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急性出血性結膜炎

鎖定
急性出血性結膜炎(簡稱AHC)是1969年新發現的一種眼病,繫有腸道病毒70型所引起,現已波及世界各地,成為目前人類最常見的眼病之一。本病具有發病快、傳染性強並可並有結膜下出血和角膜上皮損害等特點。本病多發生於夏秋季節,主要通過水或直接接觸傳染。人類對本病普遍易感,無性別差異。多數病例在發病時可有耳前頜下淋巴結腫大,並有壓痛。該症狀隨結膜炎的消退而消失。極少數病例尚可出現虹膜炎的改變。

急性出血性結膜炎簡介

急性出血性結膜炎 急性出血性結膜炎
急性出血性結膜炎(acute hemorrhagic conjunctivitis, AHC)又稱流行性出血性結膜炎(俗稱“紅眼病”),為中國法定丙類傳染病,是近30年來世界暴發流行的一種新型急性病毒性眼病。1971年我國首次暴發流行本病,除邊遠地區外遍及中國各省市,包括香港台灣。此後80年代、90年代世界很多國家和地區及我國均有多次地區性小規模流行。本病特點為潛伏期很短,起病急驟、眼刺激症狀重,結膜高度充血,常見結膜下出血及角膜上皮點狀剝脱。

急性出血性結膜炎病原

急性出血性結膜炎 急性出血性結膜炎
本病病原為微小核糖核酸病毒科中的新型腸道病毒70型(enterovirus 70, EV70)或柯薩奇病毒A24型變種(Coxsakie virus A24 ,CA24v)。兩種病毒形態相同,皆為球形,直徑20~30nm。蛋白質衣殼呈立體對稱二十面體,有32個子粒,無外膜。基因組為單股正鏈RNA,在宿主細胞胞漿內繁殖複製。病毒耐酸、耐乙醚,對一般常用消毒劑、脂溶劑抵抗,對紫外線、氧化劑、高温乾燥敏感。世界範圍急性出血性結膜炎流行地區分離出的病毒常為EV70,亞洲地區急性出血性結膜炎流行分離的病毒以CA24v為多。EV70和CA24v兩種病毒引起的急性出血性結膜炎臨牀表現基本相同,兩者不能區別。
病因世界各國在本病流行時,都分離出一種新型的微小核糖酸病毒。該病毒直徑約20~30毫微米,球形、RNA單股病毒。耐酸、耐乙醚、對碘苷抵抗;對熱敏感,加熱到50℃分鐘即能滅活。能在Hela細胞及人胚肺細胞培養基上生長。該病毒是一種嗜神經病毒,某些毒株經腦內或脊髓接種猴子時,可使猴子產生神經損害,或下肢馳緩性麻痹,作為本病的病原是微小核糖核酸病毒中的腸道病毒70型所致。近來發現另一種腸道病毒柯薩奇A24型也能引起同樣臨牀病變。
中國曆次急性出血性結膜炎流行中各地區也都分離出EV70或CA24v,或兩種病毒同時流行感染。臨牀診療中用75%酒精消毒是最可靠的消毒方法。

急性出血性結膜炎流行病學

急性出血性結膜炎 急性出血性結膜炎
本病傳染性極強,人羣普遍易感,發病率高,傳播很快,發病集中。通常的人患上紅眼病,如不及時隔離、治療和預防,在一兩天內全家受感染,有時甚至一兩週造成全班、全單位、全村流行。大流行期間曾造成一些城市停課、停產、停市,給人民生活、工作和社會生產造成嚴重危害。
傳播方式是接觸傳染。主要通過患眼,手,物品,手,健眼,患眼,水,健眼的方式進行傳播,前者為家庭、同學、同事之間的傳播方式,如接觸患者或接觸患者使用過的生活用品,與患者公用洗臉毛巾臉盆等,或者接觸患者摸過的東西,如門把、生產工具、娛樂玩具等;後者為污水、家庭之間的傳播途徑。
本病每於夏秋季節流行,多見於成人。自然病程短,目前尚無特殊有效療法。預後良好,但印度、新加坡、泰國、美國及我國均有個別病例在結膜炎後出現下肢運動麻痹等神經系統症狀。結膜炎後一段時間人羣雖有一定免疫力但中和抗體滴度升高頻率低,仍易感。

