交平台封刪同性戀跨性別相關的話題等事件 [54] 

性別歧視中國相關法律法規及政策文件

中國的憲法和相關的法律法規中涉及到與性別平等相關的內容,這些法律共同保障了中國公民不分性別在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的各方面均享有平等的合法權益。

性別歧視《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2018修正)

第三十三條
凡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人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
任何公民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利,同時必須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義務。
第三十四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年滿十八週歲的公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財產狀況、居住期限,都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但是依照法律被剝奪政治權利的人除外。
第四十八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在政治的、經濟的、文化的、社會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權利。
國家保護婦女的權利和利益,實行男女同工同酬,培養和選拔婦女幹部 [55] 

性別歧視《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2020)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2020)的總則編中,明確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的平等法律地位,且規定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一律平等。
人格權編中,針對不同方式的性騷擾,以及利用職權、從屬關係等實施性騷擾的情形有相關限制和懲罰。
婚姻家庭編中,明確規定:我國實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婚姻基於雙方完全自願;締結婚姻的雙方在家庭中地位平等,都有參加生產、工作、學習和社會活動的自由,都有對未成年子女撫養、教育和保護的權利和義務;在家庭事務上承擔較多義務的一方有權在離婚時向另一方請求補償;對於在婚姻關係存續期間的各類共同財產,雙方均有平等的處理權。
繼承編的第一千一百二十六條規定,繼承權男女平等 [27] 

性別歧視全國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2020修正)中第七條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應當有適當數量的女性代表,並逐步提高女性代表的比例 [56] 

性別歧視《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2015修正)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2015修正)規定,公民不分性別,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機會,且受教育者在入學、升學、就業、授予學位、派出留學等方面依法享有平等權利 [57] 

性別歧視《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

第四條
凡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適齡兒童、少年,不分性別、民族、種族、家庭財產狀況、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並履行接受義務教育的義務 [58] 

性別歧視《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2018修正)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2018修正)規定,勞動者享有平等就業和選擇職業的權利,不因性別而受歧視;除國家規定的不適合女性的工種或崗位外,用人單位在錄用職工時不得以性別為由拒絕錄用女性或提高對女性的錄用標準;工資分配應實行同工同酬 [59] 

性別歧視《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業促進法》

第三條
勞動者依法享有平等就業和自主擇業的權利。
勞動者就業,不因民族、種族、性別、宗教信仰等不同而受歧視。
第二十六條
用人單位招用人員、職業中介機構從事職業中介活動,應當向勞動者提供平等的就業機會和公平的就業條件,不得實施就業歧視。
第二十七條
國家保障婦女享有與男子平等的勞動權利。
用人單位招用人員,除國家規定的不適合婦女的工種或者崗位外,不得以性別為由拒絕錄用婦女或者提高對婦女的錄用標準。
用人單位錄用女職工,不得在勞動合同中規定限制女職工結婚、生育的內容 [60] 

性別歧視《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

第六條
農村土地承包,婦女與男子享有平等的權利。承包中應當保護婦女的合法權益,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剝奪、侵害婦女應當享有的土地承包經營權 [61] 

性別歧視《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

第三條
開展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應當與增加婦女受教育和就業機會、增進婦女健康、提高婦女地位相結合。
第二十二條
禁止歧視、虐待生育女嬰的婦女和不育的婦女。
禁止歧視、虐待、遺棄女嬰 [62] 

性別歧視《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2018修正)全文基於男女平等的基本國策,從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和家庭生活等各個方面規定女性與男性享有的平等權益 [63] 

