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急性參考劑量

鎖定
急性參考劑量(ARfD)是一個重要的毒理學閾值,主要用來評價外來化學物短時間急性暴露造成的健康損害。其定義是:食品或飲水中某種物質,其在較短時間內(通常指在一餐或一天內)被吸收後不致引起已知的任何可觀察到的健康損害的劑量。
中文名
急性參考劑量
外文名
acute reference dose
縮    寫
ARfD
急性參考劑量(ARfD)是一個重要的毒理學閾值,主要用來評價外來化學物短時間急性暴露造成的健康損害。其定義是:食品或飲水中某種物質,其在較短時間內(通常指在一餐或一天內)被吸收後不致引起已知的任何可觀察到的健康損害的劑量。 [1] 

急性參考劑量建立原則

一種化學物的ARfD值,其大小在理論上僅取決於該外來化學物的物理、化學及毒理特性,因此從原則上講應該為所有的外來化學物建立各自的ARfD。事實上,對於一些急性毒性不明顯或者很少和人體接觸的外來化學物,一般認為不必要為其建立ARfD,那麼在哪些情況下應為某化學物建立ARfD,哪些情況下又不必建立ARfD, WHO、歐盟和荷蘭在各自有關的文件中有相似的判別原則,現引述《荷蘭農藥評價—ARfD建立指導》中一個關於決定化學物是否應建立ARfD的原則:a受試物劑量在大於2000mg kg時,不引起任何毒理效應,其中包括:行為毒理、臨牀症狀和大體病理改變等;b根據現有毒理學資料,受試物實際上或推斷不具有急性神經毒性;c重複染毒實驗表明,受試物急性暴露後不產生急性毒性效應;d在不引起母體毒性的劑量水平下不產生胚胎和發育毒性。如不滿足上述條件中任何一條則該化學物應建立ARfD。 [1] 

急性參考劑量建立程序

對於確實需要建立ARfD的受試物,建立ARfD的程序依次為:(1)選擇與急性暴露相關的敏感毒理學終點;(2)選擇最佳實驗研究方案;(3)確定相關毒理學終點的NOAEL和LOAEL;(4)建立推算ARfD所使用的評價係數;(5)計算得出ARfD。 [1] 
參考資料
  • 1.    劉志偉 . 一個新的毒理學閾值———急性參考劑量 . 衞生研究,2003,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