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怡園小學

鎖定
始建於1989年,位於廣東省廣州市黃埔區,由著名書法家董振中先生題寫校名。
現為廣東省省一級學校、紅領巾示範學校,共分為東西兩個校區。學校(截至2021學年)有五年級7個班,其餘的均為六個班,37個教學班。4棟教學樓(教師辦公樓、學科教學樓、2棟學生教學樓,1棟為1~4年級,另一棟供5~6年級),學校有大禮堂、圖書館、美術室、電腦室等特色科室。
中文名
廣東省廣州市黃埔區怡園小學
簡    稱
怡小
創辦時間
1989年
辦學性質
小學
學校特色
省一級學校
紅領巾示範學校
黃埔區窗口學校
現任領導
袁超
校    訓
怡園怡園,奮勇向前
地    址
西校區:廣東省廣州市黃埔區怡園西街23號
東校區:廣東省廣州市黃埔區黃埔東路與開元南路交叉路口往東南約100米
主要獎項
省一級學校,紅領巾示範學校
現任校長
袁超
所屬地區
廣東省廣州市黃埔區
主要院系
怡韻樓,怡想樓,怡成樓
在校學生
2000餘名

怡園小學學校簡介

學校坐落於廣州市黃埔區怡園小區,是廣東省首批省一級學校,黃埔區窗口學校。現有師生1800餘人。校長為袁超。分為東、西和北校區。
夕陽下的校園

怡園小學師資力量

校園操場 校園操場
怡園小學數學組是一支鋭意改革,勇於進取,虛心好學,團結協助的年輕精幹的優秀團隊,現有教師 12 人,本科學歷 6 人,大專學歷 6 人, 小學高級教師職稱有 12 人,擁有省、市骨幹教師 4 名,區中心教研組成員 5 名,多名教師被評為省、市、區優秀教師和教壇新秀。