性別歧視《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

第三條
國家保障未成年人的生存權、發展權、受保護權、參與權等權利。
未成年人依法平等地享有各項權利,不因本人及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的民族、種族、性別、户籍、職業、宗教信仰、教育程度、家庭狀況、身心健康狀況等受到歧視。
第四十條
學校、幼兒園應當建立預防性侵害、性騷擾未成年人工作制度。對性侵害、性騷擾未成年人等違法犯罪行為,學校、幼兒園不得隱瞞,應當及時向公安機關、教育行政部門報告,並配合相關部門依法處理。
學校、幼兒園應當對未成年人開展適合其年齡的性教育,提高未成年人防範性侵害、性騷擾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對遭受性侵害、性騷擾的未成年人,學校、幼兒園應當及時採取相關的保護措施 [3] 

性別歧視全面性教育中的相關教學內容

性別歧視學習目標

性別歧視伴隨人類社會的發展有長久的歷史,消除性別歧視需要全面性教育。在聯合國《國際性教育技術指導綱要》(修訂版)中,與“性別歧視”相關的學習目標主要出現在核心概念1“關係”下的第3個主題“寬容、包容及尊重”,核心概念2“價值觀、權利、文化與性”下的第2個主題“人權與性”,核心概念3“理解社會性別”下的第1個主題“社會性別及其規範的社會建構”,第3個主題“基於社會性別的暴力”,核心概念7“性與性行為”下的第1個主題“性與性的生命週期”。內容貫穿5~8歲、9~12歲、12~15歲、15~18歲以上四個年齡段,具體學習目標如下 [4] 
核心概念1:關係
主題3:寬容、包容及尊重
學習目標:9~12歲
要點:污名和歧視是有害的
學習者將能夠:
► 定義污名和歧視,並認識到它們的危害(知識);
► 描述自我污名及其導致的後果(例如沉默、自我否定)(知識);
► 想到有支持機制能夠幫助遭到污名和歧視的人(知識);
► 明白以寬容、包容和尊重的態度對待他人的重要性(態度);
► 為遭受污名和歧視的人們提供支持(技能) [4] 
核心概念2:價值觀、權利、文化與性
主題2:人權與性
學習目標:15~18歲
要點:瞭解和促進性與生殖健康人權非常重要
學習者將能夠:
► 探究在朋友、家庭、學校和社區中促進人權的方法(知識);
► 認識到促進性與生殖健康權利,以及在無歧視、非強迫和非暴力的情況下進行生育決策的重要性(態度);
► 採取行動以促進性與生殖健康權利(技能) [4] 
核心概念3:理解社會性別
主題1:社會性別及其規範的社會建構
學習目標:15~18歲
要點:恐同和恐跨會對具有不同性傾向和社會性別身份的人造成傷害
學習者將能夠:
► 定義恐同和恐跨(知識);
► 分析導致恐同和恐跨的社會規範及其後果(知識);
► 認識到所有人都應該能夠愛他們所愛的人,而不必受到暴力、強迫或歧視(態度);
► 展示對受到恐同和恐跨傷害的人表示支持的方法(技能) [4] 
主題3:基於社會性別的暴力
學習目標(5~8歲)
要點:瞭解基於社會性別的暴力和尋求幫助的途徑非常重要
學習者將能夠:
► 定義基於社會性別的暴力,並認識到它在許多場所都可能發生(如學校、家庭或公共場所)(知識);
► 瞭解社會性別觀念和社會性別刻板印象會影響我們對待他人的方式,包括歧視和暴力(知識);
► 認同所有形式的基於社會性別的暴力都是錯誤的(態度);
► 如果自己或認識的人正在經歷基於社會性別的暴力, 包括在學校內或學校周邊發生的暴力,描述在這種情況下該如何找到一個值得信賴的成年人並向其訴説該遭遇(技能) [4] 
學習目標(9~12歲)
要點:社會性別刻板印象可能是暴力和歧視的根源
學習者將能夠:
► 解釋社會性別刻板印象如何導致欺凌、歧視、虐待和性暴力(知識);
► 解釋性虐待和基於社會性別的暴力是源於權力和支配慾望的犯罪,並非由於一個人沒有能力控制自己的性慾望(知識);
► 認識到社會性別不平等和社會性別角色刻板印象會導致性暴力(態度);
► 展示如何主張社會性別平等、反抗社會性別歧視或基於社會性別的暴力 [4] 
核心概念7:性與性行為
主題1:性與性的生命週期
學習目標(12~15歲)
要點:基於差異(例如艾滋病病毒感染、懷孕或健康狀況、經濟狀況、民族、種族、出身、性別、性傾向、社會性別認同或其他差異)的污名和歧視是缺乏尊重的表現,會危害他人的福祉,並且是對其人權的侵犯
學習者將能夠:
► 掌握污名、歧視、偏見、成見、不寬容和排斥的概念(知識);
► 分析污名和歧視對他人的性與生殖健康和權利所帶來的後果(知識);
► 認同每個人都有責任保護正遭受污名和歧視的人(態度);
► 深刻體會到包容、非歧視和多元的重要性(態度);
► 在遭受污名和歧視時尋求幫助(技能);
► 練習如何為包容、非歧視和尊重多元發聲(技能) [4] 
學習目標(15~18歲以上)
要點:挑戰污名和歧視,提倡包容、非歧視和多元,這一點非常重要
學習者將能夠:
► 分析污名和歧視如何給個人、社區和社會帶來負面影響(知識);
► 總結目前反對污名和歧視的法律法規(知識);
► 認識到對那些被認為“不一樣”的人所遭受的歧視提出挑戰很重要(態度);
► 表達對受到排斥的人的支持(技能);
► 開展倡導活動,反對污名和歧視,提倡包容、非歧視以及對多元的尊重(技能) [4] 

