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思維可視化

鎖定
思維可視化(Thinking visualization)是指運用一系列圖示技術把本來不可視的思維(思考方法和思考路徑)呈現出來,使其清晰可見的過程。被可視化的“思維”更有利於理解和記憶,因此可以有效提高信息加工信息傳遞的效能。
中文名
思維可視化
外文名
Thinking visualization
實現技術
圖示技術及生成圖示的軟件技術
功    能
有效提高信息加工及信息傳遞的效能
提出者
劉濯源
針對範圍
不可視的思維(思考方法和思考路徑)

思維可視化關於技術

實現“思維可視化”的技術主要包括兩類:圖示技術(思維導圖、模型圖、流程圖概念圖等)及生成圖示的軟件技術(Mindmanager、mindmapper、FreeMind、Sharemind、XMINDLinux、Mindv、imindmap等)。隨着“思維可視化”技術的發展,其在各領域的應用越來赿廣泛,越來赿深入:比如在商業領域出現的“可視化思考”會議;在教育領域出現的“思維可視化教學”;在科研領域出現的“思維可視化研究”等。

思維可視化概念提出

思維可視化概念是由曾受聘於華東師範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任思維可視化教學實驗中心主任的劉濯源首先提出,“思維可視化”( Thinking visualization)是指運用一系列圖示技術把本來不可視的思維(包括:思考方法和思考路徑)呈現出來,使其清晰可見的過程。“思維可視化”( Thinking visualization)技術的研究歷時十年,經過“理念構建——技術整合——學科結合——模板開發——模式構建——教師培訓——系統導入”七個階段的深入研究及實踐,並於2011年獲全國教育信息技術研究“十二五”規劃重點課題《思維可視化技術與學科整合的理論和實踐研究》立項。2012年3月24日課題開題大會在無錫成功舉辦,來自全國的教育專家及80多所學校的校長對思維可視化教學模式表示了高度的認可,一致認為該教學模式對提升學生學習能力及教師的教學品質具有關鍵性作用。

思維可視化概念區分

“思維可視化”與“知識可視化”的異同
知識可視化”的概念較“思維可視化”的概念出現得更早一些,它主要強調的對知識表徵的可視化呈現,北京師範大學“知識工程研究中心”在這方面的研究比較深入。
而由華東師範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提出的“思維可視化”則更側重於知識表徵背後的思維規律、思考方法、思考路徑,在可視化的過程中更強調對思考方法及思考路徑的梳理及呈現。

思維可視化關於思維

思維是人腦對客觀現實間接的和概括的反映,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質和事物間規律性的聯繫,這是人與動物的本質區別,傳統的教學模式把時間主要用在“感知記憶”層面,這是一種訓練動物的方式,思維可視化教學重新聚焦在思維層,讓教學回歸對人的教育。

思維可視化強調思維原因

“思維比知識更重要!” 這是不爭的事實,離開“思維”的“知識”就變成“死知識”,而學“死知識”的過程當然就變成“死學習” ,“死學習”靠的是“機械重複” ,所以必然是枯燥的、低效的、令人厭倦的,更重要的是“死學習”會使學生長期處於“淺思考”甚至“不思考”狀態 ,從而導致思維能力發展受阻。而思維能力又是學習能力的核心,思維能力發展不起來,學習必然會越來越吃力,這樣便進入一種不斷加深的惡性循環。因此,提高教學效能的關鍵並不於在“知識重複的次數”,而在“挖掘與呈現知識背後的思維規律並訓練學生掌握它”。只有這樣,學生的思維能力才會在學習的過程中得到有效發展,同時會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深入、更透徹、更系統,從而進入會學、樂學的良性循環。

思維可視化可視化原因

在傳統教學模式中,“知識加工”和“問題解決”的思考過程往往是不可見,而且教師和學生都更多關注答案,忽視答案的生成過程。然而,學生思維的發展並不來自於“答案的累積”,而來自於“生成答案的思維方法和過程”。“答案的累積”只是增加學生的“感性答題經驗”,而不能提高學生的“理性解題能力”,所以當題目或題型一變,學生便無法應對,因為“感性經驗”對不上號了。
因此,要提高教學效能,我們就必須變“強調答案”為“強調答案的生成過程”,變“依靠感性經驗答題”為“運用理性思考解題”,而這就要求我們必須要把“看不見的”思維的過程和方法清晰地呈現出來,以便更好地理解、記憶和運用。

