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急流軸

鎖定
急流軸,是急流中心的長軸,是急流區中各經向垂直剖面上最大風速點的連線, [1]  沿着狹長急流帶的軸線上可以有一個或多個風速的極大值中心。急流軸在三位空間中呈准水平,多數軸線呈東西走向。 [2] 
急流軸除了表示急流的風速在這根軸線上最大之外,也往往用它的分佈和演變來代表急流的分佈和變化。 [1] 
中文名
急流軸
外文名
axis of jet stream
形態特點
準水平
所屬學科
動力氣象學

急流軸我國急流軸的類型

在我國上空的急流有三種不同類型的急流軸:
(1)東亞副熱帶平均急流軸,它一年四季均存在於我國上空;
(2)中緯度温帶平均急流軸,它只在冬半年存在於我國北方上空;
(3)東風平均急流軸,主要出現於夏季中南半島上空的熱帶對流層,我國華南地區也可出現。

急流軸急流軸的位置

急流區大多與對流層上層水平温度梯度很大的鋒區相對應,因而也和天氣系統的發生、發展有密切關係。在對流層上層已經發現有下列幾種急流。
(1)温帶急流:又稱極鋒急流,位於南北半球中高緯度地區的上空,是與極鋒相聯繫的西風急流。急流的平均高度在冬季約8—10km,夏季約9—11km,平均厚度約3—10km。急流軸的位置經常在變動,冬季平均位於40°—60°N 間,甚至伸展到更低緯度。夏季平均位置北移到70°N附近。温帶急流的中心最大風速一般45—55m/s,甚至達105m/s。一般是冬季強、夏季弱。急流軸有明顯的分支和匯合現象。
(2)副熱帶急流:又稱南支西風急流,位於200hPa 上空副熱帶高壓的北緣,同副熱帶鋒區相聯繫,是一支相當強大而穩定的急流。急流軸位於25—32°N 的11—13km 的高空,位置比較穩定,夏季向高緯推移10—15 個緯距。冬季中心最大風速約50—60m/s,強中心風速可增至100—150m/s,甚至可達200m/s。夏季風速減半。其分支、匯合現象以東亞最清楚。
[3] 

急流軸急流軸位置的確定方法

首先根據急流在不同季節的強度分別統計了全國各探空站冬季大於60米/秒、春秋季大於50米/秒、夏季大於40米/秒的最大風速層風速在各月出現的頻率,然後填在平面圖上分析等頻率線,並定出最大頻率軸線。就以這條軸線來作為平均急流軸在平面上的投影位置,如圖1所示。
為了表示出三度空間急流軸的高度,可將各月軸線附近各站點的最大風速層平均高度填到相應的站點上,這樣就比較完整地表示出了平均急流軸三度空間的位置。這種方法雖然可以較準確地確定平均急流的位置,但是在無線電測風較少或完全使用經緯儀測風的地區,常因測風高度較低而使一些站點的最大風速層風速在各月出現的頻率失去了代表性,從而急流軸的位置在這些地區就難以確定。為了補救起見,可參考與急流軸平均高度相近的等壓面平均風速圖中最大風速軸線的地理分佈和各經向平均風速剖面圖上急流中心位置等。用這種方法所確定的急流軸位置,只具有氣候上的意義。 [1] 

急流軸急流軸位置與降水的關係

對降水和急流軸位置關係的分析,整體上來説,中國和澳大利亞各自的冬季相關關係是比較顯著的,其他各地區和季節的相關關係各不相同。將 1948年至2006年共61 年數據進行分段分析,中國地區前後 30 年的差異很大,總體來説前 31 年的顯著水平比較高,而後 30 年幾乎通不過顯著性檢驗
對中國地區降水與急流軸 61 年變化趨勢的分析中,只有西北地區春秋兩季急流軸有顯著北移趨勢。春季降水隨急流軸北移而增加,秋季降水無顯著變化趨勢。華北,華南地區各季,急流軸位置變化趨勢均不顯著。華北夏季降水明顯為減少趨勢,顯著性水平為 0.01。華南春夏秋三季降水趨勢比較顯著,春季降水為減少趨勢,夏季為增加趨勢,秋季為減少趨勢。澳大利亞,急流軸位置,東部各個季節均未有顯著變化趨勢,西部春秋兩季顯著北移,北部春季有顯著北移趨勢,而相應地區和季節的降水並沒有隨急流軸位置的顯著變化。
分析近 61 年的降水和急流軸位置關係的相關關係,中國西北地區冬季比較顯著,表現為負相關;華北地區冬、春季顯著,表現為負相關;華南地區春季比較顯著,為負相關。澳大利亞東部地區春季比較顯著,為負相關;西部地區無顯著相關關係;南部地區春夏兩季顯著,春季為負相關,夏季正相關;北部地區秋季顯著,表現為正相關。 [2] 
參考資料
  • 1.    中央氣象局.中國高空氣候:科學出版社,1975
  • 2.    劉華悦.中國和澳大利亞降水與高空急流軸位置的關係[A].創新驅動發展 提高氣象災害防禦能力——S8副熱帶氣象發展及生態環境影響[C].2013
  • 3.    周淑貞.氣象學與氣候學: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