性別歧視與性別歧視相關的常見疑問

常見疑問1:一些特定的職位,比如護士、幼兒園教師職位不招男性,也是對男性的歧視嗎?
答:認為男性陽剛,女性陰柔,所以護士、幼兒園老師的職位更適合女性,這是性別刻板印象。實際上,具有陰柔氣質的男生也是存在的,而且,陽剛氣質的人也可以從事護士、幼兒園教師的工作。禁止男性從事護士、幼兒園教師的工作,阻礙了男性個體的自由發展,侵犯了男性的平等就業權,同樣是性別歧視。
相對於女性,男性是父權社會的既得利益者。“男性強勢,女性弱勢”的性別刻板印象在人類社會影響深遠。但是,也正因如此,社會對於男性的期望和“標準”往往非常嚴苛,不符合主流標準的男性,比如男同性戀者、帶有陰柔氣質的男性等,往往會成為性別歧視的受害者。
常見疑問2:警察的工作太危險、建築工的工作太辛苦,這些職位不招女性是對女性的保護嗎?
答:試比較一個退役的女性散打運動員和一個大病初癒的男性,顯然是前者更能勝任警察和建築工的工作。招聘條件應該是以能夠勝任該工作為標準,性別不應該成為標準。這種愛護、保護,是把所有女性假設為柔弱的,此假設並不成立,更不能以此為理由侵犯女性的平等就業權。
常見疑問3:女性參政的性別保障名額是對男性的歧視嗎?
答:不是。婦女參政保障名額的設置在不同國家或地區有不同的脈絡,時間先後也不一樣。從差異政治的觀點看,個別公民的差異被認為是所屬的社會羣體之間差異。政治參與和政治競爭如果沒有考慮羣體經驗的差異對個別公民的影響,就會失去公平性。因此羣體代表權的存在對於弱勢羣體的成員非常重要,只有不同的羣體都在政治過程中被涵括進來,民主體制的平等性才有具體的意義。
長期以來,社會制度和文化將女性排除在家庭之外的公共生活中,特別是政治領域。即使在女性爭取到與男性平等的選舉權與被選舉權之後,女性的參政比例仍然大大低於男性。很多國家為了切實保障女性的參政權,設置了婦女保障名額。在我國,法律規定婦女有平等的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但並沒有規定婦女參政的保障名額,實際上,婦女參政比例普遍比較低,沒有達到《消歧公約》要求的30%35%。《消歧公約》要求各國實為推動性別平等,應積極施暫行特別措施,並規定暫行特別措施不是歧視,“締約各國為加速實現那女事實上的平等採取的暫行特別措施,不得視為本公約所指的歧視,亦不得因此導致維持不平等或分別的標準” [1] 
在一些國家,參政性別保障名額由單一性別保障改進至性別比例原則,即任一性別人數不少於一定比例,使男性也成為被保障的對象。
常見疑問4:為防止被性侵害,女性在晚上應儘量不要出門,如果出門要與人結伴而行?
答:性侵害發生的原因來自性侵害實施者,而不是受害者。限制女性出行並不能解決性侵的問題。公權力(比如公安機關)或者公共場所的負責機構(比如地鐵公交管理公司)的職責是保障任何人不遭受性侵害,並懲罰侵害行為人。那些認為“女性遭受性侵害是因為女性自己不注意安全”的論調,是很難成立的。儘管在實際中一些躲避行為能夠降低潛在風險,但以此為由限制個人自由是存在問題的。

