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思茅松

鎖定
思茅松是松科松屬的喬木,高可達30米。樹冠廣圓形;樹皮褐色,裂成龜甲狀薄塊片脱落;枝條一年生長兩輪或多輪;紅褐色芽呈圓錐狀,芽鱗披針形,邊緣白色絲狀,針葉細長柔軟,葉鞘橫切面三角形;雄球花矩圓筒形;球果卵圓形,基部稍偏斜;中部種鱗近窄矩圓形,先端厚而鈍,鱗盾斜方形,稍肥厚隆起,鱗臍橢圓形;黑褐色種子呈橢圓形 [11]  花期春季,果期夏、秋季。 [12] 
思茅松產於中國雲南南部等地區,在越南中部、北部及老撾也有分佈 [11]  多生於寬谷、盆地周圍低山、丘陵及河流兩岸山地,為喜光樹種,喜高温濕潤的環境,不耐寒冷和乾旱瘠薄的土壤。 [13]  思茅松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屬於易危(VU) [14]  其繁殖方式一般為種子繁殖 [15] 
思茅松的松節、松尖、松葉、松皮、樹脂均可入藥,具有通經活絡、散瘀行血、消炎止痛、清熱解毒、鎮靜安神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痹證、帶下證等症狀 [16]  思茅松適合孤植、叢植、羣植和造林 [13]  [17]  因其樹幹通直,木材紋理直且變形小,除供一般建築、傢俱用外,還可用作坑木、枕木,同時樹皮富含單寧,可供鞣革用 [13] 
拉丁學名
Pinus kesiya Royle ex Gordon var. langbianensis (A.Chev) Gaussen
植物界
裸子植物門
松杉綱
松杉目
松科
亞    科
松亞科
松屬
亞    屬
雙維管束松亞屬
油松組
分佈區域
產於雲南南部麻栗坡、思茅、普洱、景東及西部潞西等地
中文學名
思茅松

思茅松形態特徵

思茅松 思茅松
喬木,高達30米,胸徑60釐米;樹冠廣圓形;樹皮褐色,裂成龜甲狀薄塊片脱落;枝條一年生長兩輪或多輪;一年生枝淡褐色或淡褐黃色,有光澤,二、三年生枝上葉之基部的苞片逐漸脱落;芽紅褐色,圓錐狀,先端尖,稍有樹脂,芽鱗披針形,邊緣白色絲狀,外部的芽鱗稍反捲。針葉3針一束,細長柔軟,長10~22釐米,徑0.7~1毫米,先端細有長尖頭,葉鞘長1~2釐米;橫切面三角形,二型皮下層細胞,第一層連續,第二層斷續,稀出現個別的第三層細胞,樹脂道3~6個,邊生。雄球花矩圓筒形,長2~2.5釐米,在新枝基部聚生成短叢狀。球果卵圓形,基部稍偏斜,長5~6釐米,徑約3.5釐米,通常單生或2個聚生,宿存樹上數年不脱落;中部種鱗近窄矩圓形,先端厚而鈍,長2.5~3釐米,寬1~l.5釐米,鱗盾斜方形,稍肥厚隆起,或顯著隆起呈圓錐形,橫脊顯著,間或有縱脊,鱗臍小,橢圓形,稍凸起,頂端常有向後緊貼的短刺;種子橢圓形,黑褐色,稍扁,長5~6毫米,徑3~4毫米。 [1] 

思茅松生長環境

思茅松林 思茅松林
思茅松為喜光樹種,深根性,喜高温濕潤環境,不耐寒冷,不耐乾旱瘠薄土壤。適生地區為雲南南部南業熱帶與熱帶地區,年平均温度17~22℃,年降水量1500mm以上,相對濕度80%以上,海拔600~1700m的寬谷、盆地周圍低山、丘陵及河流兩岸山地。雲南中部、四川西昌地區在同海拔地區引種,生長良好。適宜立地條件為土層深厚的山地紅壤、磚紅壤化紅壤、幼年紅壤。 [2] 

思茅松分佈範圍

中國分佈:產於雲南南部麻栗坡、思茅普洱、景東及西部潞西等地。
中國以外分佈:越南中部、北部及老撾。 [3] 

思茅松繁殖方法

繁殖方式一般為種子繁殖 [15] 

思茅松栽培技術

思茅松砧木培育

思茅松育苗 思茅松育苗
每年12月下旬至一月在選定的採種母樹上採種,經種子脱粒、浸種處理後,到播種季節即可播種。播種在每年的3月10~25日進行,播種前種子使用0.3%~0.5%的高錳酸鉀溶液浸種消毒10~20min,消毒後用清水清洗2~3次。然後用30~50℃温水浸種24h(種水比例為1:3以上,12h後除去雜質,更換一次水),稍晾乾即可播種。採用營養袋播種,每個營養袋2~3粒。
待思茅松苗生長100天左右,苗高達15~20cm,地徑達0.2~0.3cm時即可上山定植。定植前需對砧木定植地整地、挖塘,定植塘規格為40cm×40cm×40cm,株行距為5m×5m或5m×6m。將苗木放入定植塘內,撕去營養袋,扶正苗木,填入細土,踩緊,再覆蓋鬆土即可。

思茅松嫁接時間

當砧木定植10~12個月後,苗高達0.7~1.3m,地徑達1.5~2.0cm時,可進行第一次苗木嫁接。一般在每年的5~6月或11~12月嫁接,以11~12月最佳。