急性出血性結膜炎診斷

急性出血性結膜炎診斷
1、臨牀診斷 本病在大流行時期診斷不難,但在流行初起時或散發病例,如不注意,可與細菌或其它病毒引起的結膜炎相混淆。
2、實驗室診斷
1)病毒分離 從中患者結膜囊內分離病毒,以患病後第1天陽性率最高,3天后開始下降,5天后為陰性。
2)血清學檢查 結膜囊內病毒分離陰性者還可採用血清學檢查。恢復期(2周左右)中和抗體滴度高於急性期4倍以上即可確定診斷。

急性出血性結膜炎臨牀表現

急性出血性結膜炎概況

急性出血性結膜炎 急性出血性結膜炎
潛伏期很短,接觸傳染源後2小時~48小時內雙眼可同時或先後發病。自覺眼不適感,1-2 小時即開始眼紅,很快加重。患者具有明顯的眼刺激症狀,表現為刺痛、砂礫樣異物感、燒灼感、畏光、流淚。眼瞼水腫,瞼、球結膜高度充血。本病屢見結膜下出血,初為瞼結膜、球結膜針尖大小的點狀出血,繼而斑、片狀結膜下出血,多位於顳上、顳下近穹隆部球結膜、上方球結膜。重者出血融合瀰漫,可遍及全部球結膜呈鮮紅色。角膜上皮細胞點狀剝脱是本病早期另一特徵,裸眼檢查不易發現異常。滴熒光素染色後裂隙燈顯微鏡鈷藍光源下可見多數散在細小的綠色着染點。眼分泌物初為水樣、漿液性,重者帶淡紅血色,繼而為粘液性。瞼結膜、穹隆部有時見濾泡,偶有偽膜形成。耳前淋巴結腫大,有壓痛。偶見輕度虹膜炎。急性出血性結膜炎患者一般無全身症狀,少數人有發熱、咽痛等上感症狀。本病為自限性,自然病程1~2周,視力無損害,角膜無基質浸潤,一般無後遺症。應注意的是EV70引起的急性出血性結膜炎大流行期偶有少數結膜炎患者在結膜炎後1~8周內出現神經系統症狀,表現腰骶脊髓神經根炎,下肢肌肉痠痛、肌張力減低、膝腱反射消失、下肢運動麻痹或面癱,部分患者恢復,部分患者致殘。