性別歧視全面性教育中如何進行相關的教育

培養性別平等意識,消除性別歧視,是全面性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瞭解性別平等的有關知識能夠使兒童和青少年樹立科學的性別認知,保護兒童和青少年的健康和福祉。
幼兒園性教育中的相關內容
根據聯合國《國際性教育技術指導綱要》(修訂版)給出的學習目標,幼兒階段的相關教育內容主要集中在接納差異、尊重他人和消除歧視上。北京師範大學劉文利教授主編的《珍愛生命——幼兒性健康教育繪本》(全9冊)中,《多彩的幸福》和《歡樂的六一》中都涉及社會性別平等相關的教育內容 [64] 
《多彩的幸福》一冊講述了四個不同家庭的生活,讓幼兒理解每個人都可以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打扮、生活。比如繪本中的麥克斯姐雖然是女性,但也可以選擇留短髮或者穿裙子。通過繪本內容,讓幼兒理解不同性別、年齡、職業的人都能擁有幸福的人生且都能為社會做出貢獻,從而引導幼兒認識差異、尊重人與人的不同、對自己的人生抱有信心 [65] 
《珍愛生命——幼兒性健康教育繪本》插圖 《珍愛生命——幼兒性健康教育繪本》插圖
《歡樂的六一》一冊主要幫助幼兒意識到不同性別都有追求自己喜歡的事物的權利,比如女孩也可以喜歡飛機,男孩也可以穿粉色的衣服等。旨在培養幼兒打破性別刻板印象、接納自己感受的意識 [66] 
小學性教育中的相關內容
小學的性教育不再單純侷限於廣義上的尊重差異,而是進一步認識講解有關性別的內容。北京師範大學劉文利教授主編的讀本首次談及性別歧視的概念是在五年級。在此之前,低年級讀本中會介紹關於生理性別、社會性別和社會性別平等的相關內容。
三年級上冊“性別與權利”單元“社會性別”主題中介紹了生理性別與社會性別的區別,指出“傳統的社會性別已落後,現代的社會性別很多元”,並提倡尊重社會性別的多樣性和不同性別的權利。讀本中強調不同社會性別的人可以有同樣優秀的品質,可以從事各種職業,也都可以參與社會發展。
除了明確講解社會性別的單元之外,還在其它多個單元從不同角度強調了社會性別平等的重要性。比如在二年級下冊中提及“人類因不同而多彩”,在四年級上冊中從權利的視角闡釋“不同性別的人享有平等的權利”,在六年級上冊中講解“價值觀影響人們對社會性別的態度”等。掌握這些知識之後,兒童能夠認識到,對生理性別和社會性別的看法受到許多不同信息來源的影響,能夠反思自己生理性別和社會性別之間的感受,並學會理解、尊重他人包括跨性別在內的社會性別身份,減少性別歧視意識的形成。
着重強調消除性別歧視是在五年級。在五年級上冊讀本“家庭與朋友”單元“消除歧視”主題中,性傾向歧視和性別、地域、年齡、健康狀況、性傾向歧視一起被列為生活中常見的歧視現象。此外,該主題下還闡述了歧視的危害和應對歧視的方法。通過以上內容的學習,兒童能認識到自己和他人的社會性別、性傾向歧視可能對他人造成傷害,從而批判性地評估自己的偏見程度並調整自己的行為。在自己遇到歧視事件時,也能更從容地應對。
初中性教育中的相關內容
初中階段的性教育在小學的基礎上進一步強調社會性別平等對於個人發展和社會和諧的重要性。在瞭解社會性別具體含義的基礎上,初中生將認識到對社會性別刻板印象和偏見影響了具有不同社會性別身份的人被對待的方式,也影響了他們所能做出的選擇。同時,初中學生也會學習社會性別平等可以促進與性行為和人生規劃有關的平等決策。在掌握這些知識、態度和技能之後,初中生將有能力欣賞自己的社會性別身份,尊重他人的社會性別,並反思自己的價值觀如何影響自身觀念和偏見 [67] 