怡園小學辦學理念

近年來, 我校數學科組開展以“觀念引導、課例反思、合作研討、專家指導”為中心,以新課程為導向,以促進每個學生髮展為目標,以解決數學課堂教學研究的各種實際問題為對象,立足解決日常教學的真實問題開展校本教研活動,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老師們 撰寫 的科研論文、教學設計、教學軟件、評比課例獲獎的和發表的共有 36 項,其中,國家級的有 4 項,省級有 1 項,市級有 18 項,區級 13 項, 被評為首批廣州市優秀科組,廣州市巾幗文明崗,區優秀科組。具體彙報如下:
一、 開展課題實驗 深化課程改革
2003 年學年,我校承擔的廣州市第二階段“課堂教學優化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子課題———《小學數學自得教學模式的研究》順利結題,通過課題實驗,激發數學科組的老師的科研意識和培養初步科研能力,鍛鍊了研究教材的能力和掌握簡單的課件製作能力,培養學生思維和創新能力。隨着新課程標準的實施,我校承擔的廣州市第三階段“課堂教學優化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子課題———《小學數學自得教學模式發展性課堂評價的研究》課題的開展,如何轉變觀念,用新的教學理念和評價理念指導我們的教學,如何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是要我們迫切解決的問題,
1· 觀念引導,提升新課標理念和發展性評價的理論學習
我們怎樣教數學 , 《國家數學課程標準》對數學的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評估教育價值觀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許多新的要求。無疑我們每位數學教師身置其中去迎接這種挑戰,是我們每位教師必須重新思考的問題。
教師的首要任務就是認真學習現代化教育理論,更新教育觀念。數學科組教研活動的重點是,加強新課標理念和發展性評價的學習和落實。進一步完善“自得”教學模式的研究, 促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主動探索的能力,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
每雙週四下午第 5 節,進行數學科組教研活動,進行學習理論和開展研究實驗,形成制度。全科組教師能積極參加學習和討論 , 老師們能做到暢所欲言,氣氛和諧熱烈。
本學期,我們組織老師們學習和討論《數學課程標準》 , 文章《淺談數學學科如何實行發展性學生評價》、《小學數學發展性課堂教學評價》。《課程標準理念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 , 科組長還傳達市發展性課堂評價研討會上 , 市教員許翼平老師 關於新課標準理念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要求 , 組織數學教師到廣州聽了特級教師吳正憲的觀摩課和新課程的報告 , 鮮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標,有效的學習對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設計思路,課程目標,內容標準及課程實施建議有更深的瞭解, 開展發展性課堂評價和學業評價的原理和方法也有了初步的認識。
2 、 實踐探索 , 開展發展性課堂評價和學業評價的研究
通過學習新課標理念和發展性課堂評價和學業評價的原理和方法 , 老師們認識到 , 新課標理念的核心是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 , 發展性課堂評價不但注重對知識技能的評價 , 更重視對過程和方法 .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評價 , 有了這些理論 , 老師們開始了探索研究 , 每位老師設計了課堂評價量表或選擇學業評價工具 , 其中廖創英、徐煥華、林少羣老師設計課堂評價量表 , 對學生課堂上專心聽講 , 積極發言 , 堂上作業 , 合作交流 , 創新精神進行自評評價 , 對老師教學民主氣氛 , 生動有趣 , 體驗收穫進行評價 , 課堂上通過這樣多元 , 互動的評價 , 營造了民主的氣氛 , 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 促進了學生的發展。林少羣、車笑英、廖創英、黃少敏還開展成長記錄袋的研究 , 成長記錄袋裏 收集 課堂評價量表 , 數學日記 , 互評作業 , 實踐運用等內容 , 讓學生切身體會到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 , 體現了人人都學用價值的數學的的新理念 . 在接受市教研室聽課調研時 , 對老師的評價是教學理念新 , 教學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 , 讓學生在自主探索 , 合作交流中學習知識 , 小組學習落到實處 , 有效地利用各種教學資源,老師們能獲得這高度的評價 , 和老師們平時的學習和錘鍊的成果 .