思維可視化現有技術

一圖勝千字,圖是最直觀的語言,易讀、易懂 [1]  、易記而且記得牢。因此,實現“思維可視化”的最有效方式便是用“圖”把“思維”呈現出來。在我們的新教學模式中,實現“思維可視化”的技術主要包括:思維導圖(Mind Map)、模型圖、(考試規律模型、學科規律模型、思維方式模型)、流程圖概念圖(Concept Map)、圖片、圖標、漫畫、表格等等;當然“思維可視化技術”並不僅僅指思維圖示的繪製技術,還包括思維圖示的呈現、傳播、存儲、交互、共享、修改等一系列技術。

思維可視化研究現狀

國內外與思維可視化相關的研究主要來自於教育學、心理學、計算機科學、管理學等領域。國外在這個方面的研究主要是側重於“方法論”與“工具化”。例如:20世紀60年代英國心理學家東尼·博贊(Tony Buzan )發明出思維導圖這種高效的筆記形式;英國劍橋大學愛德華·德·波諾博士開發出以“水平思維”為核心思想的“德波諾思維訓練體系”;日本七田真博士40多年來致力於倡導和實踐基於圖像記憶功能開發的右腦教育;心理學家及教育技術學家諾瓦克於1970 年在康奈爾大學提出來概念圖(concept map)技術。日本管理大師石川馨先生所發明的魚骨圖(或“因果圖”)。 相對於國外,此前國內在這方面的研究主要體現為理論的提出及單一技術的教學實踐應用。例如:北京師範大學林崇德教授提出的“思維型課堂”概念和基本模式;北京師範大學“知識工程研究中心”研究的知識可視化技術,並開發了“易思—認知助手”軟件;另外,國內各地也有一些教育研究機構及學校在探索相關技術的教學應用。國內在這一領域已經開展系統性研究的機構是華東師範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該所專門成立“思維可視化教學實驗中心”,主要開展思維可視化技術在教學領域的應用研究與實踐。

思維可視化教學實踐應用

瀋陽一中、五中“思維可視化”教學培訓現場 瀋陽一中、五中“思維可視化”教學培訓現場
6年前在華東師範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當時任思維可視化教學實驗中心主任劉濯源的引領下,短短兩年的實踐,全國已有近100所中小學應用“思維可視化”技術進行課程改革,取得了豐碩成果,如:瀋陽第一中學、瀋陽第五中學、貴陽清鎮一中、鄭州市第二中學、鄭州市三十四中學河南新縣高級中學、重慶市第三十七中學、重慶市開縣中學、山西忻州田家炳中學、蘇州第六中學、上海紫陽中學、湖北孝感綜合高中、大慶五十八中學、江蘇羊尖高級中學、浙江上虞中學、河南省社旗一高、山東青島第二十六中學、瀋陽市五十中學、瀋陽市一三六中學、江蘇省姜堰四中安徽省渦陽四中、瀋陽市興東中學、瀋陽市振東中學、江蘇睢寧新世紀中學、瀋陽市博才中學、瀋陽市二十六中學、貴陽市三十中學、瀋陽市一零九中學、瀋陽市二十八中學、息烽永靖中學、瀋陽市三十五中學、瀋陽市八十二中學、貴陽三十四中學、承德上谷初中、承德帝賢中學、貴陽市三十八中、開陽縣第三中學、貴陽市三十一中學、息烽烏江復旦學校、貴陽息烽一中、貴陽息烽二中、蘇州橫涇小學、遼寧省實驗小學、瀋陽市文藝二校、瀋陽市實驗小學、無錫崇寧路實驗小學、瀋陽渾南新區第二小學、瀋陽師範大學附屬小學、貴陽清鎮紅楓一小、瀋陽大東區遼瀋第二小學、常州市北環路小學、無錫金橋雙語實驗學校等等……。
參考資料
  • 1.    劉濯源.贏在學習力.瀋陽:萬卷出版社 ISBN 978-7-80759-226-6,2008:71頁-171頁方法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