性別歧視相關影片

性別歧視《婦女參政論者》【英國】(2015)

影片信息
導演:沙拉·加芙窿(Sarah Gavron)
主演:凱瑞·穆里根 (Carey Mulligan)、海倫娜·伯翰·卡特 Helena Bonham Carter、梅麗爾·斯特里普 (Meryl Streep)等
類型:劇情/傳記/歷史
語言:英語
片長:106分鐘
又名:女權之聲/Suffragette
劇情簡介
本片講述英國婦女為了爭取選舉權不懈奮鬥的故事,故事發生在1912~1913年的倫敦。
洗衣廠女工萊德偶然碰到爭取婦女投票權的激進派在大街上砸玻璃窗表達抗議,她的同事薇拉也在其中。後來國會議員的妻子霍頓太太發動洗衣店女工去議會為婦女投票權作證,薇拉因被丈夫打傷不便出面,臨時有萊德上場,她的證詞感動了所有人。然而議會最終沒有通過女性投票權,反而觸動警察鎮壓聆聽的女性,萊德也被捕。
回家後,萊德向丈夫承諾遠離運動,卻又參與秘密集會聽領導人潘克斯特演講,再次被捕,回家後被丈夫趕出。她又因相片上了報被老闆開除。
丈夫不讓她看兒子,指出這是他的法律權利,但是他也無力照顧孩子,而降之送人收養。萊德變得愈發激進,參與炸郵筒、炸空屋。在監獄裏,萊德因為絕食而被灌食。
報紙在政府壓力下不再報道抗議行動。激進派決定提高層級直接向國王請願。正逢一年一度的賽馬大會,英王將出席,她們打算到現場引起媒體注意。由於一再收到阻礙,一位女權人士艾維森衝入跑道,在眾目睽睽之下被奔騰的馬蹄踏死,萊德親眼目睹。
片尾出現了戴維森送葬行列的黑白紀錄片,六千多名婦女自動參加,戴維森的犧牲成了世界新聞。最後滾動的字母按順序打出了自1893年以來通過女性投票權的所有國家,英國婦女於1828年全面獲得投票權 [68] 

性別歧視《男孩別哭》【美國】(1999)

影片信息:
導演:金伯莉·皮爾斯(Kimberly Peirce)
主演:希拉里·斯萬克 (Hilary Swank) 、科洛·塞維尼 (Chloë Sevigny) 、艾麗西亞·格蘭遜 (Alicia Goranson)
類型:劇情/愛情
語言:英語
片長:118分鐘
又名:男孩不哭/ Boys Don’t Cry
劇情簡介
布蘭頓來到法奧斯城,成為了當地的大眾情人,很受女性歡迎。然而他卻有着不為人知的隱秘——俊男本是女兒身。“他”的真名叫蒂娜,一直對自己的女性身份缺失認同。他希望成為男性,並決定來到這個陌生的城市開始新角色和新生活。
布蘭頓和當地女孩拉娜戀愛了,還和拉娜的前男友成為好友——儘管他們粗野、酗酒,行為暴戾,但被接納的布蘭頓卻得到了認同感。生活朝着布蘭頓想要的方向發展,一次交通違章卻暴露了所有的秘密。布蘭頓被識破女兒身,儘管拉娜原諒了她,悲劇卻發生了。拉娜的前男友對布蘭頓怒不可遏,將她摧毀在一場殘忍的暴力事件中 [69] 

