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急流槽

鎖定
急流槽是指坡度大於臨界坡度的人工溝槽。其作用是在距離短、水面落差大的情況下引導水流。急流槽設計應注意進水口處的連接,務使水流平順流入。
中文名
急流槽
外文名
chute
定    義
坡度大於臨界坡度的人工溝槽
作    用
在距離短、水面落差大時引導水流
構    造
進口、槽身和出口
學    科
公路交通科學技術

目錄

急流槽作用

急流槽通常接道路路面的邊溝或直接作為路面匯水的排出口,也可快速導出路塹邊坡上的殘留積水,可預防因積水浸泡邊坡導致的邊坡垮塌、滑坡和泥石流等病害。
在公路工程中,急流槽常被建在坡路兩邊,用來排水以及達到減緩水流速度的目的,對公路路基起到很大的保護作用。通常下接跌水槽防止水流過早沖壞下部水流通道。

急流槽構造

1.急流槽可分進口、槽身和出口3個部分。
2.急流槽的縱坡一般不宜超過1:1.5,可用片(塊)石漿砌或水泥混凝土澆築。
3.急流槽槽壁厚度,石砌時一般為0.4m,水泥混凝土為0.3m。槽壁應高出計算水深至少0.2m。
4.急流槽的基礎要穩固,基底可每隔1.5~2.5m設一平台,以防滑動。
5.進水槽和出水槽底部須用片石鋪砌,長度一般不短於10m,個別情況下,應在下游設厚0.2~0.5m、長2.5m的防衝鋪砌。
6.急流槽很長時,應分段砌築,每段長度一般為5~10m,接頭處用防水材料填縫。
7.公路路基邊坡急流槽底常採用預製混凝土U型槽。 [1] 

急流槽設計要點

1.設置急流槽應在滿足排水需要和保證工程質量的前提下,力求構造簡單,經濟實用。
2.確定急流槽的位置、類型和尺寸,要因地制宜,結合地形、地質、當地材料和施工條件進行綜合考慮。必要時可考慮改移路線或涵洞位置,以簡化或不設此類構造物。
3.邊坡的簡易急流槽,可以不必進行水力計算,按一般常用的構造形式。
4.傍山路線遇有岩石山溝,有的相當於天然急流槽,應予利用。必要時適當加工修整,將水流沿該山溝引入指定地點。
5.設計急流槽,可考慮採取增加槽底粗糙度的措施,使水流消能和減緩流速。
6.急流槽同下游水面的連接形式,宜採用淹沒式,以減少加固工程。 [1] 

急流槽施工

1.技術要點
(1)急流槽一般設置在邊坡坡面,主要是為了及時排除邊坡坡面、平台的地表匯水,並通過平台排水溝和坡面設置的急流槽引排至路基邊溝。對於長大邊坡,需沒置多道急流槽,其間距一般設計為50~100m。在公路運營養護階段,急流槽可兼作踏步,便於養護人員上下,以及對邊坡進行檢查和維修。
(2)急流槽通常用漿砌片(塊)石砌築或混凝土澆築。台階高度應按沒計或根據地形、地質等條件確定;多級台階的各級高度可不同,其高度與長度之比直與原地面坡度相適應,台階高度應不大於0.6m;不同級坡面急流槽應上下對齊。
(3)急流槽的基礎應嵌入地面以下,其底部應按設要求砌築抗滑平台,並設置端護牆。
(4)進水槽和出出水槽底部應按設計要求進行鋪砌。特殊情況應在下游鋪設厚0.2~0.5m、長2.0m防沖刷鋪砌層。
(5)長急流槽應分段砌築,分段長度宜為5~10m,接頭處須用防水材料填縫,填縫應密實無空隙。
(6)急流槽宜砌成粗糙面,或嵌入約1 0cm×10cm堅石塊,以消能減小流速。
(7)對於匯水面積較大的路塹高邊坡急流槽,應考慮加大、加深急流槽尺寸,並在底部設消能設施後,導入路基排水系統。
2.施工工藝流程
急流槽施工工序主要包括:急流槽位置放樣,坡面急流槽坑槽開挖和修整,牆體砌築和養護,其施工工藝流程為:施工放樣→坑槽開挖→牆體砌築→砌體養護。
3.施工注意事項
(1)基槽採用人工開挖。基坑槽的部位尺寸、形狀埋置深度均按設計要求進行施工,開挖後的基底扁平整夯實,並與設計的排水溝、截水溝等順接。
(2)基坑挖至設計要求深度後不得長時間暴露、擾動;基坑開挖完成後,應放線複驗,確認位置無誤並經監理工程師籤認後,方可進行急流槽施工。
(3)急流槽底部需沒置消力池,可採用漿砌片石砌築或混凝土澆築。混凝土及砌築砂漿強度碰滿足設計要求;配合比準確,漿砌縫隙砂漿飽滿,槽內抹面平整、順直。
(4)進急流槽口匯水流設施、出口消力檻等設施應砌築牢固,不得有裂縫空鼓現象。槽內抹面平順無裂紋,設置坡度順直,無折坡現象。 [2] 
參考資料
  • 1.    趙方瑩編著.邊坡綠化與生態防護技術:中國林業出版社,2009.10
  • 2.    王洪濤等編著.高速公路邊坡建設管理與實踐: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1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