3 、組織技能競賽 , 提升教科研水平
每學期 , 我們對市、區教研室佈置的各類比賽都非常重視 , 每次代表學校參加市、區各類比賽的老師都是先通過校內比賽的選拔出來的 , 通過校內的比賽 , 提高我們教師的教科研水平 . 這學期 , 我們開展第一項比賽是 , 看錄象評課 , 預賽那天我們聘請了關校、徐校、曾主任、劉主任為評為委 , 先是 曾主任 , 劉主任分別講了她們參加評課的體會提出了評課的要求 , 然後 我們組織老師們現場觀看一節課例錄象 , 再由老師進行書面評課 , 老師態度很讓人感動 , 有些老師寫到五點才交卷 , 然後評出廖創英、徐煥華、林少羣進行決賽 , 最後推選林少羣參加區的決賽 . 第二項新教材教學設計的比賽 , 一年級吳衞紅 , 劉紅雲積極參與 , 劉老師還與二年級車老師、朱老師共同研究 , 多次修改教學設計 , 上送《 11-20 各數的認識》這篇教學設計獲得好評 , 這學期我們還上送廖創英、徐煥華、林少羣、陳志強的論文參加區教育學會優秀論文的評比 , 初評都得到好評 . 這學期末 , 林少羣老師還參加市的説課比賽並榮獲一等獎 , 得到評委的高度評價 . 為了這次比賽林老師做了精心準備 , 查看了許多資料 , 多次地修改講稿 , 多次的演練 . 在這過程中得到的曾主任的指導 , 科組老師的鼓勵和級組老師的支持 .
通過這一年的課題實驗的開展, 轉變思想,積極探索,改革教學。把新課程標準的新理念和發展性課堂教學評價和學業評價的新思路、新設想結合起來,並嘗試探索自得教學模式的發展性課堂評價 , 收到較好的效果。
二、依託課題實驗 推進教研創新
回顧上一年取得的成績和不足,我們調整以學校的發展和教師的教學水平為出發點,建立了“理論學習,行動研究,校內研討”的教研模式,適應了學校的整體發展和教師的個性發展。 我們設計 2004 年的 科組建設主題:開展課題實驗 深化課程改革。具體操作如下:
1 、完善制度,建設一個的教學研究集體
學校作為校本教研製度的主體,校長是策劃者,主動承擔校本教研的組織和領導之責;教研組、年級組是基本的研究單位;教導主任,教研組長是骨幹力量,全體教師都是參與者、行動者、研究者。為了保證校本教研的有序開展,我們制定了相關制度,如“四個定” 集體備課制度 (定時間、定地點、定中心發言人、定內容)每次的 集體備課都要做到有計劃、有收穫。(特別是課改年級,要加強集體備課,通過集體備課出成效);“四個一”的教學管理制度(教學人員至少每週寫一次 課後反思 、每月提供一個典型案例、每學期上一節學科組以上的研討課、每學期撰寫一篇有質量的經驗總結、課例研究或論文);“思、評、講”教研活動制度(教研組定期進行教學反思、課例評析、定期舉辦課改論壇)。 學校以教研組、年級組為單位,制定詳實活動計劃,每一項計劃 都要做到人員、內容、組織保障、檢查督促四落實;所有的教學管理人員都要具體聯繫一個基層單位,參與活動。通過完善制度保障和強化規章的約束,促使教學研究活動由被動變為主動,由自發走向自覺,由無序走向有序。
2 、 課例反思,在互學互動中共同成長
我校明確規定,領導班子成員每人每學期聽課不少於60節,科組長聽課不少於30節,教師每學期聽課不少於15節。 每學期同一科目教師之間互相聽課要達到 8 節次,鼓勵不同學科教師之間相互聽課。聽課之後一定要集體評課,評課不僅要評出優點,而且要指出不足和今後改進的建議。每學期,我們規定每位教師都要根據研究專題至少上一節校級研究課,為了探討新課程的有效教學策略,要以科組為單位,採用各人構思→交流討論→達成共識→形成教案(學案)的備課方式,然後由一人主教,科組集體聽課,聽完課之後針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進行再次修改,反覆磨合,直至滿意為止。期末, 科組長還要收集聽課記錄和評課意見,並統計上報教導處,以強化全體教師的聽課意識。
3 、強調反思,在自我反思中促進成長
要把反思貫穿於教學的整個過程之中,就課堂教學而言,既有教學設計過程中的“行動前反思”,又有教學過程中的“行動中反思”,還要有教學後的“行動後反思”;反思的主要內容為:教學設計是還切合實際,行之有效;教學行為是否符合新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是否解決現實問題;教學效果是否達到預期目標等;反思的目的在於不斷更新教學觀念,改善教學行為,提升教學水平,同時養成教師對自己教學現象、教學問題的獨立思考和創新性見解,真正成為教學和教研的主人。反思的最簡單形式是寫課後反思。為了督促的寫課後反思,我校把課後反思的檢查作為常規教學檢查的重要內容之一,對其中優秀者予以表揚,通過教研活動推廣示範;在寫課後反思的基礎上,鼓勵教師對自己的教學反思進行理論總結,寫出教研文章,同時,我們也鼓勵教師用記錄自己教學中故事和軼事的形式來反思自己教學行為。