性別歧視典型案例

性別歧視廈大博導吳春明性侵學生

2014年6~7月,有網友接連在網上發文爆料廈門大學吳春明誘姦女學生。2014年7月,廈門大學中止了吳春明的研究生導師資格,停止其招生和指導研究生。
2014年7月,廈門大學歷史系終止了吳春明在歷史系教授委員會的履職。
2014年10月,教育部印發《關於建立健全高校師德建設長效機制的意見》,其中規定不得“對學生實施性騷擾或與學生髮生不正當關係”。
同樣在2014年10月,廈門大學發出通報,指出經過三個月的多方取證和深入調查,查明吳春明與一名女研究生多次發生不正當性關係,並對另一名女研究生有性騷擾行為。決定給予吳春明開除黨籍、撤銷教師資格處分。受害者認為學校對吳春明處罰過輕,應開除而非只是撤銷教師資格。
2018年1月,吳春明任廈門大學南海研究院圖書館員,具有中級職稱,職位為“圖書館員”。此前,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網站“中國考古網”2017年11月6日發佈消息稱,東亞新石器時代海洋文化景觀國際學術研討會”於2017年10月29日至11月2日在福建省廈門市召開。這篇由廈大歷史學系供稿的消息提到,“廈門大學南海研究院吳春明先生指出海上絲綢之路實際上是以中國東南沿海為中心的四洋航海實踐”。
女權人士認為,校園性騷擾更多是權力關係不對等的問題,不能用道德框架約束,不是所有師生戀都是“不正當關係”,還是要出台校園防治性騷擾機制 [70] 

性別歧視高曉(化名)訴廣東惠食佳就業性別歧視案

2018年6月,高曉應聘惠食佳廚房學徒一職,面試之後對方告知已經招滿,但是招聘廣告依然存在。高曉致電惠食佳詢問,對方告知“僅招男生”,甚至將這一條寫進網頁的招聘信息。高曉江惠食佳高尚法庭,指控其侵犯自己一般人格權。2019年4月,廣州市海珠區法院作出一審判決,判令被告作出書面道歉病賠償精神損害撫慰金2000元。這是全國第一宗因為就業性別歧視被法院判決道歉的案例 [71] 

性別歧視相關節日

三八國際婦女節/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
1908年,15000多名女性在美國紐約集會遊行,抗議資本家僱主盤剝女工,要求縮短工時、提高工資,爭取女性選舉投票券。大遊行之後,美國社會主義黨於1909年宣佈設立“全國婦女日”。
1911年3月25日,紐約三角內衣廠火災致140多名女工喪生,震驚美國,導致後來一系列社會改革和勞工改革。
後來德國女權運動領袖克拉拉·蔡特金(Clara Zetkin)提議把美國的全國婦女日升級為國際婦女節。蔡特金在1910年哥本哈根舉行的國際勞動婦女大會上提出了這個倡議,來自17個國家的100名女代表一致同意。
1911年3月19日,在奧地利、丹麥、德國和瑞士的女性首次集會遊行慶祝“三八婦女節”,1975年聯合國開始慶祝三八婦女節,為三八國際婦女節的國際地位蓋了官印。
在中國,1949年之後,三八婦女節屬於部分公民放假的節日,女性享受一天或半天的法定公假,但是政府只是建議,並不強迫,很多僱主基本不執行。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