思茅松主要技術措施

思茅松嫁接採用髓心形成層對接法進行嫁接。嫁接時穗條的接面要與砧木切面對齊,使形成層相互緊密接合, 然後壓緊穗條,用寬2~3cm、長40~50cm的塑料薄膜綁帶進行綁紮,在穗條頂芽套上保濕袋,紮緊。

思茅松嫁接後的管理

50~60 天 後,摘除塑料袋, 鬆開嫁接綁紮帶和抹除砧木萌芽,接穗生長至15~20cm 時,從接口以上約2cm處切除砧木的上部,促進接穗生長。待接穗針葉完全展開能獨立生活時,除去上部砧木的頂端優勢及部分側枝,及時抹除砧木萌芽,減少養分和水分的消耗。為了不讓雜草、灌叢與植株爭奪養分而影響植株正常生長,分佈在每年的6~7月和10~12月對嫁接苗木林地進行撫育管理。 [4] 

思茅松病蟲防治

微紅梢斑螟 微紅梢斑螟
已知危害思茅松人工林的蟲害有37 種,其中危害較大、易大規模爆發的有微紅梢斑螟(Dioryctria rubella Hampson)、松實小卷蛾(Retinia cristata)雲南松毛蟲(Dendrolimus houi )思茅松毛蟲(D.kikuchii)、廣西新松葉蜂(Neodiprion guangxiicus)、南華松葉蜂(Diprion nanhuaensis)、雲南松鐮象(Drepanoderus leucofasciatus)松大蚜(Cinarapinta bulaeformis)、牡荊葉甲( Phola sp. )等9種。其中微紅梢斑螟、松實小卷蛾主要危害幼樹主梢及側枝,其餘7種為食葉害蟲
思茅松病蟲害持續控制技術主要從提高林分本身的抗蟲能力及有效降低蟲口密度兩方面着手進行。採取選擇抗蟲種源(家系) 、營建針闊混交林、進行封山育林和及間伐撫育等措施, 以增強思茅松人工林抵禦害蟲危害的抗性。對思茅松人工林小面積受害林分,採用生物防治化學防治物理防治等綜合治理措施降低害蟲的種羣密度, 以達到持續控制思茅松人工林害蟲,保證思茅松人工林優質、速生、豐產地持續發展。 [5] 

思茅松主要價值

思茅松藥用價值

思茅松的松節、松尖、松葉、松皮、樹脂均可入藥,具有通經活絡、散瘀行血、消炎止痛、清熱解毒、鎮靜安神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痹證、帶下證等症狀 [16] 

思茅松生態價值

思茅松適合孤植、叢植、羣植和造林 [13]  [17] 

思茅松經濟價值

思茅松採脂 思茅松採脂
思茅松樹幹端直不扭曲,材質優於雲南松,供建築枕木礦柱等用,樹幹可採松脂,樹皮可提取烤膠 [6]  ,是雲南重要的用材、產脂和林化工原料樹種,具有速生、優質、高產脂及生態適應性強等特點。雲南省思茅松立木蓄積量9306萬立方米,松香年蓄積量為11.5萬 [7]  。雲南雲景林業開發有限公司從1998年開始大面積營造思茅松,其林木長勢良好,據測定:6年生思茅松平均樹高達8m以上,平均胸徑9cm以上,每畝木材蓄積量達5m3 [8]  。就商品價值而言,生產松脂的價值要遠遠高於木材 [9]  。用思茅松高產脂優樹種苗培育出的子代林比一般的思茅松林產脂量高1~3倍,10~12年就可以陸續採脂,能連續採割10年,每株林木年均產松脂6kg左右。

思茅松保護現狀

思茅松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屬於易危(VU) [14] 
參考資料
  • 1.    思茅松  .植物智[引用日期2019-12-19]
  • 2.    國家造林技術規程  .贛南林業[引用日期2014-02-15]
  • 3.    思茅松  .中國高等植物數據庫全庫[引用日期2014-02-15]
  • 4.    粟國磊,嚮明歡,羅學成等.思茅松種子園嫁接和管理技術.林業科技開發.2006,20(3):86
  • 5.    胡光輝,劉雲彩,王忠祥,等.思茅松人工林主要蟲害及其持續控制技術[J].西部林業科學,2007(4):34-40
  • 6.    彭啓智,邱瓊,羅勇等.滇南熱區4種主要用材樹種主伐年齡確定研究[J].山東林業科技,2013,(1):22
  • 7.    李思廣,蔣雲東,李明.思茅松樹脂道數量與產脂力迴歸關係研究[J].福建林業科技.2007,34(1):59-62.
  • 8.    嚮明歡,李燕紅.思茅松人工營造技術及經濟效益分析[J].紙和造紙,2006,25(6):88-90.
  • 9.    李明. 思茅松高產脂良種的開發利用[J].雲南林業,2003,24(5):22.
  • 10.    卡西亞松  .植物智[引用日期2023-02-12]
  • 11.    卡西亞松  .植物智——植物物種信息系統[引用日期2023-03-30]
  • 12.    朱兆雲主編,雲南天然藥物圖鑑 第3卷,雲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06,第312頁
  • 13.    思茅松  .《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網絡版[引用日期2023-03-30]
  • 14.    卡西亞松  .植物智——植物物種信息系統[引用日期2023-03-30]
  • 15.    中國樹木志編委會主編,中國主要樹種造林技術,中國林業出版社,1981.01,第140頁
  • 16.    黃璐琦,朱有勇編,瀾滄縣常見藥用植物,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8.01,第213頁
  • 17.    歐曉昆,宋鼎,劉敏編著,中國雲南鄉土園林植物 上,雲南科技出版社,2015.04,第86頁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