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思想空間

鎖定
思想空間,該詞源自於希臘語noos,意為思想,由法國神學家和科學家Pierre Teilhard de Chardin在1925年首創,並通過50和60年代他去世後出版的著作而傳播開來。依據他的觀點,世界首先進化出地理空間,然後生物空間。
中文名
思想空間
外文名
Noosphere
源    於
希臘語noos
首創於
1925年

目錄

思想空間英文翻譯

思想空間(Noosphere)

思想空間簡介

到目前為止,最抽象而又最不受青睞的就數思想空間了。由於人們得以在世界範圍內聯繫交流,於是世界開始出現思想空間,他將此描述成許多形式,如跨全球的思想領地、思想線路、巨大的思想機器、充滿纖維與網絡的思想外殼、流浪(遊移不定)的意識等。

思想空間説法

根據Taihhard的説法,思想的力量多年來已經創造和發展了部份思想空間,最後終將取得其全球的存在,其各種各樣的部件正在融合。不久以後,一個合成體系將呈現出來。不同國家、不同種族、不同文化的人們的意識與精神活動將無需確定的範圍,但又不喪失個人的特徵。再認識充分些,思想空間將把人類提高到一個更高、更新的進化階段,人們由集體的心理和精神的合成力量所驅動,由一種對道德和法律的虔誠所驅動。當然,這種過渡也許不那麼簡單順利,或許要依靠某種全球的震動或者是某種啓示以成為思想空間最終的融合特徵。
儘管這一概念基本上是精神的,遠不如網絡空間或信息空間的技術性強,但Teilhard已經把不斷加強的通訊交流歸結為一個因素。在他的時代還沒有類似因特網的媒體存在。然而,50年代的廣播和電視媒體促使了這種全球意識思想的產生。他期待驚人的電子計算機給人類以新的思想工具。他的預測與如今的因特網竟不謀而合。
很少有政府或商界人士有興趣促進全球思想空間的構築,除了在有限的範圍,如國際法、政治或經濟理論界的研究人員。促進全球思想空間實現的動力更可能是來自那些非政府組織的活動家,或其他民間社會的成員,如教學、學校等,或那些獻身於信息交流自由和倫理價值規範傳播的個人。我們相信,現在是到了政府與商界開始往這一方向轉移注意力的時候了,尤其是因為在信息時代強權將比以往任何時候更需要國家政府和商業市場人員與民間社會活動家的合作力量。