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思想解放

鎖定
思想解放是指打破習慣勢力和主觀偏見的束縛,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
中文名
思想解放
外文名
Ideological emancipation

目錄

思想解放歷史發展

鴉片戰爭
1840年鴉片戰爭用大炮打開了中國國門,也迫使中國與西方產生交流,為了救亡圖存,地主階級開始“睜眼看世界”,並希望通過學習西方器物的製造強國禦侮。這一時期湧現了魏源、嚴復、林則徐以及愛新覺羅·奕訢等大量地主階級代表人物,並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中體西用”等口號。傳統華夷思想的逐漸變化,放棄文化自大主義,採取開放主義文化觀,不僅改變了人們對世界的看法,也是中國近代思想解放潮流的開端,更因此引發了社會的變革。
儒家思想的改造
19世紀末通過對儒家思想的改造,即把西方有關資產階級的政治思想和學説與中國傳統的儒家文化相結合,民族資產階級為維新變法尋找新的理論基礎,極大地改變和擴展了人們的認知,因此這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思想啓蒙運動,它促進了人們思想的大覺醒、大解放。維新派資產階級如康有為、梁啓超、譚嗣同等作為新的經濟和政治力量代表極大程度地衝擊了封建舊制度、舊思想和舊文化,使越來越多的人,特別是上層知識分子開闊了眼界,給封建地主階級以沉重的打擊,這是中國近代第二次思想解放潮流的初始階段。這個時期思想的變革引起了戊戌變法,對中國近代社會的進步起了重要推動作用,是中國近代思想潮流第二階段的初期。
新文化運動
辛亥革命的勝利,使得封建帝制在中國兩千年的統治結束了,一些封建觀念,如“君權神授”、“受命於天”等被打破。但是,袁世凱倒行逆施、宋教仁被暗殺、張勳復辟、簽署賣國二十一條和巴黎和會屈辱外交均發生在辛亥革命之後的幾年中,歷史醜劇不斷上演,這樣的“民主共和”表明直接在形式上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實踐是行不通的。辛亥革命的失敗使人們深刻地認識到社會改革與文化背景、民族素質、思想觀念有着重要聯繫,因此以陳獨秀、魯迅等為代表的資產階級激進派在思想層面上掀起了向西方學習的新文化運動,是近代中國第三次思想解放。 [1] 

思想解放意義

近現代歷史上中外思想潮流的變化引發了一系列變革,影響了歷史的進程。西方社會思潮經歷以人文、人權和自由民主為主的文藝復興和啓蒙運動;而近現代中國思潮有着明顯的西學東漸和結合本國國情的特點,經歷多次革新,出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良好局面。以史為鑑可知興替,研究中外近現代歷史上的思想解放潮流對個人實踐和國家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實現中國夢有着現實且重要的指導意義。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