急性出血性結膜炎具體表現

潛伏期
急性出血性結膜炎
潛伏期短,一般為24小時左右。最長不超過3天。實驗室誤接種眼內,可於18~36小時內從該眼分離出病毒
睡覺症狀
起病急,開始時可為雙眼,也可為單眼,但迅速累及雙眼。發病後即出現劇烈的異物感、眼痛及怕光流淚等症狀。分泌物初起為漿液性,以後變為粘液纖維素性。一般病毒情於1~2天發展以頂點,3~4天后逐漸減輕,7~10天后恢復正常。少數病例出現頭痛、發熱鼻塞、喉痛等症狀。
他覺症狀
包括眼瞼腫脹,結膜下出血,多發性角膜上皮剝脱,點狀上皮下浸潤,結膜充血、浮腫、結膜濾泡及耳前淋巴結腫大等。
1)眼瞼腫脹 輕重不同,所有患者都可發生。其腫脹為浮腫性,不伴紅痛,通常數日即可消退
2)結膜表現 球結膜下出血 發生率高達70%以上,因而有“急性出血性結膜炎”之稱。好發部位在顳上方,出血多為斑點或片狀,色鮮紅,嚴重時可波及整個結膜下都有出血,與外傷性結膜下出血極相似。出血多在1~2天之內發生,輕者一週左右自行吸收,重者需1月才能吸收。臨牀上根據結膜下是否出血分為兩型:出血型多見於年青患者;浮腫型則見於高齡患者。
濾泡形成 較EKC少。早期因瞼結膜浮腫而不明顯,3~4天后待浮腫消退,才能發現穹窿部結膜有較多細小之濾泡形成。
3)角膜表現 多發性多膜上皮剝脱 發生率高。發病三小時後角膜上皮即可出現針頭大小之多發性上皮剝脱,呈散在或排列成條狀、片狀分佈,是引起眼痛、異物感的主要原因。3~4日後可自行消失,少數持續2周以上。
急性出血性結膜炎 急性出血性結膜炎
點狀上皮下浸潤 30%左右的患者結膜炎消退後出現點狀上皮下浸潤。通常只有數個浸潤點,多在角膜的中心部,必須通過裂隙燈才可發現。多數在1~4周後自行消失。一般不造成視力損害。皮質素點眼,數日內即可消失。
4)其它症狀 多數病例在發病時,可有耳前頜下淋巴結腫大,並有壓痛。該症狀隨結膜炎的消退而消失。極少數病例尚可出現虹膜炎的改變。
5)神經系統併發症 臨牀極少見。目前僅有印度報千35例,塞內加爾8例,我國台灣33例、上海10例。申野綜合文獻報告,該併發症具有如下特點:①多發生於成年男性;②常在結膜炎後2~3周發生;③前驅症狀有發熱、倦怠、頭痛及感冒樣症狀;④初起表現為神經根刺激症狀和急劇的肌力低下,數日後表現為運動麻痹;⑤癱瘓為弛緩性,主要累及下肢;⑥重視者可造成肌肉萎縮,輕度或中等者可恢復正常。雖然上述神經系統合併症發生率很低,但較為嚴重,並可遺留永久性癱瘓,因此值得警惕

急性出血性結膜炎診斷標準

夏秋季節一個地區、單位集中出現多數急性結膜炎患者或醫院門診、醫務室驟然出現眾多潛伏期極短、急劇發病、接觸傳播很快的急性結膜炎患者,須高度警惕急性出血性結膜炎的流行。依據病史、接觸史、流行病學史結合臨牀症狀、體徵作出AHC臨牀診斷。急性出血性結膜炎確切診斷須待實驗室病原學證實:
(一)結膜拭子塗擦或結膜刮取物培養分離出EV70或CA24v 。
(二)結膜刮片間接免疫熒光技術、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檢測出病毒抗原。
(三)雙相血清學檢查。病人恢復期血清抗EV70或抗CA24v 抗體比急性期血清抗體滴度升高4倍或4倍以上。
(四)逆轉錄多聚酶鏈反應法測出結膜標本EV70。
臨牀診斷加以上實驗室病原檢查任何一項陽性者為確診病例。

急性出血性結膜炎併發症

急性出血性結膜炎 急性出血性結膜炎
多數病例在發病時可有耳前頜下淋巴結腫大,並有壓痛。該症狀隨結膜炎的消退而消失。極少數病例尚可出現虹膜炎的改變。 虹膜發炎叫做虹膜炎(虹膜就是決定眼睛顏色的那個部分),有時候虹膜後面的睫狀體也會一起發炎。虹膜發炎時,發炎區的微小白色細胞及眼內小血管漏出的過多蛋白質,飄浮在虹膜與角膜間的房水中。如果房水中飄浮的細胞太多,它們會攻擊角膜的後面,也會在房水中沉澱。造成虹膜炎的原因不明。一隻眼或雙眼都可能受影響。虹膜炎的初期症狀是眼睛發紅、覺得不適或疼痛,伴隨而來的症狀是視力略微減退。如果你去照鏡子,你用肉眼就可以看見聚集在角膜後面的細胞,虹膜炎的症狀通常不嚴重。