三、 深化課題實驗 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回顧前兩年我們的教研取得的成績,老師們已成為教研的主人,我們的教研更貼近課堂,我們的老師在區內已有一定影響,為了進一步提升我們教研效益與品味,於是我們設計以下科組建設主題:開展課題實驗 深化課程改革。具體操作如下:
1 、深化課題研究,提高課題技術含量
2005 年 11 月,廣州市教研室小數科為了進一步落實新課程標準,以科研促教研,要求各校結合實際申報課題,我們申報了《如何培養學生數感》的課題,並對課題的背景意義、組織分工、實驗進程、成果預計作了詳細説明。本次課題實驗,我們規範課題研究行為,注重研究過程,增大課題研究的科技含量。有計劃地組織課題實驗研討會、經驗交流會,加強對課題成果的宣傳。
2 、繼續搭建平台,培養市區名師
教育的改革的成敗,關鍵在於教師的專業素質的提高和發展,面對素質教育的改革大潮和時代的緊迫,如何培養青年教師使他們快速成長,就成為每一位教育管理者面前的緊迫任務,青年教師的成長和成才不應放任自流,應該有計劃有層次地按照新時代對教師的要求進行針對性的培養。為此 我們制定骨幹教師三年培訓規劃,建立省、市、區、校骨幹教師梯隊,有計劃選送車笑英、廖創英、林少羣、徐煥華、梁少蘭老師參加省、市、區骨幹教師培訓班的學習,推薦林少羣、廖創英、徐煥華、朱儁、劉虹雲老師為市、區中心教研組成員。有計劃、有重點地培養青年教師,發現、發揮每個教師的優勢,使教師隊伍建設呈良性上升趨勢發展。我們還為教師搭建各種展示平台。
積極落實培養規劃,以提高全體教師的業務素質為出發點,以培養中青年教師為重點,切實提高全體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教育科研能力、信息技術運用能力,造就了一支高素質的適應課改需求的教師隊伍。
充分發揮骨幹教師的示範、帶動效應。開展觀摩、研討、評優活動,把學術研討、教學觀摩和培養優秀教師相結合,提高教研活動的品位和效益,為教師的成長、發展構建平台,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培養骨幹,造就市區有影響的 名師。
四、勤耕醖,結碩果
1 、教師整體隊伍素質明顯提高
由於學校校本教研工作紮紮實實,勇於探索,在實踐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每一位教師參加教育科研已經成為了自己自覺的行為,更多地湧現出一批思想上要求進步,朝氣蓬勃的生力軍,在學校的各項工作中發揮着巨大的作用,在教育教學改革的征途上真正實現自我的人生價值。教師們參加了各項比賽中獲得了不同層次的獎項,綜合獎:論文:《基於網絡環境下的小學自得教學模式的研究》獲全國學科“四結合”研討會優秀成果三等獎,省《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和的理論與實踐》優秀論文二等獎,《強化學習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運用多媒體網絡環境下的小學教學自得教學模式的初探》分別獲市二等獎 , 論文發表:省、市、區級刊物上發表共 10 篇。教學軟件:《正方形》、《角的分類》分別獲市三等獎。教學設計:《角的分類》獲市教學設計一等獎,説課比賽:《時間的讀寫》獲市一等獎 。
2 、學生素質不斷髮展
課改,受益最大的是學生,他們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激發了學習的興趣, 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他們在各種不同項目與不同層次的比賽中展示出自己的才華。近三年, 我校學生在“華羅庚杯”競賽中獲 3 個二等獎和 1 個三等獎,考上市奧校的人數連續三年在全區排行第一。多篇學生數學日記發表在《現代小學生報》
經過教研活動的學習和課題研究實踐與探索,我們的老師已更新教學理念,有較強的科研意識、綜合素質普遍提高。學生學習數學興趣濃厚,形成了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大面積減少學生的課業負擔,優化課堂教學,投高了教學效率。 然而,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任務還很艱鉅,但我們有信心克服面臨的困難,進一步探索教研活動的內容和形式,用智慧和雙手去迎接素質教育燦爛的美好。
怡小創校20週年。

怡園小學學校榮譽

據不完全統計,學校獲得各集體獎項100多個(其中包括廣州市大課間比賽等),教師獲得各類獎項150多人次。學生的書畫作品也屢屢獲獎,2010年,怡園小學5位小畫家的畫在廣州市黃埔區圖書館展出。
2021黃埔區怡園小學(西校區)已有1800餘名學生,並開放了東校區。每年秋天(第一個學期)都會舉行校運會。並會舉行春遊、秋遊和冬遊。

怡園小學學校位置

西校區
怡園小學(西校區)
東校區
怡園小學(東校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