急性出血性結膜炎治療措施

抗生素和磺胺藥對於本病基本無效,皮質類固醇減輕炎症反應。對於腸道病毒目前尚無有效藥物,僅有羥苄苯並咪唑(2-hydroxybenybenzimidazole,簡稱HBB)在組織培養系統中,50微克/毫升能有效地抑制腸道病毒70型柯薩奇A24型,為今後開展防治本病,提供了實驗依據。國內報告有采用冷鹽水洗眼或汞劑滴眼治療取得一定療效者。 羥苄苯並咪唑別名:羥苄唑,羥苄苯並咪唑。外文名:Hydrobenzole,HydroxybenzylBenzimidazole,HBB,α-Hydrozybenzylbenzimidazole。藥理作用:抗微小RNA病毒藥。抑制人類腸道病毒、柯薩奇病毒、脊髓灰質炎病毒和"紅眼病毒"。適應症:主要用於治療急性流行性出血性角結膜炎。用法及用量:滴眼液點眼:1~2滴/次,4~6次/日,或遵醫囑。不良反應:局部有輕微刺激感。

急性出血性結膜炎治療原則

病期休息有利於隔離與康復。目前尚無特殊有效的療法,抗生素、磺胺藥對本病無療效。抗生素滴眼劑僅用為預防細菌感染。4%嗎啉雙胍(biguanine hydrochloride , ABOB)、 0.1% 羥苄唑 (HBB)、0.1% 三氮唑核苷(virazole)滴眼劑等對有些病毒株有抑制作用。基因工程干擾素滴眼劑有廣譜抗病毒作用,可用於重症治療及密切接觸者預防感染。中藥金銀花、野菊花、板藍根、桑葉、薄荷等熱燻敷或提取液滴眼可緩解症狀。

急性出血性結膜炎監測及報告

醫院、醫務室、診所等發現急性出血性結膜炎臨牀診斷病例時,及時向主管衞生防疫部門做傳染病報告,密切觀察疫情,採取措施控制蔓延。對臨牀典型病例進行個案調查,在發病1~3日內用結膜拭子在結膜囊、結膜表面塗擦取材,冷藏條件下(冰瓶4°C以下)送有條件的實驗室作病毒分離。收集急性期、恢復期雙向血清備血清學檢查,確診病原。

急性出血性結膜炎預防

控制措施
(一) 預防措施
1.衞生教育,宣傳個人愛眼衞生,養成勤洗手,不揉眼,分巾、分盆的衞生習慣。
2.重視公共衞生,加強對游泳池浴池、理髮室、旅館的衞生管理與監督。
(二) 病人的隔離與消毒,接觸者及其直接接觸環境的管理。
1.急性出血性結膜炎高度傳染性及人羣普遍易感是其暴發流行的主要原因。患眼結膜淚液、眼分泌物含有大量病毒,是其主要傳染來源。通過患眼一污染病毒的手、物、水?健眼途徑接觸傳播。此外CA24v可從患者咽部、糞便中檢出,EV70偶從糞便分離,提示通過飛沫、糞便傳播的可能性。早期發現病人,對病人採取隔離,防家庭成員間、羣體間接觸傳播是極其重要的。隔離期至少7~10日。
2.病人洗臉用具嚴格隔離使用,每日煮沸消毒或開水澆燙。病人接觸使用的物品,用75%酒精擦拭消毒。污染物煮沸消毒。
3.家庭成員、密切接觸者,接觸患者後用75%乙醇消毒雙手。
4.醫務工作者檢治病人後必須認真用75%乙醇消毒雙手及用物以後再接觸其他病人。使用的儀器、物品用75%酒精或84液等清拭消毒,嚴防醫源性傳播。
(三) 流行期措施
1.急性出血性結膜炎流行期間,醫院眼科設急性出血性結膜炎專治門診,集中檢治以避免交叉感染。
2.阻止“紅眼病”患者進入公共場所或參與社交活動。暴發流行期間根據疫情,由有關部門責令暫時關閉游泳池、浴池等場所,減少社交活動以避免擴大傳播。
3.不宜採用集體滴眼藥預防眼病。
對於神經系統併發症的預防,目前尚無有效方法。AHC患病期間,避免疲勞和禁止肌肉注射,對於減輕症狀或減少該合併症的發生可能直到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